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想要隐居的古诗 >

想要隐居的古诗

关于想要隐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想要隐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想要隐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想要隐居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想要隐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想要隐居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想要隐居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想要隐居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想要隐居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想要隐居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想要隐居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寻雍尊师隐居古诗(寻雍尊师隐居李白赏析)

  • 尊师,李白
  • 李白的诗歌构思精巧,尤其是律诗对仗工整,而且其文字也是包罗万象,但是其写作风格,又不像一般的诗人,只是才堆砌华丽的辞藻,还大量引用典故,很显然李白的诗更贴*生活,不会太刻意注重技巧,这一点也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色,譬如一些经典的名篇,像《赠汪伦》、《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望天门山》等等,看上去好像很普通,可是读来却又让人耐人寻味。

    李白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同时还非常有气势,以这首《寻雍尊师隐居》来说,便是一首难得的佳作,尽管其名气不如《望庐山瀑布》,但是所传递出来的意象,还有其内在的含义,则是要更为深刻。这也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整首诗通过寻找友人为切入点,然后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还有所思所想,全部融入进了这首诗中。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这此五律一共是八句,共计四十个字,每一句都合律,并且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虽然李白有一些诗并不合律,其实从这首诗中,恰恰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李白尽管有一些不合律,并不是他不按照规定来写,只是诗人天马行空,完全摆脱了原有的约束,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李白的青年时代大部分的时间是在长安,但是偶尔也会独自出门游玩,相对于晚年的李白,在青年时代应当说是更加有激情,其文字也是更具有灵性,这首《寻雍尊师隐居》写得很有气势,仅仅是第一句,虽然只有短短的五个字,可是读来让人拍案叫绝,不仅有气势,还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首联是描写远处的景色,以及当时的一种心境,由于是出门寻找友人,并且是隐居在大山深处,四周都是层层叠叠的群山,苍翠的山峰高耸入云,看上去很有气势,使得自己也变得很渺小,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已经是不记得多少年了。颔联则是整首诗的诗眼,同时也是千古名句,李白进一步地描写了周围的环境;拨开云雾,一个人走在密林的深处,脚下正是弯弯曲曲的古道,前面小溪里的水,发现了很响亮的声音,那缓缓流水,正在向东流去。

    颈联和尾联可谓是情景交融,这个时候李白寻找到了友人,并且还在那花丛中交谈,使得这几句更为有意境;温暖的花丛中卧着一头青牛,身旁高高的树枝上,还停着几只白鹤,此时正在树枝上休息。我与雍尊师坐在草坪上交谈,彼此都很快乐,谈了很多的事情,直到江水被暮色所笼罩,此时我才起身,独自走下云雾弥漫的寒山。在这几句中,最能够表达诗人一种豁然的人生态度,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全诗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还有诗人当时的心情。

    李白这首诗写于什么时间,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很显然是早期的作品,其实仅从字面上来看的话,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就是寻访友人,然后彼此在交谈。但是李白并不仅仅只是描写了寻找友人的过程,同时还融入了个人更多的情感,把周围的环境,也是描写得极为细腻,每一句都是别具一格。那我个人是很喜欢这首诗,尽管相对来说有一些冷门,很多人甚至都没有读过,不过只要静下心来,去多读几遍的话,自然能够感受到这首诗的魅力。

[阅读全文]...
  • 寻雍尊师隐居古诗(寻雍尊师隐居表达感情)

  • 尊师,感情
  • 《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今天早餐间,随手翻了一下桌上的《李太白诗集》,眼晴就被这句“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吸引住了,饭也忘了吃。仔细吟咏这首《寻雍尊师隐居》,越读越有味。索性品赏一下这首不太为人所知的诗吧。

    先简单地按自己的理解粗略翻译一下。

    连绵陡峻苍翠山,

    峰峦高耸入云端。

    远离尘嚣多自在,

    那管岁月多少年。

    云雾缭绕多岐路,

    细认仙迹莓苔间。

    途中小歇倚山石,

    耳畔叮咚有溪泉。

    柴院草丛野花艳,

    青牛独卧忆前贤。

    屋后青松与岩老,

    虬枝顶上鹤闲眠。

    高士谈欢煮山茗,

    话如江水到天晚。

    烟岚暮重须辞归,

    尘躯不耐高处寒。

    雍尊师就是姓雍的道师,他的名字、生*不详均无记载。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成仙得道是李白终生的追求、寻仙问道就是李白日常的一项工作了。“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二句精妙地描绘了仙家道居的隐居者选择的住所周边环境,反衬隐者道行高深。也表达了李白对此的向往。《列仙传》载:老子乘青牛去,入大秦。《玉策记》载: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也有人说,青牛,是指花叶上有两角象蜗牛一样的青虫。我认为这种解释就太肤浅了。

