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 >

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

关于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关于灵隐寺的诗句

  • 灵隐寺僧居胜,俗客稀,山色四周回。——张可久《梧叶儿·春日郊行长》

    灵隐寺前天竺后,好峰都落在君家。——姜特立《寄题时氏小飞来三首·须弥纳芥不为夸》

    却登灵隐寺,岩壑此其本。——周必大《次韵张真父著作游湖山》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潘阆《洒泉子·长忆西山》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灵隐寺前万窍风,石公山上一方雾。——袁宏道《天开岩》

    几百年来灵隐寺,如今却被铁牛闩。——释道济《嘲灵隐寺印铁牛》

    梧桐叶脱属秋至,篮舆寻僧灵隐寺。——刘泰《题戴文进西湖图》

    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徐熥《灵隐寺寻耶溪上人》

    二月曾游灵隐寺,十年不到阖闾城。——祝廷华《次韵再和翁师志吾*作二首·其一》

    灵隐寺外冷泉亭,萝风吹日昼冥冥。——李昱《冷泉亭观猿》

    灵隐寺简介

    灵隐寺,中国佛教古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方米。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灵隐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现任方丈是光泉法师。

    浙江灵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全文]...
  • 《灵隐寺》赏析

  • 灵隐寺  宋之问

      鹫岭郁迢峣,

      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

      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

      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

      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

      看余度石桥。

      宋之问诗鉴赏

      《唐诗纪事》说:“之问贬黜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迢峣,龙宫锁寂寥’..”宋之问两次贬谪,第一次是神龙元年(705)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不久逃回洛阳,第二次是景云元年(710 )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县)。《旧唐书》说:“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赐死桂林”。总之,未能生还。《新唐书》中记载他于景龙中下迁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颇自力为政,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这首《灵隐寺》诗大约作于此时。

      灵隐:山名。在浙江杭州市西,亦称武林、灵苑、仙居。灵隐寺即东晋时在灵隐山所建的禅寺。相传晋咸和元年(326 ),印度僧人慧理来到这里惊称:“此天竺国(古印度)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因山起寺,名为灵隐,取灵山隐于此之义。

      首联描述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鹫岭郁迢峣,龙宫锁寂寥”,是说静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更显得庄严清寂。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指灵隐山的北高峰即飞来峰。郁:茂盛葱茏之意。迢峣:高峻;高耸。龙宫:借指灵隐寺,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说经法,佛祖所在之地故称龙宫。“锁”

      字透露出佛门清静空寂的永恒。“鹫岭”、“龙宫”,连用两个典故,上下对得精切自然,神话色彩浓郁,引人浮想联翩。排律首联一般不对偶,而这里对得流走自然,给读者以整齐和谐的美感。

      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上句写的是远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下句写的是*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和壮观的景色成为千古流芳的佳句。这里的字句并不奇异,辞藻也不繁富,然而却能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树的种子。桂树开花不结子。天竺桂结子。传说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气爽时节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降落,称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月宫桂子撒落下来,纷纷扬扬,异响阵阵;龙宫中的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织成一个清幽空灵之境。这联诗借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灵隐寺声色香怡人的特色。

      诗的前三联是正面写灵隐寺,下面三联转入侧面衬托。诗人以游山寻胜的所观所感为灵隐寺绘出了一个清幽旷远的背景:藤萝覆道,古塔遥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这一切都显示出古朴、静洁、脱俗之美。诗人深受此胜境的感应,不由自主地赞叹: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他自幼向往各处的奇山胜景,这次寻幽访胜如愿以偿了,使他忘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焦燥。

      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是写诗人的幻觉,他已经沉醉了,误把灵隐当作天台,竟有点飘飘欲仙了。天台山是着名的佛教圣地,石桥传说是神仙所居之处,“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女子,留半年求归,抵家已七世矣。”诗中暗寓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环境的优胜,简直可以和天台媲美。

      《灵隐寺》是一首优秀的山水游记诗。袁宏道在他的《灵隐》游记中曾这样说:“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刳木数语,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这段话说尽了《灵隐寺》诗的妙处“字字入画”。

    整理:zhl201612

[阅读全文]...
  • 千年古刹灵隐寺诗句(宋之问灵隐寺古诗赏析及诗意)

  • 千年,诗意
  •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简注

    灵隐寺,禅宗名刹,在杭州。鹫岭,灵鹫峰,又名飞来峰。岧峣,高峻。萝,藤萝。刳木,指刳木为瓢,汲取清泉。烦嚣,尘俗间烦乱喧嚣的杂事和杂念。天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天台山,在县北三里,亦名大小台山,以石桥大小得名。”又一佛教胜地。

    评析:

    宋之问(656?一713?),字延清,汾州西河人。初唐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人称“沈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这首排律是宋被贬越州后游灵隐寺所作。全诗通过对灵隐寺的描写,表达了超尘脱俗的理想境界。

