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 >

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

关于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IELTS与TOEFL的差异是什么啊?

  • 英语,学*
  • IELTS与TOEFL的差异是什么啊?

      关于IELTS考试,本网曾有多篇文章介绍,而TOEFL同IELTS一样,对关心出国的人来说都很重要。作者将IELTS与TOEFL在听、读、写、说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比较,供读者参考。

      IELTS听力部分:

      无论是选择Academic还是GeneralTraining考试,听力部分完全相同。答案必须边听边写,听力部分由四个单元组成,通常排列如下:

      1、选择适当的图形或填空;

      2、段落答案选择;

      3、是非题;

      4、 简短问答题。

      TOEFL听力部分:

      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单选题。

      1、第一单元共30题,考者在题目本中,选择与录音带问题最相*的答案;

      2、第二单元为两个人之间的两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三至四个问题;

      3、第三单元,考者不是听三篇很长的对话,就是听从各项主题中所挑选的几段短论。每篇结尾三至四个问题。二、三单元约20题。

      IELTS阅读部分:

      IELTS阅读部分一般有三个阅读段落,其中两或两段以上与主题非常有关,这些文章约有750字的篇幅。

      IELTS较长阅读部分的一项优点,就是长篇文章透露的信息与学生在课文、期刊及杂志上看到的大小和形式更为接*。

      IELTS测验包含各种图型、图表流程、图解与表格结合辅助阅读。

      TOEFL阅读部分:

      TOEFL文章的篇幅约有150-250字约五篇,其阅读段落在许多方面皆互相辅助。

      TOEFL并没有种种图型、图表、流程图解与表格的结合辅助阅读。

      每篇约八至十一题左右共50题。

      IELTS写作部分:

      每次IELTS考试"写作"都是必备条件之一,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写作是所有在大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IELTS考试写作测试分数是算入总分内的,IELTS写作测试分两部分,每部分都有其特殊目的,各部分都有不同的技巧,所以更能全面地、清楚地呈现考生的写作能力。

      TOEFL写作部分:

      在一年六至七次的考试中只有部分考试包含写作,它的写作有六个等级评估应试者的能力。写作与TOEFL是分别计分的'(30分钟)。

      分文法结构与语法测试两部分:共40题包含15个选择题和25个改错题,改错题内又含填空、改时态、填介系词。

      IELTS口语部分:

      IELTS考试最主要的优势之一就是它包括了口语部分,IELTS中此项精确实际评估个人说听能力,其重要原因是:考试可使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程度,明了自己在各种环境下的表现如何,申请人对于是否需要额外研读或需要增加多少研读以提高沟通技巧方可达到竞争水*,有明确的认识。

      TOEFL口语部分:

      TOEFL并没有口语考试,即使学生的沟通程度与技巧低到使他们在一个新的文化中会严重地影响其研究与生存,他们往往能考到得以进入大学就读的托福成绩。

[阅读全文]...
  • 楚辞与《诗经》作品的差异

  • 诗经,楚辞,知识
  • 楚辞与《诗经》作品的差异

      楚辞是与三百篇迥异的一种新诗体。那么,楚辞同《诗经》比较,究竟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小编搜集整理了楚辞与《诗经》作品的差异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地域看,四言诗产生于黄河流域,是北方各国通行的一种诗体;而楚辞则产生于江汉流域,是扎根于南国沃土的一朵奇葩。从流行的时间看,四言诗曾经盛行了五个世纪,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不断出现一些优秀作品,可谓经久不衰;

      而楚辞在战国后期突然兴起,一下子登峰造极,而随之也便衰歇,秦汉之后已无发展,它倏起倏落,从兴起到衰歇,前后不过几十年。

      从创作者看,四言诗形成于民间,四言杰作大多数是民歌;

      而楚辞则几乎是由楚国的天才诗人屈原一手完成的,楚辞的代表作品差不多集中在屈原一人身上。

      至于从诗体形式来看,二者的差异就更是一目了然了。

      这主要表现在:

