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 >

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

关于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孔子语录原文_咏柳古诗原文

  • 孔子,语录
  •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孔子语录原文,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孔子语录原文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8、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4、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8、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朝闻道,夕死可矣。


    2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2、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干胶标签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全文]...
  • 孔子语录原文_咏柳古诗原文

  • 孔子,语录
  • 九库说说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孔子语录原文,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孔子语录原文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8、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4、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8、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朝闻道,夕死可矣。

    2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2、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干胶标签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7、《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4、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6、巧言令色,鲜矣仁。

    3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8、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关阅读

    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

    翻译:孔子说:学*知识并且按时温*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的吗?孔子说:复*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阅读全文]...
  • 关于孔子的读书古诗

  • 孔子,读书
  • 关于孔子的读书古诗

      孔夫子关于读书有着怎样的见解呢?他有哪些名言值得我们借鉴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孔子的`读书古诗,欢迎参考阅读!

      (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见得思义。

      (40)性相*也,*相远也。

      (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46)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47)德不孤,必有邻。

[阅读全文]...
  • 关于孔子韦编三绝的典故

  • 孔子,语文
  • 关于孔子韦编三绝的典故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警惕的反义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语出处和典故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故事介绍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母只好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鹏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轻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国的齐景公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作“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到齐国后,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想把孔子留下来。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

      但是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对这件事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这些国家的国君没有一个采纳了孔子宣传的政治主张。

      最后,孔子回到鲁国,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等,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改,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在认识论和教育方面,它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主张。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门下弟子有上千人。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了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孔子的学*精神非常好。相传,在他晚年攻读《周易》的时候,曾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周易》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形容勤奋读书。

[阅读全文]...
  • 关于孔子的优秀初三论文

  • 初三,优秀,孔子
  • 关于孔子的优秀初三论文(精选5篇)

      在学*、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的优秀初三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话说大教育家孔子活到了20世纪90年代,仍干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这一方面是为了发挥余热,另一方面也是为生计考虑。

      晚年的孔子混得并不潇洒。尽管他曾出过国、讲过学、着过书而且知名度也颇高,但终因不懂英语、不懂俄语、不懂日语,外语职称考试总是过不得关,所以在大学里总是评不上教授、副教授,最后只好灰溜溜地退了休。

      孔子退休以后,闭门思量多日,最后回到故乡,重操旧业办私学,既托亲朋好友,又到银行贷款,最后凑了数百万元,创办了孔氏中学。学校挂牌那天,当地政界要员和其他社会名流都纷纷登门祝贺,当地报纸还发了头版头条。由于孔子的号召力很大,生源不错,聘来的教师水*也高,再加上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孔氏中学的教育质量不错,升学率也一年高过一年。每到招生时节,更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转到了20世纪末的某一天,主管单位来电话,召孔子赴教育局开会,传达上级指示私立学校也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再搞“应试教育”,私立学校也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能再搞题海战术。

      由于这次会议很重要,县里的一位领导也到会讲了话。这位有些盛气凌人的年轻领导说,“‘减负’是一件大事,不能麻痹大意,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要抓好这项工作。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过去,孔夫子在《论语》一开篇就强调‘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是有道理的。学*确实需要反复温*,反复温*的目的是为了有所得,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但如果不加限制地一味让学生‘*’下去、‘温’下去,那不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吗?所以,我今天郑重建议,‘*’的次数能不能限定在五六次?你们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升学率,一手抓‘减负’。县里统一规定,小学生作业量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如果谁加重课业负担让学生喝了农药上了吊,教师开除,校长撤职,学校关门,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说实话,孔子还在大学任教时,就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所耳闻。自己回乡创办私立学校以后,也一再告诫任课教师不要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要在事半功倍上下工夫,他甚至不再在公开场合宣传自己的那句“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的名言。

