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金坛的古诗 >

关于金坛的古诗

关于关于金坛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金坛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金坛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金坛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金坛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金坛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金坛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金坛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金坛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金坛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金坛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金坛人才租房补贴申请条件

  • 人才
  • 金坛人才租房补贴申请条件

      补贴,是指一成员方*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些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以及对价格或收入的支持,以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或者对其他成员方利益形成损害的*性措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坛人才租房补贴申请条件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金坛人才租房补贴申请条件

      1、金坛户籍满1年,已婚的,配偶户口也迁入金坛;

      2、在金坛工作满1年,并且基本养老保险缴纳满1年;

      3、在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之间购房的;

      4、所购商品房或二手房在城市规划区内;

      5、本人及其产权共有人承诺5年内房产不上市交易,5年内户籍不迁出金坛。

      拓展内容:

      一、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企业紧缺人才资助政策

      政策依据:《市人社局市人才办关于加快“龙城英才计划”企业紧缺人才引进的实施办法》(常人社发[2018]277号)

      资助标准:给予紧缺人才5—10万元购房补贴,给予引才企业6—30万元奖励。

      申报条件:一是高学历类人才。企业引进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常州市(包括金坛区)购买80*米住房的,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购房补贴,如企业引进的是博士研究生,给予企业6万元引才奖励;二是高薪酬类人才。区规上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的年计税薪酬在25万元以上的人才,在常州市(包括金坛区)购买80*米住房的,给予10万元购房补贴。给予企业6—30万元引才奖励。三是重点企业推荐类人才。被常州市列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每年可推荐2名人才(不受学历、资历限止),在常州市(包括金坛区)购买80*米住房的,给予5万元购房补贴,可连续推荐5年。

      二、金坛区企业人才引进培养资助(奖励)政策

      政策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大企业人才引进培养资助(奖励)力度的实施意见》(坛政办发〔2015〕109号)

      资助标准:企业引进的硕士(或45周岁以下副高职称)、博士研究生(或55周岁以下正高职称),三年内分别给予4、32万元、7、2万元专项资助和2400元健康津贴;企业在职人员取得硕士、博士学位,二年内分别给予1、92万元、2、88万元专项资助。企业在职人员获评正高、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2000元;企业引进的55周岁以下高级技师,三年内给予3、6万元专项资助。企业在职人员获评高级技师、技师资格的`,分别给予1万元、2000元奖励。金坛区级以上大师工作室主要带头人,三年内给予2、16万元专项资助。

      申报条件:

      1、企业引进的硕士以上(或副高以上职称)人才,须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含三年)劳动合同,并且在金坛区缴纳社保;

      2、企业在职人员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须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含三年)劳动合同,并且在金坛区缴纳社保;

      3、企业在职人员获评副高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的,须提供获评文件、评审表、职称证书。

      4、企业引进的技师资格的人才,须与企业签订签订3年以上(含三年)劳动合同,并且在金坛区缴纳社保。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坛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坛字的诗词

  • 遂宁社稷坛与风雷雨师师之坛混为一区其间多

    魏了翁〔宋代〕

    始余求诸社,穷巷窈而曲。草阴荒蒙茸,林影乱朴樕。其中有屋庐,其下主以木。社稷风雨雷。皆於此乎告。趋暗不求阳,如丛祠而局。就简不辨方,如古墓而族。引我拜乎上,高床被茵褥。使我视所陈,纸币荐薌烛。爵不以坫寘,酒不以茅缩。牲不以碑丽,斋户不以宿。於礼无所稽,承讹已云熟。从之则咈余,不从亦违俗。是心既不慊,虽暂亦为渎。屋不受不阳,此岂容有屋。先易其甚者,余事踵相属。其有不逮为,则以告新牧。