    《寻雍尊师隐居》这首诗不太为人所知,读来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形成了一个反差,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诗、画、音完美结合。意境高远、清新淡雅、音韵和谐、对句工整、严谨飘逸。主要特点:其一,构思精巧,移步换形;其二,首尾呼应,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其三,四联八句全合律,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而又毫无斧凿之痕。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从高处落笔,起势不凡。点出雍尊师隐居所在。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处林泉伴日月,遗世独居,自在逍遥。上句写景,下句写人,写景也为写人,人景浑然一体,突显崇高、峻拔、恒远。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紧扣诗题,着意写“寻”。“拨”与“寻”二字绝妙,生动地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诗人穿过雾隐云横的丹岩翠壁奋力攀登之后,斜靠在溪畔岩石上,倾听山泉流水之声。上句从视觉着笔,写行寻的艰难和乐趣;下句则从听觉落墨,流泉叮咚,沁心悦耳。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以五彩交辉的浓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地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用青牛、白鹤来点缀隐居处,又用花和松做烘托,“卧”与“眠”清幽、安谧、静美的境界活脱而出。也是用道家典故,“青牛卧”“白鹤眠”比喻雍尊师道行高深,境界非凡,是一位绝世修道高人。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以素冷的色调,泼墨挥洒出一幅清幽隽永的画面。上句“语来”二字,省去了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的细节,但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开怀畅饮,不觉已是黄昏,只好分手。诗人独自从寒烟笼罩的摩天碧峰上走下来。“下”字不仅与首句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

      此诗通过李白一次寻问道的经历,浓笔重彩地描绘了深山幽谷的瑰丽景物。隐者的仙家气象,也表现了李白洒脱矫健、豪爽多情的神态风姿。

    本文插图来自网络,如有冒犯,请来电当速删。

[阅读全文]...
  • 隐居(组诗)

  •   ◎摘星星    星空浩瀚,我坐在山坡上想你  此刻,你也想我  那么,你知道“想”有多辽阔    晚风是你的抚摸  此刻,你能感觉到,那么,也是我的    夜,深得像一口井  黎明之前  我想为你摘一朵最闪亮的星星    ◎在黄昏的沙滩    掩住贝壳般的心,把你的名字写在沙滩上  让这广袤而宁静的沙滩替我想你一遍  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波涛    海水漫上来,淹没你的名字  你,在我心里又死了一回  再喊你,死而复生,就带着一股海水的咸味    ◎狩猎    怀疑枯树的忠诚,但不怀疑你的美  柴门简陋,猎狗孤独  我在黄昏归来,不带猎枪    逃走的小狐狸,你不在旷野  不在我预设好的埋伏圈,我是粗鲁的汉子  想你时,就去南山狩猎  不想你时,也去狩猎    ◎轻愁    比云更轻的,是你的愁  从山坡上走下来,你像一朵橘黄的蒲公英  还没有遇到晚风的吹拂    你痴情的目光淹没在暮色里  你不能像蒲公英那样纷飞  想象落后于夕阳    坠落。你转身向后看了一眼  除了旷野苍茫,什么也没有    ◎隐居    门前的树桩上拴着一匹马,不在乎颜色  柴门是风干的竹子做的,矮小简陋  篱笆内的小畦开满向日葵,热烈而孤独  不是雨天,会有蝴蝶飞来  百岁的老梨树下是石桌及一对石凳,桌上刻有棋局  如果不弹古筝,不读书  又不练剑,我会坐下来与自己下一盘残局  赢了,是我  输了,是另一个我    不养狗,只养一只白鹅  在雨天不用下蛋,它可以尽情欢叫  茅屋搭得潦草,夜晚会有几颗顽皮的星星漏下来  有时掉在缺角的水缸里,有时掉在喝剩下的半碗酒里  听不到喊救命,我在专心想念一个人  一个遥远的,永远不会到来的小女人  她穿一身白衣,像一朵云    ◎隐者墓    云深不知处  我还是找到了你的墓碑    名字是凉的  那一行小楷字是如此俊秀  你一生都珍惜你的姓名    一株不知名的藤蔓植物从墓碑后爬上来  鲜绿,此时已是秋天  我不知道  这算不算是你留在深山的遗言

      编辑点评:

      组诗是精神碎片式的挥洒,意象不太稳定,跳跃的节奏让读者跟不上步伐。但跳跃的节奏,恰恰是他的精神的呈现过程。力荐阅读,期待新的精彩!

