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顶针手法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顶针手法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顶针手法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顶针手法的古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顶针修辞手法的作用
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顶针修辞手法的作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释义
一种修辞方法。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八篇:“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措辞法。多见于歌曲……如 李白送 刘十六 归山的《白云歌》:‘ 楚 山 秦 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 楚 山里,云亦随君渡 湘水,湘水 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参见“ 顶真续麻 ”。
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文学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这种方法,也用到影视剧及动漫的蒙太奇中,称为顶针蒙太奇。
例如: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自《木兰辞》。)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出自《木兰辞》。)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出自《长恨歌》。)
连珠法
连珠法的顶真是句与句之间的顶真。
例如: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自《木兰辞》。)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出自《木兰辞》。)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出自《长恨歌》。)
连环体
连环体的顶真是段与段之间的顶真。
例如: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出自《诗经》。)
作用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例句
我有罪,罪该万死,死了喂狗,狗都不吃。
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愚公移山》)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列子《愚公移山》)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我出了村就过了河,过了河就进了城。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刘大杰《巴东三峡》)
善可亲*,*可闻,闻思修*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蜀道难
李白
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②有鸟道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④
上有六龙回日⑤之高标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⑦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⑨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⑩。
【注释】
①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③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④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⑤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⑥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⑦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⑧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 ?凄。
⑨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⑩咨嗟:叹息。
【简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2、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注释】
①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②玉关:即玉门关。
③虏:对敌方的蔑称。
④良人:丈夫。
【简析】
顶针的修辞手法举例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顶针的修辞手法举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对比其他修辞手法,顶针比较少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顶针的修辞手法举例,欢迎参考阅读!
顶针是用上一句的结尾作为下一句的起头,这种富于蝉联美趣的(上递下接)的修辞手法叫顶针。顶针又叫顶真、蝉联、连珠。
或者说,把上句结尾的词语用在下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多指分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顶针。顶针也写作(顶真),又叫连珠。
或者说,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
或者说,用前一句的结尾,作后一语句的开头,使语句蝉联递接,这种组织句子的方法叫顶针,又叫联珠。
或者说,将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使上下句的首尾蝉联,一环扣一环,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顶针)(或写作(顶真)),也叫(联珠)。
或者说,顶真又名(顶针),(继踵)、(联珠)、(链式结构)。用前句最末的词语作为后句开头的词语,或用前段最末的句子作为后段开头的句子,上递下接,环环相
顶针还叫(连环),从结构上可分词顶针、词组顶针、句子顶针三类;从上递下接的紧松上可分*顶和远顶两类。例如:
[1]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初中语文第四册五课《井冈翠竹》)
[2]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表面老了些,但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
(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高中语文第二册十六课《祝福》)
[3]也没什么难懂的。反正说的都离不开修沟,修沟反正是好事,好事反正就得拍巴掌,拍巴掌反正不会有错儿。是不是?老太太!(初中语文第六册十七课《龙须沟》)
[4]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高中语文第四册十课《群英会蒋干中计》)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语文第五册二十三课(《3盂子4二章》)
[6]*曾经说过,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该抛弃的。(初中语文第六册九课《什么是知识》)
[7]—九五八年,朱总到玉门,鸭十八井正喷,亲临视察,步步走*风吹油花溅满身。油花溅满身,急坏钻井工人,连忙上前擦拭。老总偏不肯,含笑说:留个纪念话语不多动人心。
话语不多动人心,井深情更深,他带油香走全国,响起跃进足音……
(梁上泉《朱总到玉门》)
[8]有的时候在山根河边的坪坝上,在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壮阔……(初中语文第三册六课《记一辆纺车》)
[9]太阳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波光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初中语文第五册二十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0]有的把竹简和木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策),也可以写作(册)。这个(册)字多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了一条绳索的样子。(初中语文第六册
八课《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例[1][2][3][4][5][6](均属*顶,因为后句(或后段)的(头),紧跟前句(或前段)的(尾),有严格的(上递下接)。[1]例属词顶针;[2]例前面属词顶针,后面属词组顶针[3][4][5][6]例均属词组顶针;[7]例属句子顶针。
例[8][9][10]均属远顶,因为上递与下接之间有间隔的词,这里是不十分严格的顶针,但仍然保留着顶针的修辞作用。例[8][9]顶针的是词组,故又叫不严格的词组顶针;
例[10]顶针是一个词,故又叫不严格的词顶针。
顶针的修辞作用是:从内容上,可使描绘更加清晰,使说理更加严密,使抒情更显深切;从形式上,可使行文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结构紧密,语气贯通。此外,还能增强节奏感以体现语言音乐美。
顶针修辞手法例句
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我们看看下面的顶针修辞手法例句吧!
