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 >

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

关于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正史曹丕曹植七步诗

  • 正史曹丕曹植七步诗

      曹植广为流传的“七步诗”的故事,尤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大家耳熟能详。以下是小整理的正史曹丕曹植七步诗,一起来看看正史三是否存在曹丕曹植七步诗的故事?

      曹丕登基以前,曹操确实考虑过继承人问题,主要的人选就是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个嫡子。其中,曹熊体弱多病,首先推出了竞争。而曹操在问诸子的志向的时候,曹彰明确表示愿意为将,所以曹操派他去征讨匈奴(南匈奴),并取得了大胜。最后,实际形成了曹丕、曹植两个人争夺的局面。由于曹丕是长子,得到了诸如贾诩、司马懿在内的很多大臣的明确支持,但是曹魏的五大谋臣,二荀和郭嘉都死了,程昱年龄差不多到了80岁左右,所以曹操的主要谋士变成了贾诩、司马懿和刘晔,曹操对这三个人的意见还是很看重的。

      史书中曹植并没有主动参与争夺储位,反而他手下人杨修、丁仪兄弟不停闹腾,想要扶曹植上位来谋取利益。曹操一开始就是对曹丕区别对待的,给很多儿子封了侯,唯独曹丕是五官中郎将、丞相副,在一门多侯的情况下,不封侯的那个是要继承老爹的爵位的。

      所以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时的诏令“汝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而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我觉得曹操的令文的意思是这样;你们闹腾什么,曹丕早就是我定的继承人,否认自己曾经欲立曹植引起的风波。刚开始曹操不做声,下面人以为有机会。曹老板的心思确定了,就不让人闹腾了。还说自己一开始就是让曹丕做接班人的,有推卸责任的'意味。中间曹操也只是摇摆不定。如果说曹操对曹丕不满意,想换个继承人,大概在建安十九年曹植被封为临淄侯的时候,然而在建安二十二年曹丕就成为太子,可见争储时间很短。

      曹植主要是得到了杨修的支持。但是又由于曹植、杨修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在很多地方都显示了不足。而三国志上又说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曹操很不喜欢他,这肯定不是主要因素。曹操对杨修的父亲杨彪倒是很看不上,差点杀掉。所以,曹操在明确了立曹丕为太子以后,找借口杀掉了杨修,也标志着曹植集团的最终失败。

      曹丕即位以后,首先杀掉了帮助曹植的二丁,让曹植回到了封国。一般来说,回到封国的人,是不能随便回首都的。曹植多次上书要求带兵打仗,可见至少他自认为曹丕对他没有任何的怀疑。

      而在曹操去世的时候,曹彰曾经带兵来到邺城,也就是当时魏国(汉朝的国中国)的首都奔丧。实际上很可能有夺权之意,被贾逵劝说交出了兵权。后来曹彰很可能是被曹丕谋杀。

      而相比于曹彰,曹植则活过了曹丕,死在曹睿一朝,还敢于在曹彰死的时候,写了一篇颇为露骨的批判曹丕的文章,所以可见,曹丕对于曹植,还是颇为容忍放纵的。并没有拿这个失败者,当做自己的政敌看待。

      我们可以看三国演义里德七步诗和兄弟诗: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两首都是很不错的五言诗。可是,在三国时期,五言诗才刚刚出现(不带兮字的),像这种整齐地五言绝句和八旬诗是很难看到的。到了东晋隋唐的时候,才颇为常见。

      认为曹丕对曹植狠毒无非是“七步诗”罢了,研究正史的话,还是不要相信了。因为所谓七步诗和兄弟诗都是*杜撰的。三国志没有记载!

[阅读全文]...
  • 关于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

  • 真相
  • 关于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曹丕真的逼迫曹植写过《七步诗》吗?

      曹操去世后,长子曹丕继位。据说曹丕因为害怕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夺了曹彰的兵权,还逼曹雄自杀,又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不能现“兄弟”二字,不成便要处死他。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那么,历史上真有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吗?