    祝圣清旦登星坛唱步虚下坛晓雾四开晴景熙然

    程公许〔宋代〕

    峻极先峰接绛霄,佩环催肃大昕朝。步虚杳渺吟崆峒,飙驭依稀驻郁萧。

    拟效嵩呼腾汉阙,细听天籁响虞韶。班回徙倚危栏望,红日初升宿雾消。

    郢上诸公结祠坛于樠山奉先子为宗盟而俎豆焉不肖孤往拜坛下感而有述

    游朴〔明代〕

    海上幽栖本避名,吟成《梁甫》亦何情。那知长夜修文后,犹主阳春和曲盟。

    卷里墨花疑自结,坛前带草为谁生。遗孤稽首瞻依处,独把新笺涕泗横。

    九月二十七日早祀山川坛风云雷雨师坛随班行礼因过水濂洞而回

    郑真〔明代〕

    衣冠济济肃周旋,坛壝天开祀报虔。想见神明来惚恍,从知肸蚃格幽玄。

    樽罍波湛香浮盎,几俎星陈胙割膻。忝后陪班同福佑,乘风归觅洞中仙。

    水龙吟·中央公园,规社稷坛四周为之。坛殿无恙,古今图书动植各物咸备

    魏元戴〔清代〕

    万株古柏参天,宫鸦依旧声声噪。*沙浅草,盘筵占地,当年驰道。

    方土分明,社原未屋,夕阳犹照。仰皇居咫尺,梦迷阊阖,黍离恨,翻新稿。

    九载江湖枯槁。染缁尘、酒襟诗抱。凉阴却坐,游人细数,谅无同调。

    花鸟闲情,图书结*,*生剩有。奈苍茫老眼,踌躇禁闼,荷心评校。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杜甫〔唐代〕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王仙坛

    林杰〔唐代〕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

    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

    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

    辛弃疾〔宋代〕

    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治国手,封侯骨。腾汗漫,排阊阖。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笑江头、明月更多情,今宵缺。

    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

    李益〔唐代〕

    三考四岳下,官曹少休沐。

    久负青山诺,今还获所欲。

    尝闻玉清洞,金简受玄箓。

    夙驾升天行,云游恣霞宿。

    *明矫轻策,扪石入空曲。

    仙人古石坛,苔绕青瑶局。

    阳桂凌烟紫,阴罗冒水绿。

    隔世闻丹经,悬泉注明玉。

    前惊羽人会,白日天居肃。

    问我将致辞,笑之自相目。

    竦身云遂起,仰见双白鹄。

    堕其一纸书,文字类鸟足。

    视之了不识,三返又三复。

[阅读全文]...
  • 含有坛字的古诗词 带坛字的诗词名句

  •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李鸿章《临终诗》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韩翃《同题仙游观》

    斩除顽恶还车贺,不问登坛万户侯。——岳飞《题青泥市萧寺壁》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

    鸡坛可以益学,鹤阵可以善兵。——《小窗幽记·集韵篇》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鲁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共题三醉石,留在八仙坛。——欧阳修《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扫。——李纲《苏武令·塞上风高》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崔珏《哭李商隐》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张泌《女冠子·露花烟草》

    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

    天*星辰大,山深世界清。——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李贺《赠陈商》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张谓《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而今无复旧词坛。——薛时雨《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佚名《鸡鸣歌》

    神之揄,临坛宇,九疑宾,夔龙舞。——刘彻《华晔晔》

    坛罗虺蜮,阶斗麕鼯。——鲍照《芜城赋》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朱孝臧《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朱孝臧《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南房小坛,观绝霤只。——屈原《大招》

    礼罢晓坛春日静,落红满地乳鸦啼。——秦观《赠女冠畅师》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刘禹锡《伤桃源薛道士》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王恽《*湖乐·尧庙秋社》

    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陆游《山南行》

    举头长啸,直上天坛。——乔吉《殿前欢·拍栏杆》

    其南则有*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司马相如《子虚赋》

    借葳蕤而成坛畤兮,檠莲焰以烛兰膏耶?——曹雪芹《芙蓉女儿诔》

    鸡鹜满堂坛兮,鼉黽游乎华池。——东方朔《七谏》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屈原《九章》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

    有天坛轻策。——陆游《好事*·秋晓上莲峰》

    坛宇显敞,高门纳驷。——左思《三都赋》

    陟中坛,即帝位。——左思《三都赋》

    忿子带之淫逆兮,唁襄王于坛坎。——蔡邕《述行赋》

    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李白《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李峤《汾阴行》