例句
1、我有罪,罪该万死,死了喂狗,狗都不吃。
2、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愚公移山》)
4、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列子《愚公移山》)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6、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7、我出了村就过了河,过了河就进了城。
8、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9、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刘大杰《巴东三峡》)
10、善可亲*,*可闻,闻思修*即臻善
11、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12、阳光照耀大地,大地滋养世人,世人回报社会,社会造就繁荣,繁荣映射阳光。
13、茵茵牧草绿山坡,山坡畜群似云朵,云朵游动笛声起,笛声悠扬卷浪波。
14、坚持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坚持是云,化作及时的雨;;坚持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坚持是树,为你撑起绿荫。”
连珠法
连珠法的顶真是句与句之间的顶真。
例如: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自《木兰辞》。)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出自《木兰辞》。)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出自《长恨歌》。)
连环体
连环体的顶真是段与段之间的顶真。
例如: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出自《诗经》。)
精彩对联
水面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天空;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白居易)
顶针的修辞手法作用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顶针的修辞手法作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顶针是用上一句的结尾作为下一句的起头,这种富于蝉联美趣的(上递下接)的修辞手法叫顶针。顶针又叫顶真、蝉联、连珠。
或者说,把上句结尾的词语用在下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多指分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顶针。顶针也写作(顶真),又叫连珠。
或者说,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
或者说,用前一句的结尾,作后一语句的开头,使语句蝉联递接,这种组织句子的方法叫顶针,又叫联珠。
或者说,将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使上下句的首尾蝉联,一环扣一环,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顶针)(或写作(顶真)),也叫(联珠)。
或者说,顶真又名(顶针),(继踵)、(联珠)、(链式结构)。用前句最末的词语作为后句开头的词语,或用前段最末的句子作为后段开头的句子,上递下接,环环相扣
顶针还叫(连环),从结构上可分词顶针、词组顶针、句子顶针三类;从上递下接的紧松上可分*顶和远顶两类。例如:
[1]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初中语文第四册五课《井冈翠竹》)
[2]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表面老了些,但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
(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高中语文第二册十六课《祝福》)
[3]也没什么难懂的。反正说的都离不开修沟,修沟反正是好事,好事反正就得拍巴掌,拍巴掌反正不会有错儿。是不是?老太太!(初中语文第六册十七课《龙须沟》)
[4]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高中语文第四册十课《群英会蒋干中计》)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语文第五册二十三课(《3盂子4二章》)
[6]*曾经说过,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该抛弃的。(初中语文第六册九课《什么是知识》)
[7]—九五八年,朱总到玉门,鸭十八井正喷,亲临视察,步步走*风吹油花溅满身。油花溅满身,急坏钻井工人,连忙上前擦拭。老总偏不肯,含笑说:留个纪念话语不多动人心。
话语不多动人心,井深情更深,他带油香走全国,响起跃进足音……
(梁上泉《朱总到玉门》)
[8]有的时候在山根河边的坪坝上,在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壮阔……(初中语文第三册六课《记一辆纺车》)
[9]太阳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波光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初中语文第五册二十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0]有的把竹简和木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策),也可以写作(册)。这个(册)字多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了一条绳索的样子。(初中语文第六册八课《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例[1][2][3][4][5][6](均属*顶,因为后句(或后段)的(头),紧跟前句(或前段)的(尾),有严格的(上递下接)。[1]例属词顶针;[2]例前面属词顶针,后面属词组顶针[3][4][5][6]例均属词组顶针;[7]例属句子顶针。
例[8][9][10]均属远顶,因为上递与下接之间有间隔的词,这里是不十分严格的顶针,但仍然保留着顶针的修辞作用。例[8][9]顶针的是词组,故又叫不严格的词组顶针;
例[10]顶针是一个词,故又叫不严格的词顶针。
顶针的修辞作用是:从内容上,可使描绘更加清晰,使说理更加严密,使抒情更显深切;从形式上,可使行文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结构紧密,语气贯通。此外,还能增强节奏感以体现语言音乐美。
顶针修辞手法排比句
排比句(Parallelism sentence),是修辞手法之一,指使用排比修辞方法,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资料,一起跟着小编来欣赏一下吧。
1、理想是水,浇出生命的苗;理想是苗,长出生命的树。理想是树,开出生命的花;理想是花,结出生命的果!