[阅读全文]...
  • 咏隐居的诗句整理

  • 文学
  • 咏隐居的诗句整理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句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隐居的诗句整理,欢迎大家分享。

      咏隐居的诗句整理

      (一)

      一瓣心香不染尘,身居草舍树为邻。

      诗吟天上云追月,曲赋亭前蝶闹春。

      小径幽深生紫气,空山灵妙隐仙人。

      淡烟流水悠悠去,疑似蓬莱好梦真。

      (二)

      一缕东风破晓晨,百花斗艳各争春。

      松涛幽壑云为友,竹浪*林鸟做邻。

      流水描红邀远客,高山染绿醉来人。

      襟怀坦荡心安乐,望月数星避俗尘。

      (三)

      青山寂寂隐江湖,碧水幽幽意未枯。

      扶杖牵牛佝老叟,穿针引线靓村姑。

      顽童树下黄獒戏,农妇田间野草锄。

      变幻风云门外事,桃源洞里乐樵苏。

      (四)

      沅水岸边方竹苑,桃花溪里石流泉。

      一声鱼跃青山寂,三色鸥飞绿水渊。

      五柳羞红垂碧叶,陶公惊艳落瑶烟。

      油松郁郁松迎客,古洞悠悠洞似仙。

      (五)

      餐霞饮露匿山中,沐雨腾云四面风。

      暮送夕阳归海角,朝迎旭日跃坡东。

      层林叠嶂着人醉,画意诗情盈满胸。

      日伴青山心难老,鸟鸣鹤舞度阴晴。

      (六)

      隐居灵境弃浮华,晨种桃花晚种茶。

      渴饮崖前泉瀑水,饥餐山后玉芦芽。

      邀来闲鹤听笙曲,摘得流云做衣纱。

      笑问仙人谁可比?无拘无束赏红霞。

      (七)

      纸伞轻摇锁木门,相携步与过青盆。

      亭中煮酒填诗未,苇岸烹茶嗅茝魂。

      淡饭粗茶犹可口,珍馐海味也无痕。

      繁华不慕鸳鸯羡,百载江湖见日昏。

      (八)

      披蓑戴笠烟雨洲,散裤麻鞋作钓叟。

      老夫余生谁同乐?盟友水边几鹭鸥。

      手操鱼竿钩锦鲤,身后空山惊鸟啾。

      情寄山水无世俗,诗书渔樵胜珍馐。

      (九)

      一派苍茫接碧霄,峰悬斗室绝喧嚣。

      凡情莫问眸中客,俗子谁明世外樵?

      笼鸟啼空难自在,桃花带梦总飘摇。

      久迷相物今除惑,寂地禅生觉路朝。

      (十)

      久入江湖人亦老,抽身退隐作仙家。

      门前种豆为生计,树下孵蚕扫落花。

[阅读全文]...
  • 隐居山林的诗人有哪些(隐居山林的诗句)

  • 诗人
  • 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称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他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陶渊明曾踏入仕途,先后出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官职,最后一次出仕担任的是彭泽县令这一官职,上任八十几天后就辞官离开,就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家境最初并不差,毕竟从关于他父亲拥有小妾的历史记载来看,他的家境不会差到哪里去,而自他父亲去世后,他们家才逐步走向没落。从陶渊明的诗作中可以发现到了他二十岁的时候,他们家的生活已经相当贫寒了。

    陶渊明自小就学*儒家经典,喜好悠闲宁静的环境,早年陶渊明曾受过儒家和道家的教育与思想熏陶,因此他曾身怀远大志向,也曾非常向往自然,这为他之后辞官归隐田园打下基础。陶渊明在二十岁的时候踏入官场,开始他为官生涯,以求生计。而在官场动荡欺负十几年,喜好自然悠闲生活的陶渊明早已厌倦了那种充满利益算计的官场生活,最终还是选择辞官归隐田园,远离尘世官场。

