关于默写古诗的技巧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默写古诗的技巧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默写古诗的技巧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默写古诗的技巧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古诗文的阅读技巧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文的阅读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版《审音表》公布后:我们如何读古诗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 颜梅华绘
【语文笔谈】
斜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野
勅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衰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看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骑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乐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新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已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有望作为新的国家规范颁布实施。笔者作为审音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新版《审音表》的研制工作,因此答复并处理过一些群众的提问和来信。其中古诗文中一些字的读音,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斜”,“勅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中的“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骑”,“一箪食,一瓢饮”中的“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是中小学教师、播音主持、演艺界人士以及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有必要提出来跟大家讨论。
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以下四点:
(1)《审音表》作为国家规范适用于一切场合,自然也适用于古诗文。
(2)一些人口中的所谓“古音”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古音”,而是前人称为“叶(xié)韵”的东西。即使是真正的“古音”(目前学界还没有一致意见),对于现代人也并不具有约束力。
(3)面向中小学生的工具书和教科书原则上不应该标注真正的“古音”和所谓的“古音”。
(4)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古诗文吟诵活动和其他文艺形式中使用一些“古音”,如同京剧艺术中的“上口字”一样,应该得到尊重和宽容。
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前面例句中提到的一些字的读音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韵脚相关的,一类是与韵脚无关的。具体可细分为四小类:(1)因处于韵脚而韵母发生改变的读音(一般不涉及声母),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xiá);(2)因诗词格律要求而声调发生改变的读音,如“春色未曾看”中的“看”(读kān);(3)有别义作用的读音,如“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读jì);(4)古今音义配合关系交叉的读音,如“不亦乐乎”中的“乐”。这两大类四小类读音产生的原因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第一小类,前人称为“叶(xié)韵”(亦作“协韵”,又称“协句”“叶音”),指诗歌和韵文中为了押韵和上口临时改读的字音。
“叶韵”的起源很早。周代人编的《诗经》,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语音的变化,一些原本押韵的诗歌读起来不再押韵,于是就有人发明了“叶韵”的办法。《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南朝齐代的经师沈重说:“协句宜乃林反。”折合成今普通话,就是把“南”读作nín,以与“音(yīn)”“心(xīn)”押韵(实际上古代这三个字如今天的广州话一样都是收m尾的)。
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看,明清以来许多学者已经对“叶韵”说进行过批判,现代人当然不能重蹈覆辙,因此面向中小学生的工具书或教材绝对不应该标注此类读音。但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斜”读作xiá以与“家”押韵,把“勅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野”读作yǎ以与“下”押韵,把“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读作cuī以与“回”押韵(实际上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来”也是入韵的,“衰”读作cuī是顾首不顾尾,得失参半),在上文提到的特定场合中使用,是应该得到允许的。
第二小类,按诗词格律的*仄要求须改变声调但现在已经不通行的读音。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根据格律要求,“看”字须押*声韵,而“看”字在古代也确有*声一读,因此面向中小学生的工具书和教科书可以注明:“旧读kān。”但需要指出的是,注出“旧读”只是为了丰富学生古代文化知识,而不是提倡旧读,更不宜作为考试内容,以旧读为正确读音,今读为错误读音。
第三小类,古代有别义作用而现代已经发生合并的读音。
“骑”字用作名词或量词时古代读“jì”,跟作动词用的“骑(qí)”意义和用法都有所不同,所以“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字正好处于仄声字的位置上。“胜”字表示“禁受”“承受”的意义时古代读*声,所以《水调歌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胜”正好处于*声字的位置上。但今普通话口语中已经无此区别,因此旧版和新版《审音表》已经规定“骑”统读为qí,“胜”统读为shènɡ。因此面向中小学生的工具书和教科书可以参照*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新华字典(第11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分别注明:“旧读jì。”“旧读shēnɡ。”
第四小类,一些多音多义词古今音义配合关系不完全一致的情况。
例如“食”字,今普通话名词“食”(义为“食物”)和动词“食”(义为“吃”)均读“shí”,动词“食”(义为“给人吃”)读“sì”。但古代有所不同,名词“食”亦读作“sì”。《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下称《释文》):“食,音嗣。”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同。又如“乐”字,《释文》有“音洛”(折合为今普通话读lè)、“音岳(五角反)”(折合为今普通话读yuè)、“五教反(或五孝反)”(折合为今普通话读yào)等三种读音:
(1)“乐”字做形容词时读“洛(lè)”。《周易·需卦》:“君子以饮食宴乐。”《释文》:“乐,音洛。”
(2)做名词时读“岳(yuè)”。《论语·季氏》:“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释文》:“礼乐,音岳。”
(3)做动词时“乐”则既可以读“洛(lè)”,又可以读“岳(yuè)”“五教反(或五孝反,yào)”。《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释文》:“音洛。一音岳。”《诗经·小雅·鹤鸣》:“乐彼之园,爰有树檀。”《释文》:“音洛,沈又五孝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经》:“夏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杜预注:“公不居先君之路寝而安所乐,失其所也。”《释文》:“乐音洛,一音岳,又一音五教反。”