2、知识是云,落下霏霏细雨; 知识是雨,聚成浩瀚的海; 知识是海,托起梦想之船; 知识是船,载你迎风远航.
3、友谊是云,化作及时的雨;友谊是雨,滋润久旱的土。友谊是土,长出希望之花;友谊是花,开出友情之果。
4、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5、爱心是光,照溶寒冬的雪; 爱心是雪,滋润土地的.水。爱心是水,形成无边的海; 爱心是海,包容一切过错。
6、理想是指南针,带你走向成功,理想是成功,给你带来喜悦,理想是喜悦,迎接更美好的明天,理想是明天,创造美好的未来。
7、勇气是雪,化为人生之水;勇气是水,浇灌枯萎的树;勇气是树,燃出星星之光。
8、勇气是风,吹起前进的航帆;勇气是帆,鼓动远航的轮船;勇气是船,驶向成功的彼岸。
9、友谊是笔,写出人生之光;友谊是光,照亮黑暗的街。友谊是街,走出宽阔的路;友谊是路,带你走向成功。
10、爱心是清泉,浇灌片片绿叶;爱心是绿叶,衬托朵朵鲜花;爱心是鲜花,散发阵阵清香。
11、爱心是基石,垒起雄伟的山峰;爱心是山峰,托起火红的太阳;爱心是太阳,带来无限的温暖;爱心是温暖,融化心中的寒冰。
12、亲情是雨,滋润干涸之土; 亲情是土,培育细嫩的苗。 亲情是苗,催生茁壮的树; 亲情是树,为你挡风遮雨。
13、母爱是木头,摩檫出希望之火; 母爱是火,点燃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母爱是热情,给予我们无穷的斗志; 母爱是斗志,让每天我们奋发向上.
14、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项链,我们共同呵护,装点一件件绚丽的衣衫; 友谊如衣衫,我们共同调色,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15、关爱是风,卷来浓密的云;关爱是云,化作及时之雨。关爱是雨,滋润干旱的树;关爱是树,为您撑起绿荫。
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1)对比,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2)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阕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阕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3)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4)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5)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6)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7)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8)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0)叠词,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11)双关,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忆昔》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12)想象,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13)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木兰诗中顶针的句子
顶针句子是上一句的末尾字或词,用于下一句的句首,那么,《木兰诗》中顶针的句子有哪些?
木兰诗中顶针的句子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木兰诗》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注释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早晨。
但闻:只听见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古典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下面以中学课本中涉及到的诗诗词为例,试作说明。
1、点染
点染,是国画的术语。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这样的例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
3、疏密
诗词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在诗词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但在一首诗词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密可以产生了一种紧促感,疏可以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能给欣赏者带来心理的愉悦。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阔,一密显出清幽,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4、动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富有生活情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山鸟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景物动静的结合,反映了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理活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青山相对出写静,又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又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
5、浓淡
浓淡在绘画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后来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
就作者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则浓淡兼施。浓淡相互映衬,可以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秋景,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等,语言色彩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服务于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又让她何以堪?