      可孔子的话现在不管用,孔氏中学的教师搞的是聘任制,后来还顺应时代潮流实行学生选老师。家长一门心思想的是送子女考中专,考大学,考研,出国留学。谁能帮助子女考试取得好成绩,谁就是受学生爱戴、家长拥护、社会尊重的好老师。要是哪个老师搞改革、搞“减负”,把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减下去了,家长们一千个不赞成、一万个不答应,甚至会群起攻之,强烈要求学校让这位教师“下岗”。所以,孔氏中学的教师暗地里都较着劲,纷纷使出看家本领抓升学率。胆大的教师甚至公开对孔子说:“孔校长,您还是先把教育质量抓上去再说吧。孔氏中学要是一年到头考不了几个中专生和大学生,谁还到您这里来上学呀?”孔子想想也有道理,升学竞争太激烈了,不重视升学率也不行啊,所以也就睁了一只眼闭了一只眼,没有太把“减负”这事当回事了。

      这回孔子可不敢大意了,从教育局一回来,就立即召开了全校教师大会,如此这般地传达了上级指示,并把有关文件照本宣科地高声诵读了一遍,最后明确表态,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与上级对着干,一定要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谁要是在这个问题上出了事,就“*勿论”,绝不心慈手软。

      孔校长表了“硬”态,那些招聘来的教师自然不敢公开反对。有些暗地里炒股的青年教师放声高呼:“呜呼,咱们**了!”从此,孔氏中学早晨听不到读书声,下午难见教师的影,晚上也不开日光灯了。

      学生的负担是减下去了,家长的意见却多起来了。有位也是县领导的家长甚至当面质问孔子:“在升学率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的时候,你‘减’什么‘负’呀?你的孔氏中学办不办得下去是小事,孩子们的前途可是大事。老孔啊,你得想个万全之策啊。”

      这万全之策孔子是想不出来的。他唯一想做的是,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教育质量的提高,但这谈何容易啊。就拿因材施教来说吧,这的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办法。可是,过去孔子搞的是小班教学,搞了几十年教育,才带了3000个弟子,也只出了70个贤人。可如今孔氏中学一年就要招进3000个学生,而教师才100来人,哪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因材施教啊!再说,不搞因材施教,孔氏中学一年也要考1000多个大学生呢。

      家长的意见越来越大,使出来的对策也越来越多:有路子的家长让子女转了学:有票子的家长为子女请了家教;有房子的家长把房子租出去给人家办补*班,让自己的子女做旁听:既没有路子,也没有票子,又没有房子的家长,干脆让子女辍了学。

      孔氏中学的学生在一天天减少,孔氏中学的老师也在一天天减少。那些有本事抓升学率的老师已被那些暗地里不搞“减负”的学校高薪聘走了,留下来的不是退休返聘的,就是临*退休的,或者是翅膀不硬的。

      *又转了两年,孔氏中学不得不关门大吉。有趣的是,当地那家曾在头版头条报道孔氏中学开办这一消息的报纸,这回还是用头版头条发了孔氏中学关门的消息,并且有意在三版头条刊登了孔子撰写的论文《论“减负”的七大关系》。

      在这篇长达5000字的论文中,孔子认为,在新形势下,要科学而有效地落实“减负”精神,必须处理好“减负”与质量的关系,学生负担要减轻,教育质量要提高,必须处理好“减负”与职责的关系,学生的负担要减轻,教师的责任要增强,素质要提高;必须正确处理过重负担和合理负担的关系,过重的负担一定要减下去,合理的负担一点也不能减;必须正确处理减轻课业负担和减轻心理负担的关系,过重的课业负担一定要减下去,过重的心理负担更要减下去;必须正确处理“减负”与考试检测的关系,学生负担要减轻,考试标准要革新;必须正确处理“减负”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关系,“减负”是现代改革的潮流,但对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合理内核,比如勤学苦练、温故知新不能全盘否定;必须正确处理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实行综合治理,坚决杜绝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

      孔氏中学停办或者说是倒闭后的半年里,人们很难见到孔子的踪影。有人说孔子在卧床养病,有人说孔子在写回忆录《孔氏中学》,也有人说孔子被另外一家不搞“减负”的私立学校聘走了,还有人说孔子正在申办一所新的私立学校。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李隆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我奔向曲阜,以我十二万分热血与热泪的拌和;我奔向曲阜,以我五千年思愁锻铸的铁骨和忠肠;我奔向曲阜,以我年轻生命磅礴时空的大智与大勇;我奔向曲阜,从每一道夹满历史风尘的砖缝中邂逅一位久违的圣人……