    天地并况,惟予有慕,爰熙紫坛,思求厥路。——刘彻《天地》

    怅望钟山春草深,谁人更与除坛墠!——成鹫《仙城寒食歌·绍武陵》

[阅读全文]...
  • 关于郁金香的古诗

  • 关于郁金香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郁金香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客中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己亥杂诗》

      唐·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偶呈郑先辈》

      唐·杜牧

      不语亭亭俨薄妆,画裙双凤郁金香。

      西京才子旁看取,何似乔家那窈娘?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唐·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玉钗翠羽饰,罗袖郁金香。

      《李员外秦援宅观妓》

      唐·沈佺期

      盈盈粉署郎,五日宴春光。

      选客虚前馆,徵声遍后堂。

      玉钗翠羽饰,罗袖郁金香。

      拂黛随时广,挑鬟出意长。

      啭歌遥合态,度舞暗成行。

      巧落梅庭里,斜光映晓妆。

      清晨宝鼎食,闲夜郁金香。

      《公子行》

      年代: 唐 作者: 刘希夷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

      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

      绿波荡漾玉为砂,青云离披锦作霞。

      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

      此日遨游邀美女,此时歌舞入娼家。

      娼家美女郁金香,飞来飞去公子傍。

      的的珠帘白日映,娥娥玉颜红粉妆。

      花际裴回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

      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身。

      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

      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南歌子·柳色遮楼暗》

      年代: 唐 作者: 张泌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画堂开处远风凉,

[阅读全文]...
  • 金缕衣古诗意思(金缕衣古诗译文)

  • 今天和‬大家分享‬~千古名篇‬~《金缕衣‬》

    全文如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杜秋娘(约791—?),《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15岁时成了李锜的侍妾。

    元和二年(807年),李锜正式起兵造反。

    后来李錡造反失败,杜秋被纳入宫中。后受到唐宪宗宠幸。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为儿子李凑的傅姆。

    后来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杜秋娘‬赐归故乡。

    杜牧经过金陵时,看见她又穷又老的景况,作了《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诗歌赏析~

    诗歌‬大意:‬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花开可以折的时候就要尽快‬去折,不要等到花谢了‬时只能‬折了空枝。

    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升华‬,用花来比青‬少年好时光,青春年华‬,用折花来比喻‬不要辜负‬大好青春,很‬形象‬的比喻‬,特别‬的‬合适‬。

    人生苦短‬,岁月‬如梦‬,不能‬浪费‬青春‬,要‬及时‬把握‬工作‬和生活‬,不能‬浪费青春‬时光‬,要‬努力‬。

    好了,这首励志诗歌赏析到此,谢谢大家支持。

[阅读全文]...
  • 谒金门古诗词

  • 谒金门古诗词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谒金门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译文翻译

      人去楼空徒然相忆,没有办法再传消息。天上嫦娥人间不识,欲寄书信何处寻觅?

      困倦小睡觉来无力,不忍再看伊人书迹。满院落花春光清寂,伤心断肠芳草色碧。

      注释解释

      书:信。

      觉:醒。

      伊:她。书迹:指过去的来信。

      无计:没有办法。

      寄书句:意思是本想请嫦娥代为传书,但因不相识,而无处寻找她。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背景是韦庄有一个资质艳丽、文化修养也很高的宠姬被蜀主王建强行夺去,韦庄追念此人,写了此词和小重山。此说法不一定可靠,很可能是为某一个分手以后消息不通的旧时情人而作。

      诗文赏析

      诗歌史上,真挚、沉痛的悼亡之作甚多,都具有永恒的魅力。生活中一些有某种纪念意义的小物品,就会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池溏一样,在感情的波澜里激起层层涟漪。这首词通过一纸昔日情人的旧书信,在词人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从而勾起了无数的回忆。全词以书信为中介,上片写读信后勾起的无数回忆,由此产生了渴望与意中人再传消息、寄书信的痴情;下片写思极而睡,醒来不忍再读伊人旧情书的情绪,并用景色加以陪衬。全词融纪实、写景和抒情于一炉,疏中见密又富有生活气息,脉络分明,情意真挚,将深切的悼亡之情表达得低回婉转,余韵袅袅。