    陶渊明的成就并不在官场,最大的成就还是在文学方面。陶渊明在文学方面的才华极高,所著诗作文章皆是极为优秀的作品,他所著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共有137篇,其中诗歌125首,文章12篇,被后世之人编集成《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品质

    陶渊明有着很多文人士大夫向往的高尚品质,他拥有淡泊名利,坚持本心,不愿与世俗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他还相当自尊自爱,安贫乐道,拥有常人难有的*静自然的心境。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由于年少时期受到家庭和儒家教育的影响和熏陶,陶渊明很早就拥有济世之志,期望建功立业,在仕途上有所大作为,能够为国家为百姓干出一番实事。然而在他们那个时代,政治官场相当黑暗,官场上的要职都被贵族所垄断,背景不够雄厚的寒门之人只会遭到贵族们的压迫,因此陶渊明即使身负济世的远大志向,但是却无法得以施展。不仅如此,陶渊明身在官场就避免不了与那些官场上的人物应酬,这些使本性正直、向往自然闲适生活的陶渊明非常难以忍受,因此,最终他作出了辞官回归田园的选择。从中就能看出陶渊明身上不慕功名利禄,坚持本心,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

    辞官归隐田园后,陶渊明在诗文方面大放光彩,他借助诗歌抒发自己胸中的情感,倾诉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所著诗歌无一不是佳作。而从他的那些诗作中,不论是饮酒诗,还是咏怀诗,亦或是田园诗,都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喜好,以及他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高尚人格。

    总的来说,陶渊明身上有着许多值得世人学*的高尚品格,不仅是后世文人学者学*的目标,也是*凡人学*的榜样。

    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陶渊明于二十岁时踏入官场,为求生计的同时也是为了一展抱负,然而在官场沉浮十余后,他便辞官隐退,归隐田园。而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一是出于陶渊明自身喜好自然、淡泊名利的个性有关,二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现实促使他作出辞官归隐的决定。

    陶渊明本就向往追求心灵上的自由以及悠闲优雅的生活状态,充满利益与算计的官场生活并不符合他那喜爱闲逸的本性。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个崇尚自由、玄学盛行的年代,再加上政治官场的黑暗使得诸多文人士大夫为了避免被迫害纷纷选择隐退山林,而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与这种现象有很大关系。而就是陶渊明的这种崇尚自然与自由、隐逸的性情使得他厌恶充满利益算计的官场,最终辞官归隐。

    除了陶渊明的本性之外,他的入仕与辞官也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年轻时期,受儒家的教育,陶渊明也曾有着济世之志,渴望建功立业。更何况,他的家庭中曾有做过朝廷官员的家人,可以说陶渊明是出身于官宦家庭,因此他的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到他,使他有期望在政治仕途上有所作为。但是陶渊明那个时代,政局动荡不安,社会也相当动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有壮志雄心的陶渊明也不得不被消减了一番想要建功立业的热情,而黑暗无比的官场与混乱充满血腥的权力也使得本性良善的陶渊明非常厌恶。因此,陶渊明作出了辞官归隐山林的选择。

[阅读全文]...
  • 关于隐居的诗句

  • 关于隐居的诗句

      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人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下面小编收集了古人关于隐居的诗句,供大家参考。

      湖南客中春望

      (顾况)

      鸣雁嘹嘹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

      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

      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

      便抛印绶从归隐,吴渚香莼漫吐春。

      开岁颇思江湖游适

      (陆游)

      健笔当年赋远游,即今局促但堪羞。

      虽为月下孤舟客,未醉天涯七泽秋。

      丹熟竟当金换骨,客来从笑雪蒙头。

      龙泉本约同归隐,肯为春耕欲换牛?

      思蜀

      (陆游)

      玉食峨嵋栮,金齑丙穴鱼。

      常思晚秋醉,未与故人疏。

      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

      梅花消息动,怅望雪消初。

      题斋壁

      (陆游)

      闭门无事不胜闲,心境超然一室宽。

      香岫火深生细霭,砚池风过起微澜。

      睡余但欲依书几,坐久还思弄钓竿。

      扰扰*生成底事?镜湖归隐老黄冠。

      雨夜

      (陆游)

      镜湖归隐老黄冠,布褐萧然一室宽。

      灯影青荧人未睡,雨声点滴夜将阑。

      四朝出处朋侪尽,半世漂流骨相寒。

      青史无名端可耻,著书留与後人看。

      赠倪道士

      (陆游)

      羽衣暂脱著戎衣,坐定方惊语入微。

      归隐玉霄应不出,他年容我扣岩扉?