一般认为,按照《释文》的体例,凡注有两个以上读音的,第一个读音是作者首选的正确读音,第二个读音或第三个读音是可供参考的异读。以此例校核全书,往往颇有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释文》全书名词“乐”读“岳(yuè)”,形容词读“洛(lè)”,是从来没有例外的,这与今天普通话名词“乐(yuè)”和形容词“乐(lè)”两者之间的音义配合关系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乐”字做动词时,《释文》除了读“洛(lè)”外,还可以有“岳(yuè)”和“五教反(或五孝反,yào)”两个读音。因此,无论是旧版《审音表》还是新版《审音表》都没有承认动词“乐”有yuè和yào音,当代读者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把形容词和动词“乐”一律读作lè。
我国有着悠久的诗文欣赏和吟诵传统,随着最*兴起的“国学热”和“吟诵热”,国人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古代的优秀诗歌和散文作品。但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和古今音义配合关系的变化,一些诗句或文句读起来不太上口,或意义容易发生混淆,一些人愿意在吟诵活动或其他一些艺术形式中玩“文艺范儿”,按以上提到的“叶韵”或“旧读”等来读古代诗文,也无可厚非。但一些人把这些读音当成唯一正确的读音,好像不如此读就显得没有学问,则有点像食古不化的冬烘先生如孔乙己之流了。
笔者在这里倒是希望给喜欢所谓“古音”或“旧读”的朋友们提个醒,吟诵古代诗文时一定不要把古今音义配合关系搞混而做出错误的类推。《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中的“乐”字为形容词,无论是唐代陆德明所作汇聚六朝经师音读的《经典释文》,还是宋代朱熹所作被后代奉为科举标准教科书的《四书章句集注》,都明确标注“音洛”(折合为今普通话读lè)。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把动词“乐”的中古异读错误地推广到形容词,坚持把“不亦乐乎”的“乐”读作yuè,则不免弄巧成拙、贻笑大方了。
拓展阅读
鉴赏四步法:一抓修辞,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
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在我们读书期间里,大家接触过答题技巧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高考古诗鉴赏题的问答类型中,有一类是内容型题目,这类问题在作答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问题设置一般是:①关于这首诗(或两首诗),描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巧解内容型古诗鉴赏题。②与其他诗相比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在做题时应该清楚,诗言志,即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认定诗词的感情,应分析诗词句子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相联系。在方法上做到: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内容;②抒发了什么情感;③如果两首诗比较,还要找出它们的异同。
-解题示例:
(1)(全国新课标卷第8题)刘一止《小斋即事》:“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哪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老师笔记《巧解内容型古诗鉴赏题》。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2)(辽宁卷第15题)王维《秋夜独坐》(节选):“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周弼《夜深》:“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①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②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①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②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3)(福建卷第9题)谢枋得《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①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①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②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古诗词鉴赏技巧
我国的古代诗歌经典作品,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存在,是一种精粹的文化产物,是一种纯美的文化构成。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古诗词鉴赏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一、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常见题型解析: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阔”,有的版本作“潮**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显得格外宽阔;
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欢迎大家分享。
一、古诗词赏析方法
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要害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的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二、根据题材的不同
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正确地判定。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的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有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留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有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有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扩展资料:
古诗词是一种有特殊格式及韵律的文体,它以古体诗、*体诗为代表。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体裁
*体诗:绝句:4句1、2、4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
律诗:8句,4联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律诗分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
(颔联、颈联对仗)
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组成:词牌名、题目
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
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文学风格
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
“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
表现的手法
一、 导语
古 是我国传统文化 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而意境则是词 的生命。
二、 正课
1、 什么是意境呢?