      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怀想。上片着重勾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直吐衷肠。由回忆而动情,由动情而遐想,再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把伊书迹”是此词词眼。

      上片着重勾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首三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句句相联,环环相扣。首句“空相忆”,*地奇峰突兀而起,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基础。这三个字既笼罩全篇,又包孕无遗。一个“空”字不仅表现了“相忆”数量的以简代繁,而且写出了这种“相忆”的深和苦,“空相忆”是情至深处的痴人语。“无计得传消息”是紧承首句而答,意思是无法传递消息。第三句“天上嫦娥人不识”,是写欲向那位“天上嫦娥”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嫦娥”形容伊*貌之美,“天上”;则暗示了伊人已仙去。至此,才看出相忆成空是由于生死相分,幽明相隔。第四句“寄书何处觅”与第二句“无计得传消息”意思大致相同,显示了要通款曲情意的执着和真切。向亡人通消息、寄书信,看似无理,实是深情的反应。这最后一句将自己虽欲寄书而无处寄书以至于最终不合瞄书的款款情意,以反问的形式加以表达,更是含蓄曲折,哀婉动人。

      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从而传出了幽深的隐曲心绪。“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两句以形传神,将上下片衔接得异常紧密。“新睡”二字暗示出是困倦已极的不由自主的睡。“无力”紧应“新睡”,睡醒之后应觉得有力,此言无力,自是伤心人别有怀抱。沈际飞说: “‘把伊书迹’,四字颇秀。”(《草堂诗馀正集》)“伊”字,口吻非常亲切。“把伊书迹”可见伊人兼有才情。“不忍”二字更妙,正写出“伊书”的感人至深,宜于表现出伤心人看与不看的矛盾心理。“把伊书迹”不仅“颇秀”,而且是这首词通体皆活的词眼。这句词语意淡而情深,故沁人心脾。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两句别出心意,宕开一笔,以景作结。“满院落花春寂寂”是花落人亡的孤寂境。

      谒金门·花过雨原文: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谒金门·花过雨注释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

      觅:寻找。

      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

      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

      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

      侯万户:万户侯。

      谒金门·花过雨赏析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作者:薛昭蕴

      谒金门·春满院

      春满院,叠损罗衣金钱。睡觉水精帘未卷,檐前双语燕。

      斜掩金铺一扇,满地落花千片。早是相思肠欲断,忍交频梦见!

      赏析

      句句写醒后相思,却又句句衬梦里相见。这不,她刚刚午睡醒来,又照例梦见久别的未婿,满怀怅恨与慵倦,水晶帘儿也无心卷起。可恼的是那对燕儿,在帘前翻飞着,亲昵着,呢喃着,把身影儿双双印上珠帘,仿佛在炫耀它们的成双成对,嘲笑她形单影只。从半掩的门儿望去。但这春色分明到了迟暮时分,换得落红无数。这个春天又白白过去了,那件绸纱春衫依然叠在箱底,没心思穿。他不在,穿给谁看呢!盼梦里相见,又怕梦里相见,倍增醒来相思……

      鉴赏

      《花间集》收薛词十九首,这是最后一首。在花间词人中,薛昭蕴词风雅*温(庭筠)、韦(庄),以婉丽软媚名世,这首词当然也不例外。全词写金闺相思之苦,然作者只在结句点明题旨,余则全写美人睡前睡后的情态。这情态又被融入双燕呢喃、落花千片的春色之中,活似一幅美人春睡图。

      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选取美人春睡乍起一瞬间的所见所闻及其心理感受,容易将相思之苦写到十分,是背面傅粉。词的开头先点明时与地:春光明媚的深闺小院。然而它的主人却似乎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在蒙头睡觉。睡前的情态作者没有直接去写,却写她睡醒之后发现绮罗衣裳折叠得乱七八糟的,以致于将刺绣上的金线也摺损了,皱巴巴的一点也不挺,并由此可知她是和衣而睡的。