      留别西河刘少府

      (李白)

      秋发已种种,所为竟无成。闲倾鲁壶酒,笑对刘公荣。

      谓我是方朔,人间落岁星。白衣千万乘,何事去天庭。

      君亦不得意,高歌羡鸿冥。世人若醯鸡,安可识梅生。

      虽为刀笔吏,缅怀在赤城。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

      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

      木兰花慢

      (吕胜己)

      对轩辕古镜,照华发、短刁骚。

      念壮岁心情,*生志气,可笑徒劳。

      云中谩夸魏尚,请休论、定远说班超。

      总是黄粱一梦,怎如尘外逍遥。蛮徭。

      洞入云宵。算无分、到仙曹。

      愿归隐闽山,来临渭水,葺个云巢。

[阅读全文]...
  •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阅读练*及答案

  • 阅读,语文
  •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阅读练*及答案

      《题张氏隐居二首》是由杜甫所创作的,虽是一首应酬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与风趣。这首诗直说与用典双管齐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题张氏隐居二首》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杜甫

      之子(1)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2),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3)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注释:之子:这个人。指张氏。《诗经》:“彼其之子。”鳣发发:语出《诗经》:“鳣鲔发发。”这里形容鲤鱼很多,游来游去。语出潘岳《闲居賦》:“张公大谷之梨。”

      1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照应标题,又总领全诗。诗人去友人张氏隐居之所拜访,二人相聚兴致极好,友人挽留他吃过晚饭再走。

      B.颈联中“杜酒”之“杜”与“张梨”之“张”,分别指作者自己和标题中的“张氏”,表现出宾主二人礼尚往来,相聚极欢。

      C.这首诗中,诗人杜甫和主人张氏都是极有人情味的人,这从他们虽很少见面,可是一旦相见,主人热情留客,客人欢饮不拘束,并且真心致谢就能看出。

      D.这首诗语言浅*,用典自然。例如领联中两句都使用到了《诗经》中的典故,景中含情,承上启下,故前人评论颔联为“三、四驱遣六艺却极清秀。”

      E.这首诗以时间顺序来展开,先写诗人前来拜访,主人留客;再写宴*之乐;最后想象归途,与首联相呼应。

      15.尾联“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既然“险”,为何又“无愁”?请结合诗歌内容,有条理地作答。(6分)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BC(B项,“杜”和“张”在此是双关指代,借宾主之姓氏与“杜康”“张公”两个典故的巧合赞美主人的美酒肴核,所以“礼尚往来”错;C项,从诗中“时”和“每”两个字可以得知二人经常相聚。)(5分。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得满分)

      15.本应有“愁”。因为张氏隐居郊外,主客二人时常见面,宴饮时间又在晚上,所以客人对归路的路况之艰险是非常了解的`“无愁”,是为了表现宴饮之乐使人忘忧这一主题。借“无愁”表达对主人盛情款待的感谢之情。(6分。每点2分。第一点中应“愁”的几个原因不要求全部作答,在答案中有所涉及即可得到该点的2分)

[阅读全文]...
  • 《宿王昌龄隐居》全诗及鉴赏

  • 《宿王昌龄隐居》全诗及鉴赏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宿王昌龄隐居》全诗及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句】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出处】唐.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意思】茅亭夜静花影好象已恬然入梦,栽种芍药的庭院到处是斑斑苔痕。我也要学他远离世俗去隐居呵,和那西山的青鸾白鹤结为良朋。

      【全诗】

      《宿王昌龄隐居》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释】

      ①王昌龄隐居:王昌龄,字少伯,及第前曾隐居石门山(今安徽含山境内)。 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隐居,可能绕道游石门山,宿一夜,写了此诗。

      ②清溪:水名,在 安徽含山县西南。

      ③孤云:南朝梁“山中宰相”陶弘景曾对梁武帝言自己隐居之地说: “山中何所有?岭上白云多。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陶隐居集》)“白云”,是隐居 的标志,清高的象征。王昌龄隐居之处,只有“孤云”一片,更见其清高也。