    全诗如画。前六句是主体。鹫岭二句,山寺相映生辉,更显出灵隐寺肃穆空寂,佛家胜境。楼观二句是名句,登上寺楼可观沧海日出,站在寺门可见浙江潮涌。对仗工整,景象壮观。备受时人及*称赏,竟有传说,说这联是宋之问经过初唐四杰之一,前辈诗人骆宾王的点化,才写成的。接下二句,进一步刻灵隐山的灵秀:桂子从月宫飘落凡间,佛香飘上云天,给佛地蒙上一空灵神秘的色彩。

    诗的后八句是写诗人在灵隐寺寻幽揽胜的情景和感想。诗人时而攀住藤萝登上高塔远眺,时而持木瓢寻找清泉汲水一路观景。气候温和,霜薄冰轻,山花犹放,红叶未凋。自小就喜爱远方的奇异景色,今日面对美景,洗净了满心的烦恼。

    “待入”二句,天台实为又一佛教胜地,“以石桥大小得名”。乍看似乎离开了对灵隐寺的描写,实际上是说由一佛教胜地而联想到相隔不远的又一佛教胜地。这是诗人意犹未尽的表现。乍看“若离”,而实不离,是有意宕开一笔,诗人用“若即若离”的笔法,以求得余韵不绝的艺术效果。至此,篇首所显示的“寂寞”心态已转化为超脱尘世,超脱自我的高情远志。

    全诗辞藻清华,音调和婉,于细针密线中显出一种清远之气。无论从气格还是从技巧上来看,都可以视作盛唐时代五言排律的先声。

[阅读全文]...
  • 苏轼描写杭州的古诗

  • 苏轼,杭州
  • 苏轼描写杭州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描写杭州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望湖楼醉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夜泛西湖》

      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

      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

      更待月黑看湖光。

      《开西湖》

      苏轼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次韵赵德麟西湖新成见怀绝句】

      壶中春色饮中仙,

      骑鹤东来独惘然。

      犹有赵陈同李郭,

      不妨同泛过湖船。

      【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一题闻林夫当徙灵隐寺寓居戏作灵隐前一首)】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履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

      (一题作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常)

      岁暮自急景,我闲方缓觞。

      醉饮西湖晚,步转北渚长。

      地坐略少长,意行无涧冈。

      久知荠麦青,稍喜榆柳黄。

      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

      水天鸥鹭静,月雾松桧香。

      抚景方婉娩,怀人重凄凉。

      岂无一老兵,坐念两欧阳。

      我意正麋鹿,君才亦圭璋。

      此会恐难久,此欢不可忘。

      【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

[阅读全文]...
  • 厉鹗:灵隐寺月夜

  • 月夜
  •   《灵隐寺月夜》

      作者:厉鹗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注释:

      1、灵隐寺,在杭州灵隐山东南麓,寺前有飞来峰,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环境清幽。诗写灵隐寺月夜景象、感觉,意境清冷。

      2、香界:指佛寺。明杨慎《丹铅总录·琐语》:“佛寺曰香界。”白:谓如雪如霜,喻清冷。

      3、“月在”句:灵隐寺周有北高峰、南高峰、飞来峰,故云。

      4、一灯:指佛殿中长明灯。群动息:语本陶渊明《饮酒》诗:“日入群动息。”谓万物俱息。

      5、“孤磬”句:以佛殿孤磬之声,反衬万籁俱寂之幽静。四天,四方天空。沈佺期《从幸香山寺应制》:“岭上楼台千地起,城中钟鼓四天闻。”空,空寂。

      赏析:

      《灵隐寺月夜》是一首五言古体诗。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附*有飞来峰、冷泉亭诸名胜,是西湖的游览胜地。“月夜”标题,可见这首诗描写的是灵隐寺的月夜景色。从诗中“夜寒”、“落叶”看,时间当在深秋。

      首二句,“夜寒”点时间,在深秋的寒夜。“香界”,指佛寺。一个“白”字,未见其月,已见月光的皎洁。接着写透过寺门,可见曲折的山涧与寺门相连,一个清凉幽静的境地呈现在眼前。三、四句承上启下,抬头望“月在众峰顶”,可见月升中天,群峰相托;低头看“泉流乱叶中”,可见秋叶纷飞,泉水流淌。由静景而写到动态,以动衬静,更觉佛寺秋夜的静谧。四句读来,佛寺月夜,尽收眼底,俯仰之间,所见所感,妙趣横生。