明确:意境也叫意象,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一种 主观情思。表现在诗词 中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即景 中有意,意中有景。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我们创造 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呢?《》又为我们创造 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呢?(这两 上问题由学生自由回答)。
2、 如何把握诗词 中的意境呢?一般可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⑴描绘诗词 中展现出来的图景图画。这个环节主要抓 住诗词 中的主要景物和关键词 (包括色彩词 、季节词 、形容词 等 )用自己 的语言再现诗词 中的画面。描述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简练有诗意。展示材料1和材料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洞庭湖(刘禹锡) 滁州西涧(韦应物)
湖光秋月两 相知 独怜幽草涧边生,
潭面无风镜未磨 上有黄鹂深树鸣
遥望 洞 庭 山水色 春潮带雨晚来急
白银盘里一青螺。 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析1、这首诗抓 住“湖光、秋月、无风、白银、青螺”这些意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湖光山色、宁静优美 的山 水画。前两 句用拟人手法写了洞 庭 湖的美丽宁静;后两 句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洞 庭 湖与君山相映成趣的优美境界。
解析2、这是作者任滁州刺 史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境幽深,有动有静的山水画。前两 句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鸟鸣交织成幽雅的景致;后两 句描绘出扁舟自横的画面。
⑵概括诗中景物所营 造 的氛围。这个环节要扣紧景物特点及情调,用一个词 或一个四字短语来表达。如孤寂清冷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 悲壮等 。如 的《醉花阴》营 造 的是一个“孤寂清冷 ”的氛围;的《》营 造 的是恬静优美的境界。再看材料3《秋夕》营造 的是什么氛围?(学生互动,发言自由)。
秋夕(杜牧)
银烛秋月冷 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 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
解析3:营造 出失意宫女生活孤寂幽怨的氛围 。一“冷 ”一“凉 ”暗示了秋寒。
⑶分析诗词 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首先可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送别、怀古、咏史、爱国忧民、思乡思亲、咏物抒怀、哲理言志等 等 。可让学生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其次,借助注释和标题 ,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表达 的词可以有;愉悦、欢快、激动、哀伤、赞美、惜 别等 。答题 时,一定不可简单答之,而要结合诗词 的具体内容答出为什么是这样,即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展示材料4和材料5: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除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凉。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解析4:这首诗通过“打黄莺儿”这一细节,表明了因为它的鸣叫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 梦,表达 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之情。
解析5:表达 了作者思念 故乡亲人的感情。
[关于古诗词的意境把握技巧]
古诗赏析有哪些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 初中化学。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赠刘景文
苏轼 〔宋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正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世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对于那些摸不到规律的童鞋有福喽,下面这10大规律,希望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帮助!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典诗词朗诵技巧
即便是读的人作到了全读古音,听的人谁又听得懂呢?如果是谁也不懂的朗读和朗诵,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朗诵古典诗文的方法
在读古典诗文时,常常遇到有的字该不该读古音的问题。例如《阿房宫赋》的“房”是读作fáng, 还是读作páng?还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读xie还是读xia?不但在语文教学中引起争论,而且著名的朗诵艺术家也作出不同的处理,使人莫衷一是。
我主张,不管什么时代的诗文,一律按照今天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朗读。理由如下:
第一,除了人数是极个别的古音韵学家,任何人也不可能按照古代读音去把握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阿房宫赋》全文难道都用古音读吗?而如果只有“房”字“正了音”,其余的字都按普通话读,从语音系统的完整性来说是说不通的。
第二,既按古音读,就应该按照作品产生的时代的读音去读,就是说,《诗经》要按照先秦的读音,宋词要按照宋词的读音,诸如此类。这也难倒了不是古音韵学家的广大群众。而且,“阿房宫”是秦代建筑,《阿房宫赋》是唐代作品,那么这个“房”字到底该读秦代的音呢,还是该读唐代的.音呢?这也颇令人费神。
第三,即便是读的人作到了全读古音,听的人谁又听得懂呢?如果是谁也不懂的朗读和朗诵,有什么意义呢?