      一道又一道高高的门槛,一级又一级长长的台阶,一重又一重巍巍大殿,一层又一层深深的院落。秦砖、汉瓦、唐松、宋柏、清碑。古人己远,只可仰望万层台阶之上的琉璃殿宇,任空灵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前方,圣人的威严高高在上,萋萋绿草中仍可想见当年弟子三干的大家气派;身后,斑斑红墙虽经雨侵风蚀却依然炫目,似乎还可映出千年电闪雷鸣中岿然不动的身影。谁也说不清有过多少回日升月落,可谁都明白,有个古老的魂灵在这方圣土上回旋不散。他日夜如约地凝望九州的每个角落,因为每一寸土地无不灌注他博大思想的血液。肯定地,他见过山长水阔的豁达,见过巷陌人家的灯火,见过胡马嘶风的悲凉,见过仰天长啸的壮烈。可最终,他依然执着地在这儿留守,日复一日地倾听暮鼓晨钟,接受凡夫俗子的拜谒。

      不知不觉,己走到路的尽头,回过身去看,这仅仅是一个古老的庭院吗?不,那是岁月留痕刻下的一帧残简。曾经,大地是它浩荡的书瓦一砖一瓦是它挥洒的字印。如今,它只剩下一阙断章,立于纷嚣凡尘,供今人悬想她原先的厚重与繁华。

      历史给了*人一个孔子,一处圣迹,可它也开了个着实不小的玩笑。它让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却终不得志,死后留与儿孙的也只是三间茅舍,一座孤冢。后来秦始皇烧过他的书:更后来,汉武帝给他扶了正,一纸“独尊儒术”的诏书让他在供龛中被参拜两千多年。一时间,他似乎*步青云,飞上了九重灵霄宝殿。可谁也不曾想到,当这位老先生安静地沉睡了*两干五百年后,又莫名其妙地刮起了一场“批孔”的血雨腥风。有人撞倒他的碑,砸毁他的像,掘了他的坟。可怜一世圣人生前奔波游历,身后竟也难求一方清净!

      记不清了,有多少帝王将相戴着你的面具生杀予夺;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打着你旗号褒贬评说。你心力憔悴地为一顶顶皇冠加冕正名。时过境迁,又是你,无可奈何地亲手点燃焚烧每个王朝没落的火把。你亲身交付每位君王一套钳制民众的枷锁,可你不明白呀,锁得最深的人儿正是你自己!可悲的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啊,你竟成了帝王统治的仪仗!开国王朝震天动地的乐声中,你恰是那站在最低台阶上的拜者。

      今日大成殿依旧香烟缭绕,清香燃起,烟尘升腾。冥冥中,老夫子向我款款走来,脸上依然挂着千年不变的凡人的微笑。历史的笔开始在我手中颤抖,教科书上那笑容可掬的老头儿,被涂过太多的油彩。

      还世人一个真实的孔子吧,老人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内容摘要:它记录了孔子思想上、行为上的诸多矛盾。本文重点分析了孔子生活方式方面的矛盾和言语方面的矛盾,从中见出了一个“即凡而圣”的孔子。

      关键词:《论语》矛盾孔子

      在一轮轮盲目尊孔和极端批孔的浪潮中,人们已然离真实的孔子越来越远了。正李零先生所说“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细读《论语》,不难发现,孔子的思想学说乃至实际做法有不少矛盾之处,而正是这些相互抵牾的地方,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孔子。

      一.生活方式方面的矛盾

      孔子欣赏的生活方式是简朴寡欲的。他认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在食宿方面,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他曾大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在衣着方面,孔子赞赏的是不随意铺张的穿着。他曾表扬子路:“衣敝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子罕》)

      孔子虽然肯定不注重享受的生活态度,但与之相悖,他在衣食的品质上都提出了诸多要求。根据《乡党》篇的记录,孔子的饮食至少要精细、新鲜、刀工好、色香味俱全、时间合宜、搭配得当;孔子的衣服则要制作精美、饰物精巧,不同场合、不同季节要有不同的衣服,不同颜色、不同质料的衣服必须合理搭配穿戴。精细的食物完全不是孔子所说的“饭疏食饮水”(《述而》),讲究的衣物跟“衣敝袍”也相去甚远,这是孔子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矛盾。