      一、句式

      楚辞中虽然也有以四言句为主的诗篇(如《九章·桔颂》),但是,四言句不是楚辞的典型句式。楚辞的典型句式是五言句和六言句(句中的语气词“兮”不计在内)。《离骚》和《九章》(《桔颂》除外)基本上是六言句,《离骚》中的六言句大约占了总句数的75%。《九歌》中的《少司命》、《山鬼》、《国殇》三篇也以六言句为主,其余各篇则以五言句为多数。另外,七言句在楚辞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例如《离骚》中的七言句就大约占了总句数的14%。总的说来,楚辞的句式比起《诗经》来,不仅字数增多,而且更加灵活自由。

      再有,四言诗往往两个诗句(八个字)才有一个动词,构成一个意思完整的自然句,而楚辞则一般是一个诗句(五个字或六个字)就有一个动词,一个诗句就是一个自然句。因而,就每一个诗句来看,楚辞的句式加长了,可是,就每一个意思完整的自然句来看,楚辞的用字反而减少了。这样,自然就明显地增大了诗歌句式的弹性,扩大了它的容量。

      在节奏上,五言句和六言句打破了四言句两字一顿的单调格式,变得丰富多了、活泼多了。五言句的节奏以“三二”为主,例如: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离骚》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九歌·湘夫人》

      但有时也间用“二三”节奏,例如: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九章·思美人》

      六言句的节奏以“三三”为主,例如: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九歌·国殇》

      但有时也间用“二四”节奏或“四二”节奏,前者如: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离骚》

      后者如:

      凭不厌乎|求索。──《离骚》

      像这样节奏不同、字数不等的句子互相穿插交错,就使得楚辞的音调显得疾徐顿挫,富于变化。

      二、章法

      楚辞打破了《诗经》作品短章复沓的结构形式,篇幅大大加长,例如屈原的《离骚》长达373句,2490字,是古今罕见的鸿篇巨作。其《招魂》、《天问》以及宋玉的《九辩》也都长达几百或上千字,即使像《九章》这样的短篇一般也远较《诗经》作品的篇幅长。如此长的篇幅显然是不适宜采用复沓方式的。

      楚辞的篇幅普遍较长,同其铺陈描述的特点密切相关。《离骚》就是一例。此诗前一部分,诗人自叙身世、才德和愿望,回顾在楚国现实斗争中的遭遇,抒发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表白矢志不渝坚持理想的决心,已经显示出铺陈的`特色。应该说,在这一部分中,全诗的主旨已然点明,全诗的内容已然包举。然而诗人意犹未尽,接下来又另辟幻境,假设出女媭劝告、重华陈辞、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种种情节反复申言,以强调主题。这后一部分的很多描写,如上叩帝阍下求佚女的描写,想象中去国远游的描写,无不绘声绘色,文笔纵恣,这些地方,铺陈的特点就更为突出。《招魂》也是运用铺陈手法的显例。诗中描写天地四方的阴森恐怖,描写楚国居室、饮食、音乐的豪奢美好,都将铺陈手法发挥到了极致。

      三、语气词“兮”及其他虚词的运用

      语气词“兮”古代发音如“呵”,这个字在《诗经》的一些诗中就已经有所应用,但数量不多,用法简单。楚辞却是绝大多数篇章用“兮”,用法也多种多样,或两个诗句之间用“兮”,或两个诗句之末用“兮”,或每个诗句中间用“兮”。楚辞中的“兮”字,往往既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又具有变换节奏的功能。“兮”字的运用可以说已经成为楚辞诗体形式上的一个突出标志。