6、雅俗
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在诗词中适当运用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七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用词典雅,造句精工;结尾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用语却极是通俗:这样以俗入雅,突出表达了词人关注百姓疾苦的情怀。又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7、巧拙
巧拙也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和造景都很巧。
8、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来说,诗人心情*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说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耐人寻味。
9、隐显
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曲就显得隐,而直就显。
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如朱庆馀的《*试上张水部》,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期待成功,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又如苏轼《江城子》……不思量,自难忘,在明了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
10、离合
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词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
这种手法在咏物的诗词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古人主张咏物要力求不即不离、不沾不滞。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开篇摇曳入题,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在不即不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出走半生,才懂得其中真意,奈何美人已去!
2、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3、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6、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7、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8、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9、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10、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1、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2、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13、朦胧雾色笼乾坤,半载光阴身无魂。咫尺天涯心不辨,月斜漏断雨泪纷。
14、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15、惆怅琐窗深处。湿花轻絮。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16、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17、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18、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19、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20、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21、多少花前月下客,年年和月醉花枝。
22、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
23、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24、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25、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26、长相思,摧心肝!
27、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2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9、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30、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31、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3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3、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34、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35、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36、伤别易,恨欢迟。
37、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38、老吊伤情最堪怜,况是爱妻卌年前,此身行归桑梓土,疑减元寿郁寡欢。
39、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40、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41、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渭城丝雨劝离杯。
42、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
43、离别那逢秋气悲,东林更作上方期。
44、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45、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46、白宣墨未干,悟时人未还。笔落离别泪,话末违心寒。
47、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48、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49、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
50、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5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有顶针手法的古诗词 顶针手法的句子 运用顶针手法的句子 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子 用顶针的修辞手法的古诗文 古诗词中的顶针 古诗有顶针的写法吗 顶针写法的句子 顶针句的古诗 顶针的诗句 顶针诗句 含路的顶针古诗 顶针句子 顶针的古诗文 古诗中的顶针修辞 描写顶针的古诗 顶针句式的句子 运用顶针的诗句 顶针诗句大全 古诗文中的顶针 古诗中顶针的例子 运用顶针的句子 运用顶针的古诗文 古诗中顶针的句子 运用了顶针的古诗句 顶针修辞古诗的句子 木兰诗顶针的句子 顶针体的古诗作者是谁 顶针句子作品 解缙的顶针联古诗拼音
顶针佳句 顶针佳句欣赏 顶针修辞手法的作用 顶针修辞手法例句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顶针的修辞手法作用 顶针修辞手法排比句 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顶针*全 木兰诗顶针的句子 顶针修辞手法形式 顶针的修辞手法介绍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古诗词常见的描写手法 顶针修辞手法的例子 顶针的修辞手法举例 诗名含有针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针字的诗词 诗名含有顶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顶字的诗词 含有顶字的古诗词 带顶字的诗词名句 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古诗词常见的描写手法大全) 小顶针绕口令 木兰诗顶针的四个句子 木兰诗里面的顶针句 木兰诗中顶针的句子 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 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分析 古典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 分手古诗词
漂泊天涯的古诗词 背台的古诗 含有相对论的古诗词 还有闹字的古诗词 形容疫情期间逆行者的古诗 我在等待的古诗词 济公圆寂的古诗 把朋友帮助的古诗词 老师爱艺术的古诗 月圆思念情人的古诗 古诗文中的时间单位 石灰尽的古诗 王维写的五言古诗 写艳丽的古诗 积极气势的古诗词 关于疫情的高考古诗 念奴娇初冬的古诗 古诗鹿寨的停顿 有关河南古诗词的故事 有关荷花的诗古诗 带中国通史的古诗 赞美耕田的古诗 美女坐桥头的古诗 有关于小孩钓鱼的古诗 伤心睡不着的古诗词 人间万事的古诗 孩子毕业的古诗 带佽字的古诗大全 形容同房的古诗词 天接水尾水接天的古诗 仙一点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