第四,按普通话读古典诗文,会有个别地方不押韵的现象。这无妨大局。例如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古典诗词里原来的入声字如今也都可以按普通话读了。
因此,我建议语文教学和朗诵艺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律按照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处理,事情就变得十分简单了。正像王力先生在《诗经韵读》中所说:“我们并不要求大家用古音来读《诗经》,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我们读《诗经》主要是了解它的诗意,不是学*它的用韵,所以仍旧可以用今音去读,不过要心知其意,不要误以为无韵就好了。”
默写古诗的技巧 默写古诗不出错的技巧 古诗画的技巧 做古诗默写题的方法和技巧 关于技巧的古诗 默写古诗的做题技巧和方法 古诗鬼步舞的技巧 听写古诗的技巧 学古诗有趣的技巧 古诗的朗读技巧 技巧古诗的诗意 与技巧相思的古诗 读好古诗的技巧 看图猜古诗的技巧 凉州的古诗有技巧吗 出版古诗的技巧 古诗的讲课技巧 诵读古诗的技巧 古诗上口的技巧 奶爸背古诗的技巧 古诗登高的技巧 学渣背古诗的技巧 古诗的描写技巧 儿童学古诗的技巧 背古诗词的技巧 背古诗最快的技巧 写古诗技巧中的留白 初中生古诗文默写的技巧 大量背古诗的技巧 背古诗小池的技巧
高中古诗词答题技巧以及鉴赏方法 古诗文的阅读技巧 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古筝学*技巧 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 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的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古诗词朗诵技巧讲解 语文考试古诗鉴赏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指导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小学古诗词鉴赏(小学古诗词赏析技巧)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归纳) 古诗词赏析大全(赏析古诗技巧及方法) 古诗词赏析大全(古诗词赏析技巧及方法) 关于小升初语文古诗赏析技巧 关于古诗词的意境把握技巧 古诗赏析有哪些表达技巧 关于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表达 古诗词以景衬情题的解题技巧 古典诗词朗诵技巧 特别的古诗文朗诵技巧 中考的必备语文古诗词解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技巧 高考古诗词炼字型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
关于和的小古诗 描写绿树红叶的古诗 形容出入*安的古诗词 关于人太现实的古诗 雪花的古诗意思 自拟古诗关于雪的 我爱祖国的语言古诗 乡思古诗的感悟 含有戬的古诗 适合少儿背诵的古诗200首 一首古诗加一首古诗的配图 和iuv相关的古诗 好听的古诗词大全三百首 回想历史的古诗 裙子的的古诗元日 带有匙字的古诗 读书无所好的古诗 咏赞母亲的古诗词 保持自己不变的古诗 唯美的雪中少女的古诗 又十年的古诗 古诗中关于月的幻想 关于两个字的古诗词名称 古诗中含你的诗 花气开头的七言古诗 回归历史的古诗 现代人作的夜色古诗 贝尔国际老师教的古诗 形容细细品味的古诗 蝉的古诗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祝朋友们晚安好梦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