      从表面上看,孔子提倡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而实际操作时却又十分注重物质享受,这种矛盾使孔子大有“借别人的生活方式推崇简朴的生活以及摆脱欲望牵累的精神独立,自己却沉醉于以极其精致的物质为基础的乐趣中”的嫌疑。但仔细分析,这对矛盾展现出的孔子的风貌绝非如此。

      首先,孔子肯定的并不是贫苦的生活方式本身,而是身处贫困的环境中,能够无欲无求、不嫉妒不自卑的怡然自得的心境。他并不是为了追求贫苦的生活而选择俭朴的生活方式,他并不抵制较高的生活品质,他只是反对“士而怀居”(《宪问》),认为士如果过分追求奢侈的生活,就会影响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第二,孔子能够吃苦,而且能在贫苦的环境中毫不抱怨。孔子“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而且他能够坦然回看这样的过去。另外,孔子与弟子在陈绝粮的时候,随行弟子纷纷有愠心,孔子却能保持自己端正的心态,并从容不迫地教导他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可见,孔子能够吃苦,能够在恶劣的条件下坚持自己的信念,只是他不会做秀似的一味追求困苦的生活。第三,孔子对于食物、衣着的诸多要求,其实来源于一个“礼”字。孔子是一个重礼的.人,他欣赏的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礼节仪文在孔子看来,与质朴的内在一样重要。值得关注的是,在条件不足的状况下,他并不强求实践这些礼仪,他提出“礼,与其奢也,宁俭”(《八佾》)。由此可见,对孔子而言,“一般地说纯粹外形式的仪文并不很重要”,他更重视的是心灵的信仰。

      从孔子的生活方式中的矛盾,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在贫苦中磨练过后得到很多技能的*凡人,他并不是一位天命所定的圣人。这种苦难的历练没有使他颓废,而是使他展现出一种能够不介意出身而重视端正自己心态的儒者风范。同时可以看到,孔子并不是一个迂腐的学究,而是一位熟知礼仪制度且能根据实际条件变通的智者。然而正是这一会受制于客观条件的事实,更证明了孔子只是一个凡人,一个端正自己以教导学生的*凡老师,一个重视礼仪但更重视内心真实情感的知识分子。

      二.言语方面的矛盾

      关于言语,孔子明确地提出了“讷言”的主张。孔子说君子应该做到“慎于言”(《学而》),并且“欲讷于言”(《里仁》)。他甚至表示他一生孜孜以求的“仁”在言语方面的表现是“其言也”(《颜渊》),而且认为为政者应该“不以言举人”(《卫灵公》)。

      孔子肯定“讷言”的同时,还坚决反对“巧言”。《论语》中记载的孔子对于“巧言”的评价共有四处――《学而》篇说“巧言令色,鲜矣仁”;《阳货》篇同;《公冶长》篇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卫灵公》篇说“巧言乱德”。孔子多次批判“巧言”,可见他对于花言巧语是非常反感的。这种对“巧言”反感的态度正与孔子对“讷言”、“慎言”肯定的态度相对应而达成一致。可是,孔子在实际操作上,并没有完全实践“讷言”、“慎言”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之处。

      一方面,孔子自己不能完全做到“讷言”。首先,孔子的语言常富有辩证色彩。比如,鲁定公问孔子一言能否兴邦或灭邦的问题,孔子都以“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子路》)回答,并辩证地分析一言兴邦或灭邦的不同条件。如此正反辩证论述,令人很难找到攻破点。第二,孔子常常能用巧妙的语言应对各种刁钻的问题。比如说,宰我问孔子,是不是告诉追求仁德的人“井有仁焉”,那人就会跳下去。这可以说是针对孔子的理念提出的难题,因为在孔子看来“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回答应该跳则显蠢,回答不应该跳则似贪生怕死不敢为仁献身。孔子却转换角度,说不应陷害君子、愚弄君子,使宰我所问的情况失去了发生的可能性,其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孔子对于他人的评价也有违背“讷言”标准的时候。孔子在接见蘧伯玉派出的使者时,问使者蘧伯玉在干些什么,使者的回答是“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宪问》)。这样的回答确实高明:既实事求是,又没有折损蘧伯玉的面子。闻使者之言不由让人想到蘧伯玉坚持不懈提升自我的过程,虽然还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其行为值得称赞。使者这么高明的言语与孔子“讷言”的标准相去甚远,可孔子还是忍不住要赞叹“使乎”,好一个使者。