      ④君:这里 指王昌龄。

      ⑤药院:院中种有草药,故称药院。苔纹:苔藓似花纹。

      ⑥西山:指武昌樊 山。鸾鹤群: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鉴赏】

      这是一首漾溢着浓郁隐逸情趣的五言律诗,在唐时已广为流传。

      常建和王昌龄是在开元十五年(727)同科进士及第的好友,两人交谊很深。王昌龄在安史乱时返回江宁一带,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常建《鄂渚招王昌龄张偾》诗,有“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曛。春雁又北飞,音书固难闻。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等句。作此诗时,常建在鄂州(即今武昌),王昌龄被贬在龙标(今湘西),所以说“楚山隔湘水”。整首诗充满对王昌龄因受谗被谪的同情与怀念。王昌龄出仕以前,曾隐居石门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常建曾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隔淮河相对。此诗正以宿王昌龄隐居处为题,写两人友谊。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王昌龄隐居处,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溪水尽头处。诗人眼前所见,别无他物,只有白云一片。齐梁间隐士陶宏景曾对齐高帝说: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成了隐者居处的标志。作者唯见孤云,足见王昌龄现在不在。“孤云”更显示隐者的清风亮节。

      中间两联写诗人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颔联“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诗人宿在此处,举头望去,松树梢头,一弯明月慢慢升起,光照入室。“君”指王昌龄。说王昌龄虽不在这里了,明月多情,却仍来陪伴着他的客人。王昌龄隐居处清贫幽雅,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茅亭。“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是说夜宿茅亭,看见窗外团团花影,错落斑驳;而到院子里,则看见莳养的各种药草,依然生长得很好,只是由于长久没有人来往,路边已长满了青苔。这似乎只是写隐逸生活的情趣,其实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对王昌龄没有坚持退隐的惋惜心情。

      常建和王昌龄虽然同科进士,但仕途遭遇不一样。常建只做过盱眙尉,不久即辞官归隐。王昌龄隐居是在三十七岁中进士以前。登仕途之后,虽屡遭贬谪,却没有想再退隐。常建途经他早年隐居之处,想到他仕途奔波之苦,不免对他表现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

      尾联就写诗人自己的归志以及对朋友的讽劝: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群,往来尽仙灵”语,与鸾鹤合群,与仙灵为伴,即表示要终身归隐。这里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志,也有对朋友的期待。“亦”字很妙,此时王昌龄已登仕途,常建却借赞扬王昌龄归隐之处,说我也要跟随你一起归隐。这是故意这样说,是对王昌龄一种善意的讽劝。这是本诗的主题所在,是与题目《宿王昌龄隐居》的意思相合的。也即是说,常建是在招王昌龄归隐,与本文开头所介绍的《鄂渚招王昌龄张偾》一诗同其旨趣。

[阅读全文]...
  • 文学家陶渊明何故辞官隐居?

  •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以及他的隐居生活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下面结合陶渊明的诗歌对此作出探讨。

      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 自四十一岁归隐田园之后,陶渊明确确实实享受了一段“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然而书香门第出来的陶渊明毕竟不是稼穑的好手,“开荒南野际”的辛勤也未必能使他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义熙四年在陶渊明四十四岁时,一场灾祸更使得他全家一贫如洗。这年夏天,诗人笔下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全家只好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永初三年(422年)陶渊明五十八岁时生活已*绝境,其情状反映在《有会而作》一诗中,“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元嘉四年(427年),诗人贫病交加,在其《挽歌诗》中第二首自挽诗中,诗人对死后可以“鼓腹无所思”的幻想读来让人心酸:“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觚。春醪生蜉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元嘉四年(427年)十一月,六十三岁的陶渊明黯然瞑目,与世长辞。