      五、六句先写进入佛寺。“一灯”指寺里的长明灯。“群动息”,语出陶渊明《饮酒》“日入群动息”,指一切都归于沉寂。“孤磬”指僧人夜里诵佛经的击磬声。“四天”指四禅天,佛教所谓*诸天,即整个天空。两句意为,进入佛寺,所见一灯孤明,犹感四面静寂,只听到僧人夜里诵经的击磬声,悠然响在寂静的夜空中。末二句又承上启下,后写由于太冷清,太空寂,难免使人生出孤独惆怅之感,不便久留,只好出寺离归。山林多虎,使人生畏,“况闻岩下风”。俗谓“云从龙,风从虎”。闻风如见虎,使人更惊恐不安,欲离归而又难以回归。

      全诗写灵隐寺的月夜景色,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从而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处境难耐的心境。写法上,以景托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

[阅读全文]...
  • 苏轼杭州的诗句

  • 苏轼,杭州
  • 苏轼杭州的诗句

      导语: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在出任杭州通判期间苏轼留下了许多关于杭州的诗词。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杭州的诗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宋代: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简析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诗句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雨。两种不同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的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词都是叠韵词,增强诗歌语言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感受用诗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阅读全文]...
  • 苏轼被贬杭州写的诗

  • 苏轼,杭州,诗人
  • 苏轼被贬杭州写的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被贬杭州写的诗,欢迎大家分享。

      《开西湖》

      苏轼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望湖楼醉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夜泛西湖》

      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次韵赵德麟西湖新成见怀绝句》

      壶中春色饮中仙,骑鹤东来独惘然。

      犹有赵陈同李郭,不妨同泛过湖船。

      《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

      使君不用山鞠穷,饥民自逃泥水中。

      欲将百渎起凶岁,免使甔石愁扬雄。

      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

      千夫余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

      十年憔悴尘土窟,清澜一洗啼痕空。

      王孙本自有仙骨,*生宿卫明光宫。

      一行作吏人不识,正似云月初朦胧。

      时临此水照冰雪,莫遣白发生秋风。

      定须却致两黄鹄,新与上帝开濯龙。

      湖成君归侍帝侧,灯花已缀钗头虫。

      【拓展延伸】

      南宋俞文豹在《吹剑录》里记载:苏轼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对方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在我们看来,“豪放派”和“苏轼”已然对等起来。可是,豪放从来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武器。若不是心里有所郁结,有什么可放之于外的呢?一个人可以常常坚强,可以自我修炼得豪放,但总要有那么一个柔软的地方,可以一笔一笔地藏下他所有坚强过后的虚妄。

      而杭州恰恰是这样一个可以躲避虚妄的、浪漫逃离的目的地。三十六岁,熙宁四年十一月,苏轼第一次来到杭州,一留就是三年,温润的风许诺,深翠的山许诺,碧玺的水许诺,在这里他不用故作坚强。这三年,苏轼的杭州是柔软的。杭州的苏轼,也是柔软的。

      一切似乎都为苏大学士量身打造,杭州的山山水水给了苏轼无限的宽慰——山总是藏隐士的。杭州的山都不高,出入自如,*易*人,这就避免了不可自拔的不入世事;水总是鉴明心的。杭州的水是勾留的,连而不断,宁静致远,这就将时间凝在了水里,避免了滚滚流水的伤逝催促。苏轼就是在这里衔觞赋诗,*佛寺,下采民风,左采菱,右放歌。与其把它理解成一个中央放来的官员,我们更愿意把他采纳为新市民,他不仅是诗人,更是杭州的美食家,规划师,工程师。他的形象在杭州饱满了起来,生动了起来,与杭州融在一起。没有沉重的`政治包袱,不必伤神于明争暗斗,一个真正的人在这里得到无需他人认可的神采飞扬。当然诗人的身份并没有因为其他形象的多元而改变,他的诗与杭州与西湖形成了共鸣曲,相互荣光。据有关考证,苏轼是从杭州通判开始填词的,可见这片土地给了他多少新鲜的空气和生长的空间。即使苏轼的词很棒,但我想再也没有比《饮湖上初晴后雨》更使杭州与苏轼的文采相得益彰的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后两句甚至已经成为了杭州印象里最通俗而空灵的描绘。读罢此诗,我总觉得苏轼把杭州当作自己的家一样骄傲地推销着,他说西湖的水好看,山好看,晴天好看,雨天也好看,他将西湖比作这世间少有的美娇娘,无论怎么看都不妨碍她的美,而且无论哪一款美,他都喜欢。这诗除了写景也和苏轼的境遇恰好相吻合,晴是他善良明朗的自由天性,雨是他怀才遇挫的淡然忧伤,但无论哪一个,无论以什么比例调和,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那个苏轼都始终有自己的风采。

      不像往常其他诗人写杭州西湖的诗那么绵软,苏轼笔下的杭州清新明丽,自然脱俗。他的豪放在这里得到了调和,故他在杭州所做的诗大抵都被我称作是清丽的豪放派,他的霸气和温柔中和,让人煞是喜爱。南宋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苏轼之诗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异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苏轼留下的有关西湖的遗稿,正是介于绸缪和浩气之间,在其中走出了第三条路径。

