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昭君出塞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昭君出塞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昭君出塞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昭君出塞的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形容昭君出塞的诗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为大家带来形容昭君出塞的诗词,快来看看吧。
王昭君
唐。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骆宾王【乐府】
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王昭君辞
魏晋。石崇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未易。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朝华不足欢。甘为秋草幷。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王昭君三首
唐。郭震
自嫁单于国,长衔汉掖悲。容颜日憔悴,有甚画图时。
压践冰霜域,嗟为边塞人。思从漠南猎,一见汉家尘。
闻有南河信,传言杀画师。始知君念重,更肯惜峨眉。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沈佺期【乐府】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蛾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恶,不并汉宫时。心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王昭君二首 时年十七。
唐。白居易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知宫里时。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董思恭。【乐府】 。
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汉月正南远,燕山直北寒。髻鬟风拂散,眉黛雪沾
王昭君歌
唐。刘长卿【杂言】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绘能相负,
却使容华翻误身。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纤腰不复汉宫宠,
双蛾长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咏史上·王昭君
宋。陈普
昭阳柘馆贮歌儿,恨杀陈汤斩郅支。胡草似人空好色,春光不到二阏氏。
王昭君
唐。李商隐【七绝】
古诗《王昭君其二》赏析
《王昭君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以王昭君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古诗《王昭君其二》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王昭君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译文
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赏析
本诗写昭君拂净了马鞍,流着眼泪上马向西而去。。“今日”还是汉朝的宫里人,“明朝”就是匈奴单于的妻妾了。按照丁启阵先生的说法,当诗人到写第二首时,似乎情无以堪,只能勉强完成一首五言绝句,不同于第一首的五联十句。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来都被人写作多种主题。李白的这两首诗尽管走的是悲悯伤情路线,读来仍然让人伤怀、感动。
拓展:古诗《王昭君其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译文
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一日出嫁,登上玉关道,天涯一去不复归。
汉月还可以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日。
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就因为生前没有黄金,以至被画工画成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叹。
赏析
诗一开头就用一个“月”字,来烘托昭君远嫁匈奴的伤感主题:中原汉家的月亮,那光华跟随着远嫁匈奴的昭君。然而她一踏上通往玉门关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归。“月”在这里既代表家乡的月亮,也代表故乡、故国。然而一个小小的玉门关,竟会把这一切无情阻隔。回望家乡那轮圆月,就要在眼前永久消失,这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不能不让人*添几分惆怅。
接着诗人又以“月”字发出忧伤的慨叹:汉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会从东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却是一去不返。这种别离,让诗人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无望,所以更加重了忧伤的思绪。诗人又提到了燕支山,在诗人看来,匈奴那里的燕支山,终年酷寒,不生草木,只有落雪作花,所以诗人想象,昭君嫁到匈奴,就连曾经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憔悴衰老,埋没在黄沙滚滚的塞外。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却是汉代后宫的画师,昭君她生前没有黄金送给后宫的画师,死后也只留下一座青冢,令*凭吊,扼腕叹息。
关于“枉图画”,有一个传说,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把昭君所谓的“悲剧”和宫廷画师相联系,尽管有些牵强,却更能加深悲伤的主题。
昭君出塞现代组诗
前言
王昭君是我们土家的姑娘
十六岁那年,踩着一辆破旧的单车
我专程拜访过她的故乡
关于爱情
篱笆旁,那重重的一跤
一起疼痛的,还有
一个少年懵懂的心
牵牛花沿着篱笆疯长
些许的阳光,温暖了
一个女孩的梦境
多年之后的大漠里
你端坐在毡房中央,内心的深处
柔软得像是溪水边刚冒出来的柳芽
关于美貌
没有谁能够明白
那些青翠挺拔的山岚
如何缩小成了你秀美的身段
没有谁能够明白
清澈见底的绿水
如何在你的眼波里明眸流转
没有谁能够明白
三月的春雨,四月的阳光
如何在你的脸上多情地飘荡
没有谁能够明白
村东古井里,你深深的忧伤
背后,村西大树多像一个人永久的守望
怀抱着琵琶,你微笑着西去
繁华地背后,永久的苍凉
多年之后,你一点一点地品尝
关于大义