      从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曹植不可能写出如此感情直露,矛头直指曹丕的诗作。曹丕即位后,作为曾经和曹丕争夺嗣位的曹植,处境之难可想而知,明里暗里都会受到曹丕的排斥和打击。身在屋檐下的曹植只能选择把不满的情绪藏在心里。并且,表面上还要表现出对曹丕诚惶诚恐。被贬为安乡侯的时候,曹植写了《谢初封安乡侯表》。黄初四年,又写过《封鄄城王谢表》。这些诗里虽然流露出难掩内心的苦闷,但还是努力把话说得很委婉、含蓄。在《赠白马王彪》中,曹植曾借手足离别之情来表达对当局的不满,但仍然措辞讲究,把矛头指向别处,对曹丕保持着恭敬的态度。从这些可以看出,曾遭受过多次迫害的曹植,已经变得非常谨慎。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之句显然是对曹丕的不顾骨肉亲情的揭批,是对他残害自己亲兄弟的强烈指责。这样的表达,与他一贯忍气吞声、低头做人的风格大为不符。

      正史《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的事情。“七步成诗的”的说法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发;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而《世说新语》带有小说的性质,不可作为实据。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把这个故事写进小说中,并发展了这个情节,从而使这首《七步诗》家喻户晓。

      曹丕究竟有没有迫害曹植作《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身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据说是曹丕准备要杀曹植时,命令曹植走七步,曹植遭受迫害时所作。

      但三刀却颇为怀疑!

      以三刀看来,作古诗对现代不读书的人而言,确实难度不小,但对于曹植——人称天下才高十斗独占八斗的男人,不就是家常便饭么?而且曹家三父子在历史上建安文学时代都是文笔出众的佼佼者,出口作一首兄弟情谊的诗还不是砍瓜切菜?曹丕如果真要为难曹植,为啥偏偏要挑曹植最擅长的文学呢?所以此处有第一个漏洞:因为如果曹丕如果真要杀曹植,完全可以派他去领军打仗,然后打败回来再处置,这样杀得也是大家心服口服。

      第二个疑点,姑且不论曹丕要曹植作诗的逻辑合理性,再来看看走七步作诗的时间问题。

      走七步需要多少时间?这在传说中完全没有说。曹植可以走一步想一个小时说一句,也可以走两步再想一个小时说一句,想出第三步再想一个小时。也即七步诗的'难度等于一点难度也没有,因为没有限定一步走多长时间。真正有难度的除非曹丕下令曹植七秒内做出七步诗,或者每一步必须一秒内走完,但是根本没有吗!

      第三个疑点,就是居然有小太监向卞夫人通风报信,然后卞夫人出场救下曹植!

      姑且不论古代女人地位低下,也不说曹丕居然那么听话,区区一个太监,竟然在没有曹丕同意的情况下,会去为了救曹植搬救兵。

      这个太监完全就是曹植同党吗!曹丕怎么可能会允许这样一个胆敢当着朝臣面子上,跟他唱反角的小太监在他身边,不早就咔嚓了么?

      而且素来皇宫大院都是各类心机权术玩家的角斗场,这个小太监有什么胆量敢于干涉这类兄弟争权最忌讳的事情?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他跟曹植有交情,但是彼时曹丕已经登上大位,完全是赢家,作为人本能趋利避害,肯定要站在胜利者背后吗,怎么可能和落水狗一样的曹植明目张胆勾结?

      第四个疑点,曹操刚死,曹丕初登大位,根基不稳。如果立刻就向曹植开刀,必然曹植这个派系的人脉离心,肯定要投靠刘皇叔和孙碧眼吗!曹丕是笨蛋吗?曹操有糊涂到连位置传给谁都不知道吗?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站在顶点的成熟理性的政治家好不好?

      当时外部环境刘皇叔和孙权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治家,豪强和英雄,如果曹家这时内部有点风吹草动,必然会遭到二人联手搞趴下。

      所以,曹丕即使是要动手搞曹植,至少也得等位置坐稳了,外面局势稳定了,才搞好不好,显然此时动曹植时机不对!

      而对于这一点,金正恩同学不就活生生给大家演示了下如何在封建王朝度过*交接过渡期的例子么?

      最后一个疑点,就是曹植被贬到甄城后,曹丕居然还去看望他,兄弟俩居然把酒言欢,不但没有兵刃相见,也没有毒酒害命。而且曹丕挂了后,曹植居然痛哭流涕还做赋凭吊。理论上讲,如果曹丕阵压迫曹植,此时他完全可以出来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了,而不是哀悼好伐?