      关于陶渊明的出仕与隐退,人们*惯于从社会大环境崇尚隐逸之风和他内儒外道的思想去解释。其实,抓住陶渊明五次仕宦经历,历史地具体地去分析他为何隐退守拙的原因,可以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玄风扇炽的时代,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的品格。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应当说与东晋士族文人这种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尚不无关系。就是这种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天然禀赋,使他不堪“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最终挂官归田。他写了《归去来兮辞》,在诗中他十分坦诚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超然的性格使他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在《归园田居》中,诗人歌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短短几句,对仕途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因“质性自然”“本爱丘山”,视仕宦之途为樊笼的陶渊明,终辞职归隐,抛离尘杂,返归自然。 陶渊明归隐田园不仅要与他率真的个性结合考虑,更要从广阔的政治背景以及他的仕宦生涯去体察,他的入世与出世可以说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陶渊明虽最终解职归田,但他少壮时,却是有一番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思想的。在《饮酒》《杂诗》等诗歌中,他曾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表明了他并非一开始就有出世的想法。他出生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所处的东晋末年时局动荡: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二十九岁的陶渊明第一次出来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这期间,陶渊明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这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等诗中,他叹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诗中蕴籍着诗人太多的失望和悲慨,可以看出诗人也曾为是否归田有过痛苦的徘徊和犹豫,但终究“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终于找到了他最终的路——归隐田园。所以说,他的归隐是社会现实使然,是他的思想与社会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从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来看,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东晋时借归隐买名邀誉的其他隐士,他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且看陶渊明一生大致经历:始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仕职于桓玄、刘裕、刘敬宣的幕下,最后任职彭泽令八十余日,因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毅然辞职归耕田园。后有人劝他再度出仕为刘宋王朝服务,他宁愿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也不愿再涉官场。可以说,陶渊明归隐得真守拙得真。在《归园田居》、《饮酒》等诗中,诗人对自己归隐后的生活作了描写,“白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往来。相见天杂言,但道桑麻长。”“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别人都瞧不上眼的乡村、*凡的事物、乡间生活,在诗人笔下却是那样的优美、宁静,显得格外亲切。归隐后的陶渊明还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劳动人民,歌颂劳动,这使得他的田园诗更具劳动生活气息。《癸卯岁始春怀左田舍》《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在昔闻南苗,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癸“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在早出晚归的辛勤耕作中,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更为真挚:“且入相与归,壶浆劳*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于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觚远见候,疑我与时乘。”从这些诗中,读者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非完全的出世,他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这和逃避现实不一样。诗人在农村长期参与田间劳作,感情上越来越贴*劳动人民,更了解人民疾苦,在他的诗中对劳动人民的贫寒生活以及仕途的黑暗虚伪多有反映。他在诗中写到:“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重华去我久,贫上世相寻”。虽然归隐田园,但诗人心中并不*静,他不愿也不可能完全抛却社会现实,他将自己未尽的政治理想寄寓诗中。在《桃花源记》里,诗人描述了一个心中的理想社会:“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重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人人都“怡然自乐”。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大家过着富庶和*的生活。这个“世外桃源”反映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它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它是诗人归田后对农村生活实践的结晶,是诗人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也足以证明,归隐后的陶渊明并未完全脱离现实。

[阅读全文]...
  • 关于隐居的优美句子 归隐山林唯美古风句子(精选13条)

  • 唯美,古风,优美
  • 1、海怀霞想:谓远游隐居之思。

    2、东山高卧: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3、霞友云朋:与云霞为朋友。指避世隐居。

    4、霞友云朋:与云霞为朋友。谓避世隐居。

    5、爱情离间了青春,隐居在那个叫痛苦的地方。

    6、王子们开始隐居了,女人们看见的都是白马。

    7、餐松饮涧:食松实,饮涧水。指过隐居生活。

    8、松际露微月,涛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9、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10、山栖谷饮:栖息于山中,汲取山谷的泉水来喝。形容隐居生活。

    11、望峰息心: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

    12、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13、也许他情愿只够过,像这样白看着繁华热闹,没他的份,连她跟着他也像在闹市隐居一样。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想要隐居的古诗 - 句子

想要隐居的古诗 - 语录

想要隐居的古诗 - 说说

想要隐居的古诗 - 名言

想要隐居的古诗 - 诗词

想要隐居的古诗 - 祝福

想要隐居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薛之谦的伤感歌词说说 醒来只是一场梦的说说 分手后依然爱你说说 又要开始找工作的说说 要考试了的说说 找个爱自己的人说说 很酷的说说2017 自己要结婚了求说说 经典空间说说大全 关于赖床的说说 2015qq说说最新 不知所措的说说 公交车坠江说说 正在回家的路上的说说 游迪拜的说说 情侣离别的说说 谢谢你陪在我身边说说 关于懂得珍惜的说说 qq退网说说长一点 说别人犯贱的说说 海边烧烤的微信说说 说说配文 谢谢你的爱说说 男生朋友圈说说 拉肚子虚脱说心情说说 天气炎热的说说 暴瘦的说说 饭后走一走的说说 用樱桃形容的心情说说 高跟鞋说说 春天来了说说心情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