      而对使者的评价,孔子没有遵循“讷言”的标准。他为这位使者重设标准的原因是这位使者有三大优点:一是诚实,二是为人谋而忠,三是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孔子所斥责的巧言之人,是阿谀奉承、居心叵测的那类人;他肯定的讷言之人,正是不以巧言为伪装而隐藏自己不良用心的人。因而,孔子肯定“讷言”、反对“巧言”,并不是肯定没有口才本身,也不是否定口才好本身,而是赞同不用口才强辩掩饰,他最注重的是心善。

      孔子在言语方面表现出来的矛盾,从表面上看,是思想标准与实际行动之间的矛盾。确实,孔子是一个*凡的人,有时不能做到自己的要求,偶尔也会设定双重标准。然而,这不表示孔子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只能说孔子关于对言语要求的言论没有深入地论述,他只是一再强调心善的一种表现方式――“讷言”,这是孔子言论上的漏洞,也证实了孔子是一个*凡的而非完美到无懈可击的人。但换一个角度看,孔子又是一位重视内在修养的品德高尚者,一位善于“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一位口才好且正直的从政人才。

      《论语》中,孔子表现出来的矛盾远不止以上所述两点。比如说天道观的矛盾、对管仲评价的矛盾以及出入世的矛盾等,因前人已论及,本文不做分析。

      由上述矛盾可以确定孔子只是一个凡人,他绝非完人。至于圣人,孔子自己是不承认的,他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述而》)。这不是孔子谦虚,而是他确实不符合他自己定义的圣人标准。在孔子看来,圣人是“恭己正南面而已”的“无为而治者”(《卫灵公》),而孔子则是辛苦奔波着“知其不可而为之”(《宪问》),此其一;其二,孔子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季氏》),而自己只是次之的“学而知之者”(《季氏》);其三,孔子认定的君子都出身较高,更何况是君子之上的圣人,而他自己则是“少也贱”(《子罕》)。

      其实,圣人不需要论出身,不需要有先验的通天本领,更不需要无为地被当成道德的模板;能有坚定的,不仅为自己也为社会的信仰,能有在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层面上不断提升自己修养的实际行动,能有教导他人的智慧和诲人不倦的毅力,能够在后世留下长久影响,成为多数人心中的楷模,才是“圣”的体现。而最重要的是圣人的最根本属性是人,是人就不可能,也不需要是完人。孔子正是这样的圣人,他的言论、行为出现的矛盾更在展现着他不*凡的一面。这些矛盾,究其根源是为了追求他坚定信仰的“仁”;他追求仁并不只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想要“修己以安百姓”(《宪问》)。

      一部《论语》,记录下了孔子思想上、行为上的诸多矛盾,这些矛盾还原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哀的较为真实的孔子――一个在贫苦中磨练过后得到很多技能但不介意出身而重视端正自己心态的儒者,一位熟知礼仪制度且能根据实际条件变通的智者,一个偶尔会设定双重标准但重视内在修养的品德高尚者,一个端正自己以教导学生,能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传道受业解惑者,一个口才极佳但不得重用的孤独从政者――一个“即凡而圣”的孔子。

      参考文献:

      [1]*《*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5月第1版,第481页。

      [2]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1版,第1947页。

      [3]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第2页。

[阅读全文]...
  • 关于孔子的诗句

  • 孔子
  •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学孔子尝闻俎豆,喜严陵不事王侯,百尺云帆洞庭秋。——张可久《红绣鞋·次崔雪竹韵》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曹操《短歌行》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韩愈《石鼓歌》

    或问玉川子,孔子修春秋。——卢仝《月蚀诗》

    孔子父母鲁,讳鲁不讳周。——卢仝《月蚀诗》

    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韩愈《原道》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韩愈《原道》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东方朔《七谏》

    孔子三千难变鲁,太公八十尚兴周。——方回《太公孔子》

    又闻孔子春秋法,片言褒贬贤愚分。——蔡襄《御笔赐字诗》

    而俱类孔子,俗眼何昏昏。——魏了翁《赠画工王三锡传神》

    箕山再得颜回婿,荣国还生孔子孙。——吴泳《寿范洁斋·合下金相气质浑》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杜甫《徐卿二子歌》