一枝花在幽暗的后宫
悄悄地盛开了四年,无人知晓
对着铜镜,你叹息着
想起了老家,热烈地绽放
骄傲地凋谢,那些田头地边的野花
如果没有急骤的马蹄声
没有高高扬起的圆月弯刀
就让我盛开在沙漠,盛开在草原上吧
我的生命转瞬即逝,我的美丽和骄傲
将永久地绽放在天地之间
昭君出塞
不敢想像,走入大漠
就只能是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了
铺天盖地的风暴
眨眼间能让天地失色
西去,西去
怀中的琵琶是我所有的勇气,我的`美貌
在落日下,一点一点地绽放
在此起彼伏的狼烟中,一点一点地湮没
这首绝句,将明月、雄关和万里边塞联在一起,构成雄浑的境界,把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患熔为一炉,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明人李攀龙称之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开篇第一句,便是盘空硬语,表面上是写明月和关塞,但实际上,诗人是将深沉的历史感寄寓于诗中。这里,秦月汉关,都不是确指,而是互文见义,暗示秦汉两代的历史。
秦汉时期,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频繁,边塞经历了无数腥风血雨。那时的将士们早已化作寒烟衰草,然而,明月依旧,关塞依然,只有它们才是历史的见证。 回忆历史,自然要返观现实,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诗的第二句,诗人以“万里长征人未还”相承。由“万里长征”,可知边烽未熄;由将士未归,足见征战之苦;是欲归不能,还是已战死沙场?诗人没有直说,但诗中所包含的不正是所谓“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曲》)的悲愤意蕴吗? 由这寥寥七字,人们或许可以想见那烽火遍燃的关塞,想见那漫漫黄沙和累累白骨,想见那“新鬼烦冤旧鬼哭”(杜甫《兵车行》)的凄惨情景。这句诗,诗人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浓缩了唐代边塞的现实情景,恰与第一句相衬。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首先思接千载,追溯历史,随之则视通万里,描写现实,万里征尘尽收眼底,千年兴慨独上心头! 诗句将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交织在一起,具有一种恢宏的气象。
诗的第三、四两句,以假设句式议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实际是承一、二两句,对历史和现实的进一步感叹。
“龙城飞将”是指汉代名将卫青和李广。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汉元光六年,卫青追逐匈奴至龙城,斩虏首数百。又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太守,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右北*,汉郡名,大致相当于后来的营州,营州旧治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县)。
诗人在此借用这两个典故,并非发豪迈之语,实是抒激愤之情。在诗人看来,假若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能活在今天,何愁边烽不熄!何愁胡兵不败!何愁万里征战的将士不归呢!这历史与现实的反差,岂不正是现实的悲剧吗?诗中议论,特别是绝句中的议论,多为诗家所忌。但所发议论若能见识高远、恰到好处,则会深化诗的内涵,增强诗的力度。
黄生在《唐诗摘抄》中评论此诗时说:“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 风度胜故,情味胜故。”的确,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所发议论,高屋建瓴,寓意深邃,是议论,也是感叹;格调似沉郁,却又爽健,堪称“盛唐之音”。
这首绝句,将明月、雄关和万里边塞联在一起,构成雄浑的境界,把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患熔为一炉,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鉴赏】此诗是诗人初入凉州时,面对黄河、边城的荒凉辽阔景象,以及耳闻《折杨柳曲》所产生的感慨,也表现出广大将士为国戍边的悲壮。
第一二句描写古代凉州一带荒凉辽阔的景象。诗人先用镜头摄取远景:黄河汹涌澎湃波浪滔滔地入海,如自下而上、由*及远地眺望,它却像一条洁白的丝带逐迤飞上云端。诗人的视觉与黄河的流向相反,突出了黄河源远流长的悠远仪态,也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重在表现黄河的静态美。诗人又摄取具立体感的*景:征皮士兵居住的很小的城堡被孤独地屹立在高山环抱之中。用远川高山反衬玉门关地势险要、处境孤危。孤城是一片,是单薄、狭小的,而高山却是万仞的,以数量和体积极不相称的两件事物,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这也是诗人对文字的巧妙组合的功用。
第三四句借凄凉幽婉的笛声,表达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感想。以问语转出浓郁的诗意,羌笛之声吹出了成守者处境的孤危和强烈的怨恨。羌笛演奏的是《折杨柳》曲调,而折柳赠别在唐代最盛,“杨柳”的实物、文字与离别便有了比较直接的关系,《折杨柳》笛曲触动了人们的离仇别恨。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用词十分精心,并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戍守者自知,天高皇帝远,朝廷的关心本来是不度过玉门关的,才有了玉门关外处境的孤危和环境的恶劣,才有了杨柳不青和离人想要折杨柳寄情而不能的残酷现实。以“何须怨”*语,深沉含蓄,传达出成守者在乡愁难禁时意识到卫国成边责任的重大,才能如此自我安慰。此足见戍边将士的伟大情怀。此诗在写作上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对比的运用和语言的准确、意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凡的。为什么这样*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
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凡的悲剧,*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描写王昭君的诗句
●王昭君: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昭君
生来即是富贵相,凤凰出自垅田上。
美辞难现佳人貌,苍灵见之亦动凡。
队中虔诚祈君侧,谁知帝王择画观。
本色不必冗修饰,囊中羞涩不与钱,
描者多怨笔多端,落得凡人与帝观。
柳树湖边孤影横,可怜凤凰羡鹅鸳。
朝阅诗书夕入赋,潜心阁中才俱全。
五年难为君王面,青春逝去肯来观?