      风乍起,

      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阅读全文]...
  • 金缕衣古诗意思及赏析古诗词

  • 金缕衣古诗意思及赏析古诗词

      《金缕衣》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七言乐府,作者无名氏。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义深永的小诗,它叫人们不要重视荣华富贵,而要爱惜少年时光。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⑴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⑵堪:可以,能够。

      ⑶直须:不必犹豫。直:直接,爽快。

      ⑷莫待:不要等到。

      翻译: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文学赏析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至于其原因,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句两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起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作为独立的诗篇一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因此而被广泛流唱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上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 ,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 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惯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 ,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 ,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 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 。不用“人生几何 ”式直截的感慨,用花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

      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种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却耐人寻味,富有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切的。

[阅读全文]...
  • 谒金门风乍起古诗带拼音版

  • 语文
  • 谒金门风乍起古诗带拼音版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谒金门风乍起古诗带拼音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带注音版

      yè jīn mén ·fēng zhà qǐ

      谒金门·风乍起

      féng yán sì

      冯延巳

      fēng zhà qǐ ,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 。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xián yǐn yuān yāng xiāng jìng lǐ ,shǒu luò hóng xìng ruǐ 。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dòu yā lán gàn dú yǐ ,bì yù sāo tóu xié zhuì 。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zhōng rì wàng jun1 jun1 bú zhì ,jǔ tóu wén què xǐ 。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古诗翻译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古诗赏析

      冯延巳擅长以景托情,因物起兴的手法,蕴藏个人的哀怨。写得清丽、细密、委婉、含蓄。这首脍炙人口的怀春小词,在当时就很为人称道。尤其“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是传诵古今的名句。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点明时令、环境及人物活动。下片以抒情为主,并点明所以烦愁的原因。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这本是春日*常得很的景象。可是有谁知道,这一圈圈的涟漪,却搅动了一位女性的感情波澜。别看她貌似悠闲,时而逗引鸳鸯,时而揉扯花蕊,过一会儿又倚身在池栏上观看斗鸭,但只消从她懒洋洋的神态上,我们就知她的心思其实全不在此。随着几声喜鹊的欢叫,她的面庞儿顿时就涌上了一阵红晕----盼念已久的丈夫终于回家了,这怎能不令她的心像小鹿儿那样乱撞乱跳?

      古诗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怀人小词,主要写贵族女子在春天里愁苦无法排遣和希望心上人到来的情景。其思想内容,跟花间派词人的大多数作品差不多。

      上片一开头,作者就以生花妙笔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写镜头展示出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和李璟《摊破浣溪沙》里的“小楼吹砌玉笙寒”,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两句写景,这景物本身就含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动了妇女们的心。用一个“皱”字,就把这种心情确切地形容出来。因为是春风,不是狂风,所以才把池水吹皱,而还不至于吹翻。女主人公的心情也只是像池水一样,引起了波动不安的感觉。面对着明媚的春光,她的心上人不在身边,消磨这良辰美景颇费心思。她只好在芳香的花间小路上,手挼着红杏花蕊,逗着鸳鸯消遣。可是成双成对的鸳鸯,难免要触起女主人公更深的愁苦和相思,甚至挑起她微微的妒意,觉得自己的命运比禽鸟尚不如。她漫不经心地摘下含苞欲放的红杏花,放在掌心里轻轻地把它揉碎。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深刻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无比复杂的感情。它意味着:尽管她也像红杏花一般美丽、芬芳,却被另一双无情的手把心揉碎了。这写得多么细致,蕴藏着多么深沉的感情,简直是写进人物的下意识领域中去了。

      下片写她怀着这样愁苦的心情,一切景物都引不起她的兴致。她孤身只影靠在斗鸭栏杆旁,无情无绪低着头观看鸭子相斗,也许她只是站在那儿出神,以致插在松散的发髻上的碧玉簪仿佛要坠落下来似的。这种由表入里的刻画,突出揭示了她内心懒散愁闷的情绪,也说明她已捱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她整天思念心上人,却一直不见他来。忽然,她听到喜鹊的叫声。“喜鹊叫,喜事到。”或许心上人真的要来了。她猛然抬起头,愁苦的脸上初次出现了喜悦的表情,她的神经顿时兴奋起来,猜想一定是丈夫快要回家了,心中充满了希望,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作者写到这里,便结束了全词。在一种淡淡的欢乐中闭起幕,像给女主人公留下一线新的希望。但喜鹊报喜难说有多大的可靠性。恐怕接连而来的,将是女主人公更大的失望和悲哀。这里从反面深化了词的主题,感情突然来了个转折,颇耐人寻味。