      在“兮”字的应用上,《九歌》尤其值得注意。闻一多先生经过认真的研究,认为,《九歌》中的“兮”字,按它们在各句中应具的作用,完全可以拿当时通行的虚字如“之”“其”“而”“以”等等**出来,例如:“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湘夫人》)就可以变成“帝子降于北渚,目眇眇然愁予。”“结果发现这里的‘兮’竟可说是一切虚字的总替身。”闻一多先生还认为,“《九歌》以一浑然的‘兮’代替了许多职责分明的虚字,似在省去与未省之间,正是炼句技巧在迈进途中的一种姿态”(《怎样读九歌》)。“兮”字的这种用法和性质,更是《诗经》作品所不具备的。

      楚辞中不仅广泛运用了“兮”,还大量运用了结构助词、介词、连词等各类虚词,例如《离骚》就是绝大多数句子中间夹杂着虚词,常见的有“之”、“于”、“而”、“其”、“乎”、“以”、“夫”“焉”等等。虚词使用的种类之多和数量之多,大大超过《诗经》。如此频繁地使用虚词,就使得楚辞别具一种深婉悠长、声情荡漾的韵味。

      ──节选自《*古代文体丛书·诗》

      《诗经》与楚辞文学常识介绍

      填空部分

      《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鲁诗)、(齐诗)、(韩诗)。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在《诗经》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2、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13、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14、“四始”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15、“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由北宋苏辙首倡,他在自己的著作《诗集传》中提出《诗经》应分为(《风》)、(《雅》)、(《颂》)、(《南》)四类,即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召南》)。

      16、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显示屏的广告词大全

  • 广告词
  • 显示屏的广告词大全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广告词吧,广告词可以塑造品牌情感差异,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那什么样的广告词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显示屏的广告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科技聚焦商机——LED显示屏。

      2、创高,创造高品质LED显示。

      3、创图坊精於品牌推广,也经常用到LED显示屏做广告宣传。

      4、绽放你的精彩,障显我的实力——LED显示屏生产安装。

      5、高清视界,精彩生活。

      6、未来之美,执着闪耀。

      7、精彩由此延伸,品质让世界成真。

      8、方寸之间,绚丽领先。

      9、给你想要的视界。

      10、静静的就在你身边。

      11、精彩的世界源于开阔的视野。

      12、超清体验,护眼不变。

      13、超越原画,清晰极致。

      14、无限可能,一起感受。

      15、视觉盛宴,赢定天下。

      16、无论是色彩斑斓还是孤单格调,你都完美展现。

      17、精彩就在弹指之间。

      18、显示铅华,器重山河。

      19、绚丽科技,一键倾心。

      20、深度,成就高度。

      21、眼界多大,视界就有多大。

      22、视界由我创。

      23、完美视界,万象精彩。

      24、*映画,海纳天下。

      25、精彩一点不远,世界就在眼前。

      26、让视界更清晰。

      27、如你所见,尽在眼前。

      28、爱上美一个瞬间。

      29、晶彩点亮精彩,品质激活未来。

      30、看得见的美好。

      31、美好超乎想象。

      32、高清新视界,因我更精彩。

      33、让精彩舞动梦想的翅膀。

      34、精彩世界,完美呈现。

      35、总让你眼前一亮。

      36、看得见的未来你我同在。

      37、超清体验,美丽呈现。

      38、小中见大,博览天下。

      39、享受睛彩,聚焦世界(聚焦无限)。

      40、激发想象,点亮梦想。

      41、还原生活本色。

      42、美丽瞬间绽放。

      43、看清世界之美。

      44、科技显示未来命运。

      45、以小见大,视为不凡。

      46、清晰一点,世界更精彩。

      47、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奉献给您。

      48、美的世界,美的情怀。

      49、精彩即将显示。

[阅读全文]...
  • 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 文化
  • 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回答提问 *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如: “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 “是的,我不到20岁。” (“不,我已经30岁了。”) 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如: “Youre not a student,are you?” “Yes,I am.” (“No,I am not.”)