料知命运会有时,静待*地敛翅观。
年复一年侍者换,只身宫中也思还。
忽闻佳丽示族王,靴簪焕然登朝堂。
抬头翩跹皆惊艳,顾之哪堪忍正观。
族王亲点无他言,结为连理与君还。
本欲揽人把复还,一言即出奈何返。
幽怨帝王翻画卷,冲冠一怒斩祸源。
招之倾谈王无魂,帕湿鬓垂比无双。
殿堂拜别难为亲,幽幽但定嘱安康。
车马侍卫待人入,此去不知距何年。
秋风渐起雁南飞,闻此佳人不思行。
队行渐远目亦远,风中龙袍随飞舞。
汉境自此少战乱,刀戈各收百姓安。
百姓亦乐嫱亦乐,代代自此把话传。
笑声时传篷户中,富贵命运皆此落。
非是富贵皆有数,心和气静运才临。
若非当初孤自强,哪得今昔飞上天?
●王昭君
红颜落雁香空老,残梦依稀化逝花。
胡汉亲和柔骨献,怨伤弹泪溅琵琶。
白帝城边晨出关,昭君村下午移湾。——黄衷《出峡》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唐寅《落花诗》
西子归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唐寅《落花诗》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汉时昭君颜如花,强令出塞禁风沙。——方回《于氏琵琶行》
昭君死作青冢土,琵琶却传来汉家。——方回《于氏琵琶行》
无人作歌继大雅,至今遗恨悲昭君。——黄文雷《昭君行》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凡四十韵》
屈申后先皆有数,此理昭昭君自知。——孔*仲《承芸叟寄示新词一篇以此寄谢扬子云书亦有色乎此亦书之色也》
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昭君可惜嫁单于,沙场不远只眼前。——卢仝《听萧君姬人弹琴》
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琵琶怨发昭君曲,羌笛哀生公主歌。——杨承鲲《长歌行寄吕中甫山人》
山川历历应如旧,昭君屈*犹荒村。——张嵲《过屈*昭君故宅》
绝代昭君村,惊世屈原宅。——范成大《嘲峡石》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李白《王昭君二首》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杜甫《负薪行》
茫茫边雪里,一掬沙培塿.传是昭君墓,埋闭蛾眉久。——白居易《青冢》
雪里君看何所似,王昭君妹写真图。——白居易《同诸客嘲雪中马上妓》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王建《塞上梅》
欲说昭君敛翠蛾,清声委曲怨于歌。——王建《观蛮妓》
莫羡倾城色,昭君恨最多。——张祜《昭君怨二首》
不堪天塞恨,青冢是昭君。——张祜《观宋州于使君家乐琵琶》
须知一种埋香骨,犹胜昭君作虏尘。——陆龟蒙《宫人斜》
昭君溪上年年月,偏照婵娟色最浓。——李涉《竹枝词》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李涉《杂曲歌辞。竹枝》
阿母蕊宫期索去,昭君榆塞阙赍行。——徐夤《尚书会仙亭咏蔷薇夤坐中联四韵晚归补缉所联因成一篇》
人间亦有王昭君,奈何众女嫉蛾眉。——方回《丹青歌赠王春阳用其神丹歌韵》
失身羁妇过昭君冢,偾军老将上李陵台,东坡澹庵惠州新州更海外。——方回《闻笛叹》
那昭君更苦,香泪湿红裳。——汪元量《锦瑟清商引》
一昔王昭君,远嫁单于去。——汪元量《昭君墓》
欲吊昭君倍惆怅,汉家甥舅竟相违。——黄滔《塞上》
君不见汉宫六六多少人,画图枉却王昭君。——杨万里《和姜邦杰春坊续丽人行》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苏轼《昭君村》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苏轼《昭君村》
还忆昭君入胡虏,乌孙帐下边马鸣。——梅尧臣《依韵和永叔戏作》
昭君殁後更多恨,弹作琵琶曲未休。——梅尧臣《景彝率和唐崇徽公主手痕诗》
王昭君简介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 (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典故。
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中国经典诗词赏析之《出塞》
出塞
唐代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这首七言绝句,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被誉为唐诗绝句压卷力作,成为千古名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明月”、“关口”是边塞诗中最常见的表达情感的景物。但王昌龄却最为奇绝,把思绪飞到了几百年前,把眼前的“月”和“关”说成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使明月照耀下的边疆关塞,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更加渲染出雄浑、孤寂、苍凉的气氛。
这还没有完,诗人的思绪还在激烈翻飞,“万里长征人未还”,他又想到了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将士。几百年来,还是那一轮明月,还是那座雄关,但无数离家万里的边关将士却战死沙场,再也没有回来。连年不断的战事受伤害最大的就是*民百姓,多少士兵马革裹尸,多少家庭支离破碎,诗人表达了无尽的同情和感叹!