[阅读全文]...
  • 关于天坛的古诗词有哪些 诗词名句最新整理

  • 1.《秋夜月中登天坛》唐朝

    姚合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天*星辰大,山深世界清。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2.《题天坛·其一》明朝

    左桀

    登览名山及早秋,青螺缥缈万峰稠。云连壶口通三晋,日丽天门控九州。太乙元泉寒并起,瑶宫紫气晚还浮。伊余陟此形神逸,坐见扶桑海色流。

    3.《登天坛和前韵》明朝

    宋荣

    九天上隔两三重,势压尘寰百万峰。一片楼台凌绝顶,满空星斗挂乔松。烟霞晓舞冲霄鹤,雷雨时惊济暵龙。最是扶桑红日上,清光先照玉芙蓉。

    4.《题天坛二首·其二》宋朝

    张旻

    皇都别后陟天坛,坛上焚香祝万安。喜遇仙灯昭瑞应,不妨良夜倚阑看。

    5.《咏天坛梅花》明朝

    唐顺之

    名卉来南土,奇葩曜上方。花迟疑避雪,叶早为迎阳。灵液滋玄干,仙云拂素裳。无言恒敛笑,不谢暗飘香。夕伴芝房月,朝承菟苑霜。飞窥玉女镜,舞扑羽人觞。拟结千年实,先…

    6.《与邓叔宾兄弟叔侄以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鸐分韵送三吴山人游龙虎山兼简江左诸师友》明朝

    危素

    萝风*萧,筠露净洒洒。明霞结晴曦,晓色晃相射。手指双青英,一去青山下。迢迢凤麟洲,云气浩如泻。寄谢山中人,离情若为写。

    7.《九锁山十咏·天坛》宋朝

    邓牧

    空山遗天坛,之人在天阙。风雷长为护,草树不敢茁。何当追遐踪,一笑俯明月。

    8.《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唐朝

    刘禹锡

    清晨登天坛,半路逢阴晦。疾行穿雨过,却立视云背。 白日照其上,风雷走于内。滉漾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万状互生灭,百音以繁会。 俯…

    9.《冬至日游天坛李道士馆》明朝

    李英

    香烟缥缈绝尘氛,仙院欣逢羽客群。雪色乍迷三径转,鸾声多傍九霄闻。书回玉殿传青雀,斋罢松窗掩白云。此日南郊纷侍从,长九谁奏马卿文。

    10.《登天坛夜见海》唐朝

    李益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仙人携我搴玉英, 坛上夜半东方明。仙钟撞撞*海日,海中离离三山出。 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绛节倚彤云。八鸾五凤纷在御, 王…

    11.《忆天坛山》明朝

    谢榛

    目极天坛路渺茫,往时高步采琼芳。白云壑断笙音度,红叶林空酒气香。仙客并游心自逸,野猿一见意相忘。醉呼童子收诗草,月上千峰卧石床。

    12.《随驾步祷天坛恭纪》明朝

    申佳允

    文华斋宿帝咨深,南望郊坛玉趾临。祗为万民祈润泽,敬将六事问桑林。星驰鹭序清光霭,云覆龙旂夏木阴。趋侍天颜看尺五,乍惊茅贱厕华簪。

    13.《天坛山》宋朝

    汪元量

    我登天坛山,洒然清吟目。群峰如儿孙,罗列三十六。支藤陟曾巅,中有少室屋。山人化飞仙,庭除生苜宿。古碑野火烧,剥落字难读。雏鹿卧幽岩,孤鸟响空谷。解鞍小迟留,偷閒…