      说完上述疑点,再来看看这个故事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这个故事不是记在《三国志》或者其它史书里面,而是记在《世说新语》里面,还有《三国演义》也拿来说事。

      但《世说新语》是什么书,是专门猎奇搜集八卦类的小小道消息的书,根本不是史书。里面甚至还说曹彪暴毙也是因为吃了曹丕酒*的枣子后而死,完全就是黑曹丕的小报,完全是曹丕没给钱报复人家的好不好?而《三国演义》连东风都能被诸葛亮扇两下扇子就扇出来,也就更不靠谱了好不好?

      所以,不能拿来当作事实来看,同样的《七步诗》除了世说新语说是曹植写的外,其他史书根本没有提及。而且从诗歌太过的风格和语感,完全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飘飘兮似流风之回雪,宛若兮如轻云之蔽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纵横捭阖的曹植风格不搭调好不好?

      再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曹丕继承大位的历史过程。

      虽然有说曹丕曹植争权,甚至杨修因为跟曹植走得*被咔嚓。但相比较于曹植的才华横溢,胸有大志,曹丕一样也是才情了得,“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比起子健的奔放飘逸,更有一种稳重清丽好不好。所以才气不是决定大位是谁,问题是当时曹操集团面临的对手和局势,一个是人称刘皇叔,草根创业的枭雄,霸占汉中宝地,对曹操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钟山风雨起仓皇,百万雄师过大江”;一个是孙权,十八岁接下孙策的位置,就敢以五六万人跟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大战,而且将曹操打得服服帖帖,不得不说“生儿当生孙仲谋”的男人。

      这种情况下,如果曹丕和曹植争权,必然结果和袁绍挂了后的结局一样,袁氏兄弟二人争权,然后被曹操压到公孙康处,被砍头送回来,所以为了避免兄弟争权,大位只能传给曹丕。而且历史上也有记载是曹植识得大体主动让权好不好,至于什么曹植喝酒违纪开城门等等触怒曹操完全是扯淡!

      曹操什么男人,号称识人用人专家的男人!对他自己的两个儿子谁行谁不行不早就一清二楚?而且曹操是军事家政治家,一代枭雄,对于曹氏集团在他死后面临的压力难道不是一清二楚?

      故而,曹丕曹植争权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而且曹丕曹植也不存在有利益冲突,完全就没有什么七步诗的事情,不过是好事者为了黑曹丕编出来的小故事罢了。

      曹丕的位置是曹氏集团集体决策的必然结果罢了,因此《七步诗》是假,是劳动人民总是同情弱者,*同情落魄天才曹植,故意黑曹丕罢了!

[阅读全文]...
  • 曹丕的七步诗的意思

  • 曹丕的七步诗的意思

      导语:《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曹丕的七步诗的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七步诗简析]

      对于七步诗的作者,谢灵运曾这样评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是说,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担(石),曹植一个就占了八斗,八斗为一担。(《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关于七步诗的传说很多,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七步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七步诗》的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七步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阅读全文]...
  • 曹丕:魏国国君

  • 曹丕:魏国国君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曹丕:魏国国君,欢迎大家阅读!

      政治

      政治体制

      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台两项新政:

      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第二项新政是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于黄初元年(220年)果断称帝,结束汉朝四百年统治,开创士族政治之先河。登基之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削夺藩王权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同时,曹丕整肃朝纲,于黄初二年(221年)颁布《日食勿劾太尉诏》,以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次年(222年)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以改变相互诬告与朝臣颐指的世风。

      消除割据

      此外,曹丕在位时,还假借征吴之名,*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汉末以来,青、徐一带存在着以臧霸、孙观等为首的割据势力,他们虽归顺曹操,却拥有独立的地盘和兵力,曹操不得不对他们采取羁縻政策。曹操刚死,在洛阳的青、徐兵就发生骚动,曹丕采取抚而不讨的策略,稳住了他们,控制了局面;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以孙权不纳质子为由,三路伐吴,借机剥夺了臧霸的兵权;黄初五年、六年(224年、225年),曹丕两次亲自督师伐吴,均止步于广陵,未与吴军交锋,却*息了利城兵变,彻底解决了青、徐的隐患。因此后世推测,曹丕亲征的真实目的不是伐吴,而是以此为幌子不声不响地*定青、徐割据势力,充分表现出他作为政治家的小心谨慎又不失坚决果断的素质。

      史学家田余庆评价说:“曹丕在广陵之役中最终解决了青徐豪霸割据一方的问题,增进了魏国的稳定,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可以说是他在位七年中的一件可以称说而又被人们忽略了的政治大事……广陵之役解决了青徐问题,使东方归于一统,魏国国势更加强大起来”。