但使:只要。龙城飞将:《汉青·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也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代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一带,为汉代右北*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不教:不让。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王昌龄所处时代,正处在盛唐时期,唐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获胜,全民族的自信心都很强,当时的边塞诗大多体现了慷慨激昂的民族自豪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是但愿我大唐也能有像卫青、李广这样的名将镇守,那敌人的战马怎敢越过阴山、侵扰边关。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良将的渴求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更重要的是诗人希望能够早日结束战争,人民得到和*、安居乐业,这也正是全诗的主旨思想所在。
纵观全诗,诗人从雄浑大气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写起,想到了“万里长征人未还”,如果接着把征人未还的思想写一番,就不免落入俗套,但诗人笔锋一转,从另外一个角度,开辟出一层新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把诗的主题深化了,使全诗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回味无穷。
古诗昭君出塞的诗 昭君出塞的诗句 昭君出塞诗句 昭君出塞的诗词 昭君出塞台词 关于昭君出塞的诗词 古诗昭君出塞的故事 七律昭君出塞的古诗 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 昭君出塞图上的古诗 形容昭君出塞的古诗 昭君出塞的诗词最有名 王昭君出塞诗句 王昭君的出嫁古诗 赞昭君的古诗 昭君故里的古诗 七绝昭君的古诗 昭君落雁的古诗 王昭君的古诗 关于王昭君的古诗 形容昭君的诗句 致王昭君的古诗 写王昭君的诗词 王昭君的古诗杜甫 用昭君形容人的古诗 关于昭君的古诗词 纪念王昭君的古诗 王昭君的四字古诗 描写昭君的古诗词 与王昭君有关的古诗
描写王昭君的诗句 《过昭君村》的诗句赏析 王昭君的诗句 关于《后出塞五首》古诗赏析 关于王昭君的诗句 形容昭君出塞的诗词 杜甫《前出塞》古诗赏析 《出塞》古诗词 《出塞》古诗原文赏析 关于王昭君的诗句 出塞古诗翻译简单(出塞古诗翻译诗意) 前出塞杜甫翻译及赏析(前出塞古诗的意思翻译) 出塞古诗翻译简单(出塞古诗意思解释全文) 出塞王昌龄翻译(出塞古诗意思解释全文) 出塞古诗意思解释全文(出塞诗文赏析及译文) 出塞王之涣古诗(出塞诗意及主旨) 前出塞古诗(鉴赏前出塞全文跟背景) 出塞的诗意和注释(出塞古诗意思解释全文) 出塞的诗意和注释(出塞古诗的意思全解) 出塞古诗的诗意和注释(出塞赏析及翻译) 出塞其一和其二古诗(出塞七首诗有哪些) 关于《后出塞五首》古诗赏析 古诗《王昭君其二》赏析 昭君出塞现代组诗 古诗词解析:出塞 关于描写古代美人王昭君的诗 《昭君怨》卢照邻唐诗赏析 关于昭君怨的诗词 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有哪些 诗句古诗大全最新整理
体现连续和细致描写的古诗 鲜花盛开的美景古诗 学过的看月亮思念家乡的古诗 静姝的古诗 神秘的花园古诗朗诵 关于有水车的古诗 形容丹江口水库的古诗 表达朋友之间的友情的古诗 罗马的纪念碑古诗 形容人冰雪聪明的古诗词 关于谢的古诗大全 古诗带有荣字的古诗 形客潮水的古诗 小学古诗的课程标准阶段目标 激励中考孩子的古诗词 做面膜的古诗 简单含有数字的古诗 思念家人度日如年的古诗词 暑假适合学*的古诗词 七夕古诗的鉴赏 伤心的古诗及含义 细支的古诗 关于摇曳的翠竹的古诗 雪景跟想念的古诗 入夜渐微凉的古诗 柳树在古诗中表达的意象 新人不如故的古诗词 关于镇江的古诗诗配画 关于徐州快哉亭的古诗 代表独一无二的古诗词 纪念母亲生日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