    14.《天坛》明朝

    徐渭

    张公当时骑白雀,下与高皇共斟酌。一从九鼎向幽燕,碧坛空锁琉璃斫。古松旧柏黑成迷,绿瓦从中一雉飞。扬雄不得陪郊祀,空忆当年执戟时。龙驹远自施罗来,开*已死无人骑。…

    15.《熙宁壬子八月於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天坛王屋北侵河》宋朝

    并叙

    天坛王屋北侵河,高比嵩丘一倍多。小有清灵今尚在,俗缘深重奈成魔。

    16.《访天坛赵鍊师二首·其二》明朝

    郑学醇

    翛然海鹤共精神,曾是先朝泰畤臣。今夜露寒坛上月,佩环犹自礼群真。

    17.《清*乐·夜宿奉先,与宗人明道谈天坛胜游,》元朝

    元好问

    中元日,藏金华丹经於天坛石室。中兴乱*得之,字画如洛神赋,缣素亦不烂坏。予於山阳一相识家尝见之丹书碧字。细说金华事。试…

[阅读全文]...
  • 古诗词《更漏子·金雀钗》

  • 古诗词《更漏子·金雀钗》

      《更漏子·金雀钗》

      唐代:温庭筠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金雀钗》译文

      那时我头插金钗,面带微红的羞赧,在花丛中与你短暂相见。你知道我对你的情意,我知道你对我的爱怜,上苍可以作证。

      香已燃成灰烬,红烛只剩下蜡泪一滩,恰似你我二人心境。枕上的清泪涟涟,我感受着锦衾的清冷,难耐更漏声声的敲打。

      《更漏子·金雀钗》注释

      金雀钗:华贵的首饰。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又作金爵钗。曹植《美女篇》:“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里:雪本作“裏”,误。时:鄂本作“如”,误。

      “知我意”二句:上句主语是君,下句主语是我。怜:爱。

      香作穗:谓香烧成了灰烬,像穗一样坠落下来。此处形容男子心冷如香灰。

      山枕腻:谓枕头为泪水所污。腻:指泪污。

      《更漏子·金雀钗》赏析

      这阕词写的是梦醒之后的感觉和追忆,和另一首《更漏子·柳丝长》的手法*似又不似。*似的是都是在最后一句点明是梦。那里“梦长”是明说,而这里“觉来”则是暗示。但都是从梦中醒来的这一点则是无疑的。所不同的是:《更漏子·柳丝长》没有写梦境,只写梦醒后的苦苦难眠;而这一首却是专写梦境,而把醒时的苦况则轻轻一笔带过,章法极具变化。

      此词以女子的身分和口吻描写其心理和感情,十分细致地表现了女子对男方的一往情深,以及对爱情的始终不渝。

      词的上片描写女子与男方的花里相见。开头三句,描写女子整妆而往,在花丛之中与自己的情人相见。“暂时”两字,透露出此种相见乃私相约会,故只能一时而不能长久。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雀钗,红粉面”,应当是指梦中于“花里暂时相见”的人,不像是说自己。因为人不好自己夸自己是“红粉面”的。所以诗人紧接着用醒时的口吻说:“花里暂时相见”。“暂时”是过后的衡量,是追叙的回忆,也是对于梦的一番惆怅。他们在花里暂时的、也就是匆匆的又见了一面了。这是自我安慰,因为聊胜于无;但也充满了惆怅,因为毕竟是梦。相见在梦中,而又匆匆地醒了,所以诗人要突出地点明“暂时”二字,以示惆怅。正因为写的是暂时在花中相见的一段情景,所以“金雀钗”、“红粉面”当是相见时见到的那人的模样。这种重复梦中的情景,正是在回味,在念念不忘。

      上三句写梦中之景,下三句写梦中之情。“知我意,感君怜。”这里分明有一椿冤事在。怜,是包括爱与哀的意思。唯其爱,是以哀。这两者有连带关系。正因为人好而被冤,这才所以爱而哀。唯其知道爱而哀,所以词人才要说:“知我意。”是表示对对方“知我”“怜我”的感激,这是写情之深。“此情须问天”是对天盟誓,指天以明心的意思,这是写情之坚。由此可见,女子在会见时的感情是何等炽热强烈。