    关西今孔子,城北旧徐公。——张祜《寄朗州徐员外》

    我料孔子履,久化武库烟。——梅尧臣《饮刘原甫家原甫怀二古钱劝酒其一齐之大刀长》

    沮溺故难同孔子,绮园何独避高皇。——方回《次韵仇仁*有怀见寄十首·守雌甘似不鸣将》

    君家泮水宫墙畔,吾道重春孔子坛。——方回《再题通政院王荣之八月杏花·红闹枝头二月寒》

    躬行已达参乎孝,佩服难忘孔子书。——苏泂《松桂堂·素韠归来痛倚庐》

    再加孔子从心岁,三倍周郎破贼年。——刘克庄《戊午元日二首·过去光阴箭离弦》

    后有杨雄宁不好,世无孔子孰能删。——刘克庄《题安仁陈慧父词卷》

    常恨孔子没,豳风不见收。——刘克庄《白湖庙二十韵》

    孔子圣之诗,善学即邹孟。——陈著《次韵戴成叔·君子当固穷》

    吾师吾孔子,曾子而子思。——陈著《用前人代二子用前韵来谢韵》

    何处周公勤小物,几时孔子又多能。——晁说之《再和·须臾变物止樊蝇》

    奉事周文公、鲁仲尼、曾子舆、孔子思,敬*《书》、《易》、《礼》、《乐》、《春秋》、《诗》。——刘基《二鬼》

    吾师孔子孙,云莫见乎隐。——程公许《寿宪使江寺惩治八首以座右公廉勤谨忠信和缓·吾师孔子孙》

    谁为尧舜徒,孔子而已矣。——王安石《读墨》

    人皆是尧舜,未必知孔子。——王安石《读墨》

    至宝宜列孔子堂,固胜朽版堆屋墙。——梅尧臣《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

    世已无孔子,获麟意谁知。——欧阳修《获麟赠姚辟先辈》

    君不见华阴杨君汉孔子,君生其后无乃似。——晁补之《赠杨景*》

    又孔子师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卢仝《月蚀诗》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阅读全文]...
  • 人教版三年级上《孔子拜师》课文

  • 三年级,孔子
  • 人教版三年级上《孔子拜师》课文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作为一名远*闻名的老师后,却依然拜老子为师,同时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孔子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课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孔子拜师》知识点

      一、多音字:

      1、差 chā 差错; chāi 出差;chà 差不多;cī参差

      2、行 háng各行各业 银行; xíng日行千里 行不通

      3、露 lù风餐露宿; lòu露脸,露马脚

      4、闷 mèn纳闷; mēn闷热 闷气

      二、*义词:

      闻名—著名、有名 渊博—广博 拜访—拜见 纳闷—疑惑 特地—特意

      传授—教授 佩服—敬佩 敬重—尊重 迎候—等候 大概—大约、可能

      请教—讨教

      三、反义词:

      闻名—无名 渊博—贫乏 长进—退步 敬重—轻视

      风餐露宿—养尊处优

      四、词语解释:

      1、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日夜兼程:形容不分白天和黑夜地赶路。

      4、风尘仆仆:比喻旅途的劳累。

      5、纳闷:疑惑不解。

      6、佩服:感到可敬而心服。

      7、相距:相互间距离。

      8、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风餐,在风里吃饭;露宿,在室外或野外住宿。

      9、大概: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10、迎候: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到来的人)。

      11、请教:请求指教。

      12、毫无保留:一点儿也不保留。毫,数量极少,一点儿。

      毫不费力、毫无办法、明察秋毫、秋毫无犯

      13、止境:尽头

      14、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

      五、词语辨析:

      1、渊博 广博

      二者都有宽广的意思。但渊博是专指学识深而且广,而广博则着重指范围大,知识多,还可指胸怀等。、

      例:这位渊博的学者为听众们展示了一个广博的世界。

      2、大概 大约

      都有大致的情况的意思。区别在于:大概侧重表示对情况的推测,有时也表示对事物数量的估计;大约侧重表示对事物数量或时间的粗略估计,有时也表示对情况的推测,表定程度比大概轻。

      例:工人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作品。

      那大约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六、词语听写:

      相距 学问 纳闷 迎候 等候 止境 长进 请教 保留 传授 敬重 品行

      远*闻名 风尘仆仆 闻名 渊博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请教 毫无保留 佩服

      七、孔子的名言

      1. 温故而知新。(时时温*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

      3.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学*了然后按时温*,不也是高兴的吗?)