      经济

      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同时,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

      曹丕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淫祀。预作《终制》。

      文化

      重视文教、礼乐

      黄初二年(221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

      黄初三年(222年),又颁布《取士勿限年诏》,以打破年龄界线,提出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试用的用人之法。

      黄初四年(223年),在原来汉室乐舞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朝堂之上宗庙之中演奏起正世乐、迎灵乐、武颂乐、昭业乐、凤翔舞、灵应舞、武颂舞、大昭舞、大武舞。

      黄初五年(224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享食邑百户,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曹丕的这些举措,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军事

      曹丕在位六年,统治期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

      与诸胡

      曹丕在担任魏王时,令苏则*定武威三种胡、酒泉和张掖的叛乱;称帝之后,命曹真督军大破羌胡联军,*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

      因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于是曹丕任命田豫为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同为护鲜卑校尉,田豫、牵招、梁*等将领在北疆表现出彩,多次击败鲜卑。

      与蜀汉

      曹丕在延康元年(220年)命夏侯尚、徐晃招降蜀汉宜都太守孟达,大破刘备义子刘封,收复上庸三郡。

      与孙吴

      孙权曾向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经过多次斡旋,魏吴最终走向敌对,曹丕三次亲征东吴,均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阅读全文]...
  • 曹丕逼迫曹植写下千古绝唱《七步诗》的原因

  • 古诗文
  • 曹丕逼迫曹植写下千古绝唱《七步诗》的原因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是什么原因让曹植作出这首千古绝唱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曹丕逼迫曹植写下千古绝唱《七步诗》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经相关史料推测曹植让曹丕做出千古绝唱《七步诗》,不仅是因为*的问题和曹丕对曹植才华出众的妒忌,而是因为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三国是大美女排行榜第二名,有洛神仙子之称的甄宓。在三国中大家比较熟悉的美女有貂蝉、大乔、小乔等,但对甄宓知道的却很少,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这位女子。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曹丕逼迫曹植写下千古绝唱《七步诗》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甄宓原是袁绍的次子袁熙的妻子,建安四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夫人。曹操大军破了冀州之后,曹丕冲进袁绍府抄家,看见一个女子蓬头垢面,走到跟前把脸擦干净一看,原来是个美女,此时曹操也进来了,看见这样一个女子也心动了,无奈是自己儿子先看上的,只能忍痛割爱。但心里却有了心结,就是因为这个女子引发曹操父子反目成仇。

      本以为抱得美人归了,曹丕自然开心的不得了,却不知这个甄宓居然喜欢上了曹植,曹植当时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而甄宓花容月貌倾国倾城,看上曹植也是常理之中,甄宓不仅长得好看而且也是个识文断墨的主,九岁的时候就能过目不忘,她哥哥说:女孩子就应该学学女工,整天读书学*你是想当女官吗?甄宓说:听说以前贤惠的'女子都在学*古人的经验,我要是不看书,到哪里去学*古人的经验。曹植和甄宓不但都是人中极品而且都是特别聪明的人,这两人走在一起真可谓是天造地设。甄宓也并不是单相思,曹植也特别喜欢甄宓,《洛神赋》也正是为这位佳人创作的,洛神赋的故事情节也刚好是作者本人对洛神的爱慕和思念之情,而洛神又名宓妃,而甄宓名字中刚好也有个宓,这绝不是巧合,所以大胆推测,《洛神赋》是曹植为甄宓写的情书。

      本以为可以这样甜甜蜜蜜私守,虽然不能经常待在一起,但心里有对方,哪怕几个月见一次面也知足了,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好景不长,曹丕知道了这件事,曹丕称帝后第二年夏天将甄宓处死,还逼迫曹植写出了千古绝唱《七步诗》,即便如此也没有放过曹植,最终被流放而终。曹丕本来对曹植的才华就很嫉妒,之前因为曹丕还没称帝,称帝之后当然不能放过这个眼中钉。

[阅读全文]...
  • 曹丕《善哉行》

  • 善哉行

      诗人:曹丕 朝代:魏晋

      朝日乐相乐。

      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

      长笛吐清气。

      弦歌感人肠。

      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

      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

      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

      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

      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

      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

      罗者安所羇。

      冲静得自然。

      荣华何足为。

[阅读全文]...
  • 三国杀台词(曹丕 蔡文姬 荀彧台词)