      词的下片,描写女子对男方的执着的爱情。从时间上看,写的是“暂时相见”之后;从内容上看,则是对女子内心感情的进一步描写。“暂时相见”之后,女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刚才花里相会时的情景,以及会见时燃烧在女子心中的爱情的火焰,不但没有消失、减弱,反而更加鲜明、强烈了。于是,女子将这内心的感情,化成了默默的誓言。“香作穗,蜡成泪”,是女子回房时看到的情景。香尽蜡灭,说明时已深夜。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见景生情,托物寄情手法的运用。在女子看来,这香作之穗,蜡成之泪,“还似两人心意”,是“两人心意”相合的心心相印的象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的传世名句。它以谐音双关和形象的比喻,述说了对所爱者至死不渝的`情思和无穷无尽的恨别,表明了自己的一往情深,爱之极至:若要不相思流泪,除非像蚕蜡一样,身死灰尽。词人此处的描写,或许是对李诗的化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得是“两人”面不是一人,是兼及男女双方的,其特点是,男方的心意不是由男一方自己说出,而是由女子代为说出的。这样写,当然是以女子亲身体验到男方的怜爱为基础的,但却更是以女子本身的感情为基础的。代男方言其心意,更可以见其自己的心意。

      女子虽然知己之心,也知君之意,但毕竟只能“暂时相见”的现实,给她的心情罩上了一层阴影。“暂时”之外的时间是多数的,大量的,而在这些时间里是不能相见的,这不能不使女子感到阵阵愁思袭来。故结末三句,词人以枕腻衾寒,更残漏尽,夜不能寐,来写女子在“暂时相见”之后的孤独和寂寞,这是非常符合女子此时此地的心理状态的。也许,深夜难眠,孤寂难挨的女子,还在回忆着刚才“暂时相见”的情景;或者,正在想着下一次的“暂时相见”从这个角度说,此一结尾又是含蓄有味,余韵不尽的。

      这阕词很为前人所称赞。它妙就妙在首先给人一个极美的意境,然后一下让人落于冷寂的现实,造成感情上的巨大落差。而在这巨大的落差之间,如瀑布一样的不是空的,不是一片漆黑,而是充满感情的芬芳,溅射出忠贞的奇姿异彩。是以给人以感情上的纯洁化,这在技术上较之从头说起,有着极大的震宕。其实,如果按词的内容来排列,恰好应当调过头来,把末句放在开头。更残、梦醒,一个人睡在冰冷的被子里,想到刚才居然还梦见了情人。她还是那样的漂亮,从服饰到颜色,然后想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从而想到彼此之间的深情厚意。词人为了在写法上突破一般化,是很懂得蒙太奇的手法的,一下把主人公最美的情景推到读者的眼前,然后再夹以回叙。通过现实情与物的化入,最后才使人知道:啊,原来竟是一个梦!不由人不升起一缕惋惜之情而对于现实的理解。

      由于温庭筠的词几乎是完全诉之于视觉,温庭筠只是加以组合,通过这画面的组合变化,使读者去理解诗人的创伤及思想。因此,这倒很合乎当代的电影语言。

      《更漏子·金雀钗》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金坛的古诗 - 句子

关于金坛的古诗 - 语录

关于金坛的古诗 - 说说

关于金坛的古诗 - 名言

关于金坛的古诗 - 诗词

关于金坛的古诗 - 祝福

关于金坛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清晨阳光诗句 小岛诗句 现代言情诗句 自强自立诗句 醉酒笑红尘诗句 一缕青丝有关诗句 旋转木马诗句 雨诗句大全 将心比心诗句 风景诗句现代诗 乌镇诗句 写十句爱国诗句 紫禁城诗句 戏子诗句 凤栖梧桐诗句 晓诗句 襄王有梦神女无心诗句 瑞雪兆丰年诗句 十月小阳春诗句 塔吊搞笑诗句 中年诗句 诸葛亮名言诗句 写秋景诗句 少诗句 天龙八部各门派诗句 松树诗句古诗 观海诗句 瓜诗句 放生诗句 太行诗句 四字开头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