      这个柔软的而又洒脱的苏轼,比起喝着“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他,这里我宁愿相信他是真洒脱,相信他纵历厄难,随遇而安,抱道守真,不负初心。

      “一蓑烟雨任*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词句虽好,但总觉得那些词里他没有找到家,他在漂泊,他的乐观背后依然藏着“微冷”的无奈和哀伤。他不是那个地方的主人。他一生走了那么多地方,起起伏伏,贬谪再三,他在无数诗词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克服的勇气,他要用豪放克服这人生一切的不*坦不公正。但这克服背后的挣扎真叫人不忍,他愈是豁然,便让人觉得他的伤口扯得愈大。

      人生有一个好处,上天冥冥中总会暗暗地设下几个停靠所,好在下一次风雨前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即将来临的危险。危险确实来了,但诗人以诗的方式挺过来了。

      元祐五年,五十五岁,他又一次踏上杭州,这不再是一场单纯的邂逅,而成就了奇诗人与美江南的相互依恋。他修缮西湖、治理水灾、疏通渠道,他将对杭州的情谊化成了千古的功绩,千古的诗作。

      那个苏轼,他不必豪放,他不必踌躇满志,他只要真诚地生活,真诚地快乐就好。他曾经累坏了。而他的杭州只要他快乐就好。归去来兮是西湖,杨柳依依的苏堤,肥而不腻的东坡肉……苏轼之于杭州,是*惯;杭州之于苏轼,是港湾。

      苏轼写的诗汇总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阅读全文]...
  • 我爱杭州美诗歌

  • 诗歌,杭州
  • 我爱杭州美诗歌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爱杭州美诗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湖的全景

      有雾,照不见西子的影

      依然不敢对视一泓秋水

      美目间藏着千古柔情

      断桥如躺了千年的美人

      期待着王子的一个吻

      油碧香车碾开汩汩的人群

      飞来峰如佛祖般投下悲悯

      东坡和居易遥相呼应

      钱王闲看一段潮音

      苏堤春晓

      用烟柳在苏堤铺开长长的水墨画卷

      东坡来描画,只一步,踏入了千年的留白

      燕子衔泥,染绿鲜嫩欲滴的江南

      涟漪是世上最美的酒窝

      一朵桃花飘落,染红绿萍一片

      西子不胜酒力,一杯就红了脸

      曲院风荷

      西子撑起了无数把油纸伞

      木兰舟上,听水声潺潺

      莲叶何田田,有游鱼和水鸟兜兜转转

      一个在东,一个在南

      曲廊里的人站得久了

      分不清哪一朵是荷,哪一朵是莲

      *湖秋月

      秋月是水面上最大的一滴露珠

      外面包裹着一些霜雪

      休怪它阴晴不定,原是从琼楼坠落

      又被一群不讲理的浮萍纠缠

      疲于奔命间,呼出一口寒气

      霜冷了广寒殿

      断桥残雪

      看不见的残雪隔断了视线

      四面张望,四处楚歌

      雪花掩埋不了记忆

      浪漫却不在服务区

      左脚踩入雪里,右脚踏中了春天

      柳浪闻莺

      再也不必隐居,人生像一艘船

      搁浅在柳浪里,触礁在玉兰、海棠的旁边

      背叛一马*川的旧天地,安于心里的宁静

      伴一只黄莺,学燕子取泥造巢营

      花港观鱼

      为何不去跳龙门,我看不见一条鱼的快乐

      但悲伤却像野草无心无肺地生长

      就在今天,必须将鱼钩咬下

      借着鱼线的提拉,不惜失去一些锦鳞

      就算死亡,也要跳出超越人生的高度

      雷峰夕照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 - 句子

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 - 语录

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 - 说说

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 - 名言

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 - 诗词

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 - 祝福

和杭州灵隐寺有关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明快浅显的古诗 古诗描写生女儿的诗 带善字的古诗词古诗吧 描写林荫的古诗 古诗咏雪诗的诗意 晨开始的古诗 山居秋暝古诗的思意 夜晚逰玩的古诗 寇准写的古诗 和荷花有关的古诗解说词 苏轼的古诗小学阶段 形容跳皮孩子后来出息的古诗 二十升与花有关的古诗 关于赢的古诗词 爱家乡的全部古诗 草古诗是谁写的 搜集十首带修辞手法的古诗词 秋天哀伤的古诗 含畅的古诗词 程颢颢的古诗 咏鹅的古诗教案 扣住季节特点写出风的古诗 套路深的古诗 劝人以家庭为重的古诗 西湖夏景的古诗 带月字旁的古诗有几种 非常简单的古诗三百首 赞美花楸树的古诗 黄昏立秋的古诗 aabAA式的古诗 七个词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