      2.亲属称谓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等。如: 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 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3.考虑问题的主体 *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比如: 你想买什么? 您想借什么书? 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如: 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4.问候用语 *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如: 您去哪里? 您是上班还是下班? 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 Hi/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Its a lovely day,isnt it?

      5.面对恭维 *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如: “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 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如: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Thank you.” “Its a wonderful dish!” “I am glad you like it.” 所以,学生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6.电话用语 *人打电话时的用语与*时讲话用语没有多少差异。 “喂,您好。麻烦您叫一声王伟接电话。”“我是张英,请问您是谁?” 英语中打电话与*时用语差别很大。如:“Hello,this is John speaking.” “Could I speak to Tom please?” “Is that Mary speaking?” 西方人一接到电话一般都先报自己的号码或者工作单位的名称。如: “Hello,52164768,this is Jim.” *学生刚开始学英语会犯这样的错误: “Hello,who are you please?”

      7.接受礼物 *人收到礼物时,一般是放在一旁,确信客人走后,才迫不及待地拆开。受礼时连声说: “哎呀,还送礼物干什么?” “真是不好意思啦。” “下不为例。” “让您破费了。” 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Very beautiful!Wow!” “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 “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

      8.称呼用语 *人见面时喜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家庭等。而西方人很反感别人问及这些私事。西方人之间,如没有血缘关系,对男子统称呼“Mr.”,对未婚女士统称“Miss”,对已婚女士统称“Mrs.”。 *人重视家庭、亲情,认为血浓于水。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如: “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

      9.体贴他人 在西方,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定的;而*人帮起忙来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例如:一位*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一位老教授蹒跚过车水马龙的马路,出于同情心,他飞步上前挽住老人,要送他过去,但是他得到的却是怒目而视。请看下面的对话: Chinese student:Mr.White,you are so pale,are you sick? English teacher:Well...yes.I have got a bad cold for several days. Chinese student:Well,you should go to a clinic and see the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 English teacher:Er...what do you mean? *人建议患上感冒的人马上去看医生,表示真诚的关心。而美国人对此不理解,会认为难道他的病有如此严重吗?因此,只要回答:“Im sorry to hear that.”就够了。

      10.请客吃饭 *人招待客人时,一般都准备了满桌美味佳肴,不断地劝客人享用,自己还谦虚:“没什么菜,吃顿便饭。薄酒一杯,不成敬意。”行动上多以主人为客人夹菜为礼。 西方人会对此大惑不解:明明这么多菜,却说没什么菜,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行为。而他们请客吃饭,菜肴特别简单,经常以数量不多的蔬菜为可口的上等菜,*间劝客仅仅说:“Help yourself to some vegetables,please.”吃喝由客人自便自定。 可见在学*语言的过程中,不可忽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要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充实学*者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能力。 天津军事交通学院/王宗宽

      一、语言自身差异

      语言自身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词汇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等三种情况。

      1.词汇本身的意义:laborer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worker既指体力也指脑力工人,而在汉语中,劳动者和工人没什么区别。ambition在*词典中意味着野心,但在美国词典中还有进取心的意思。*文化中的“客气”,在英语中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词。汉语中的“关系”和英语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对等,“关系”在汉语中可能是个具体的概念,如,“他的关系很硬”是指他认识人好办事等,而在英语中“relation”则表示抽象的概念。

      2.词汇的文化差异:文化意义相同的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通常没有麻烦,问题在于文化意义空缺及文化意义冲突的词汇,往往导致交流达不到目的,引起误解甚至交际失败。