[阅读全文]...
  • 孔子是什么家

  • 孔子
  • 孔子是什么家

      导语: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我国百家文化的高屋建瓴的人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孔子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思想成就

      1、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2、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4、教育思想

      ①“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

      ②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要谦虚好学。

      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⑤要求学生对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也,*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西元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而民众不富足,国君没有富足的。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5、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孔子在易学中明确提出了“美在其中”、“见仁见智”等著名美学命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在易宗基础上提出了美宗——阳刚、阴柔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认为“阴阳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可谓是美学之宗”。

[阅读全文]...
  •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妻,择其靓者而娶之

  • ★1☆  我其实是个天使,之所以留在人间,是因为体重的关系。

    ★2☆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妻,择其靓者而娶之。

    ★3☆  听到一个刚参加完毕业式的幼儿园大班小男孩兴高采烈地说:“毕业啦!以后不用读书啦!”

    ★4☆  试这事儿,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的九十分就没办法了。

    ★5☆  理智的人一定会错过误入歧途的机会,以及错误带来的沿途美景。

    ★6☆  俩最默契的事就是,我上线的那刻你隐身,当我隐身的时候你却上线了…

    ★7☆  脑袋空不要紧,关键是不要进水。

    ★8☆  想这次期中考试咸鱼翻身的,结果没想到TMD又粘锅了。

    ★9☆  爱我,就给我穿上婚纱,然后再亲手扒光。

    ★10☆  上课盼下课,上学盼放假,我的目标一直都很执着。

    ★11☆  子无才便是德,我一定是太缺德了。

    ★12☆  我们都是:上课睡觉觉,下课嘣跳跳,考试死翘翘。

    ★13☆  时候穷,爸妈工资一个月几百块钱,当时我就想长大以后能找份月薪多的工作该多好,结果愿望实现了。

    ★14☆  又要教学费了,学校就像*给钱才能上。

    ★15☆  爱你,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6☆  說我很高傲,只昰我拒絕与*打交道!

    ★17☆  姐不是客服人员,你没权要求姐答这答那。

    ★18☆  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隐身你在线,你在线我却隐身。

    ★19☆  的人生有A面也有B面你的人生有S面也有B面。

    ★20☆  ,是一种生活艺术;找抽,是一种生活态度

[阅读全文]...
  • 孔子的语录

  • 语录,孔子
  • 孔子的语录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语录很是熟悉吧,语录是言论的实录或摘录。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的语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2.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8.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0.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2.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6.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17.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18.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9.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0.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21.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22.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3.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4.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6.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28.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

      29.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0.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31.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32.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子

      3、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论语》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论语》

      5、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论语》

      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论语》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论语》

      9、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论语》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13、人无远虑,必有*忧——孔子《论语卫灵公》

      1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1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经》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论语》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 - 句子

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 - 语录

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 - 说说

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 - 名言

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 - 诗词

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 - 祝福

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唯独的古诗意 引用的古诗要加标点吗 形容一个花木兰帅气的古诗 十个字左右的古诗词 古诗文积累的有效方法 晴同情的古诗 小池的古诗和图片 小松的古诗王建 墨梅古诗里梅花的品质 荷花与青蛙的古诗 有关伯牙钟子期传说的古诗 六九舅的古诗 带有疏桐的古诗词 关于寻找英雄的古诗 古诗静夜思的手势视频 喜庆的七言古诗 写一个夏天的古诗词 给男生表白的古诗词 唐代诗人孟郊赞美母爱的古诗 与回字有关的古诗 除夕同日立春的古诗词 短一点的古诗还很难 含有四个数字1的古诗 带有王字的古诗题目 黄藕开头的古诗 关于议论离别古诗的议论文 元旦的古诗10首喜庆 想念未来男朋友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赏客 古诗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手机 135左右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