  • 台词,三国
  • 为什么小编这里要说三国杀台词、三国杀曹丕台词、三国杀蔡文姬台词等等,话说三国魏蜀吴之间的故事,从书本(四大名著之一《三国志》、野史等)、到电脑游戏、到桌游纸牌,无一不深入到现代群众的民心,封建社会有一句谚语“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因为水浒中都注重人和人之间的情义,在人们年龄比较小的时候,很多人都注重兄弟义气,而缺乏理智的思考问题,看了水浒,会让这些年轻人做事太过意义用事,学梁山好汉造反;而老年人,在饱经沧桑以后对所经历的事情都已经明了,再看三国,只会让他们更加的明白世事的不测,人情的淡薄,倾向于勾心斗角。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三国杀台词(曹丕 蔡文姬 荀彧台词),喜欢的可以多看看。

    三国杀台词(曹丕 蔡文姬 荀彧台词)

    张角

    雷击:以我之真气,合天地之造化!/ 雷公助我!

    鬼道:天下大事,为我所控!/哼哼哼!(坏笑的声音)

    阵亡:黄天……也死了!

    董卓

    酒池:呃呵呵,再来~一壶!/呃呵呵呵呵,好酒好酒!

    肉林:美人儿~来香一个!/食色~性也!

    崩坏:呃~~ /哎!我是不是该减肥了?

    暴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呵呵哈哈哈哈哈哈!

    阵亡:汉室衰落~非我一人之罪~

    袁绍

    乱击:弓箭手准备,放箭!/全都去死吧!

    阵亡:老天不助我袁家啊……

    貂禅

    离间:嗯哼~ /夫君,你要替妾身做主啊~~~~~~~

    闭月:失礼啦~~ /羡慕吧~~

    阵亡:父亲大人,对不起!

    吕布

    无双:谁能挡我?!/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阵亡:不可能!~~~~~~

    陈宫

    明策:如此,霸业可图也~/如此,一击可擒也!

    智迟:如今之计,唯有退守,再做决断!/若吾早知如此~

    阵亡:请出就戳!

    高顺

    禁酒:避嫌远疑,所以无误。/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陷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破阵斩将,易如反掌!

    阵亡:生死有命…

    袁术

    庸肆:大汉天下,已半入我手!/玉玺在手,天下我有!

    阵亡:可恶…就差…一步了…

    颜良&文丑

    乱击:吾们乃河北上将颜良、文丑是也 /快来与我等决一死战!

    阵亡:这红脸长须大将是……

    公孙瓒

    义从:冲啊! /众将听令!摆好阵势,御敌!

    阵亡:我军将败,我以无颜苟活于世

    左慈

    化身:万物苍生,幻化由心!/肉眼凡胎,岂能窥视仙人变幻?

    新生:幻幻无穷,生生不息。/吐故纳新,师法天地。

    阵亡:腾云跨风,飞升太虚。

    蔡文姬

    悲歌: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断肠: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流落异乡愁断肠

    阵亡:人生几何时,怀有终年岁。

    贾诩

    帷幕:你奈我何?/此计伤不到我!

    乱舞:哭喊吧!哀求吧!挣扎吧!然后死吧!/呵呵呵~坐山观虎斗

[阅读全文]...
  • 七言古诗琵琶行_古诗七言

  • 经典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七言古诗琵琶行》,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琵琶行·并序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琵琶行古诗词。

[阅读全文]...
  • 爱国的古诗七言七句149句

  • 经典
  •   1、《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题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杞人忧》

      清秋瑾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蜀相》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 - 句子

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 - 语录

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 - 说说

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 - 名言

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 - 诗词

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 - 祝福

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 - 心语

推荐词条

表示要退网的短句 关于兄弟姐妹亲情短句 16字短句 旗袍类短句 恋爱个签短句 有趣短句 泰语唯美短句 文艺爱情小短句 深意短句 惬意短句 短句情话5个字 藏头短句我喜欢你 伤情短句 日语告白短句 赞美草原的句子短句子 完美情话最暖心短句 女人健身名言短句霸气 形容岁月催人老的短句 励志唯美句子大全短句 给女朋友留言短句子 写给男友的话短句 抖音8字短句 许渊冲偷时间英文短句 英文唯美伤感短句纹身 qq留言朋友之间短句 对外婆的感恩的短句 深夜正能量短句 英文励志短句纹身 关于小可爱的说说短句 经典爱情短句十字以内 出月子短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