      英语中的hippy,cowboy,不了解英美文化的人一定不知其意。同样汉语中的“民办教师”“农转非”“希望工程”等词,英美人也难解其意。在*代表帝王的龙,在英美却是邪恶的化身,因此汉语的“亚洲四小龙”只好译成“Four tigers”。****上镰刀和铁锤图案,在德国人看来却如临大敌,避之唯恐不及。英语中“bat”通常是丑陋、凶恶的代名词,而对于*人,就因为“蝠”与“福”同音,便将蝙蝠视为幸福的象征。又如“peasant”(农民),毫无贬义。《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t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新编韦氏大学词典》:“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在产品商标的翻译上,需了解有关词语在目的语中的文化意义。据资料显示,“白象”电池前些年在国内十分畅销,却被误译为“white elephant”,殊不知,译文在英语中指“大而无用的东西,谁还买它呢?”又如:饮料名Coca-Cola开始被人译为“卡口卡脖”,国人无人敢问津,而译成“可口可乐”后就打开了市场,这都是文化的作用。

      二、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

      教育和共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使一个民族的人民具有类似的价值观。而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价值观有时差异很大。世界观价值观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

      1.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中的“礼貌”植根于儒家“礼”的传统,强调“贬己尊人”和“中庸”,提倡谦虚;而西方文化深受西方自由*等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价值,提倡个人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影响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对于“你的衣服真漂亮”这样的称赞话,*人大都答“哪里,哪里”,而西方人则高兴地答道:“Thank you”。如在课堂上*教师比较正式,注重教态;而美国教师则比较随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化中的等级意识和美国文化中的*等意识。

      2.中西价值观念差异导致中西人们对英语中某些词义内涵理解的不同,甚至在语言交际中不能相互沟通。西方文化特点是个人价值至上,“Individualism”是英美人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实用主义”的人生观支配着大多数美国人,因而有“在爱情和战争中,采取任何手段都是可以的”(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这对于“礼仪之邦”的*人来说非但接受不了,甚至会感到这种为人态度是可怕而不可取的;而汉语中的“自以为是”“自负”都带有贬义色彩,“Individualism”被认为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三、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体现在语用差异上

      1.文化行为差异。我们设想一下外国人学*汉语的情况。外国人要学会正确使用“我说一点肤浅的意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这样的句子,除了需要语言本身的知识以外,还必须*得*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同样是接待顾客,不同国家的商店,营业员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

      *:你买什么?日本:いらっしべいませ。/欢迎光临。美国:Can I help you? 反映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规则:*的`营业员接待顾客纯粹从买卖的关系出发,日本的营业员把顾客当客人,美国的营业员把顾客当作要帮助的对象。

      2.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和交际模式

      在*对道谢的答语常是“这是我应该做的”,但如直译:“It''s my duty to do so.”就不恰当了,对方可能误解,以为你是不情愿帮助他的,应回答:“my pleasure.”*传统上以家庭为本位,而西方以个人为本位,这是不一致之处;*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西方有“East, West, home is best”,这却是一致之处。上课迟到了,*人须敲门,喊一声“报告!”允许后才走进去;英美人则不同:If one is late for class in UK or the US, one should go in as quietly as one can and take a seat.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听美国人说:“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就以为是正式邀请,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句客气话。正式邀请比客气话要具体的多,一般来说邀请需要包括时间地点,如:“Come over for dinner next Saturday night.”是明确的邀请。

      四、成语谚语*语文化差异

      学*外语难免要接触到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是一个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成语谚语可找到对应的汉语,有些本身已为汉语吸收,有些可直译而不会构成理解上的障碍,但更多的是由于汉英文字的巨大差异和文化传统迥然不同,很难找到适当的汉语译法,译文难以做到形、声、意、神完全符合,这就是文化差异使然。

      例如: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很像汉语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汉语谚语另有一层寓意:小错误不及时纠正最后会出大错,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英语谚语只说明一个事实,一种态度;小失误也是失误,差一毫米和差一公里一样。Gilding the lily似乎与“锦上添花”意思相*,其实相差甚远。此处英语谚语的意思倒*似“画蛇添足”,指对很完美的东西作不恰当而且过分的修饰,表示不赞成这种弄巧成拙的做法。而“锦上添花”是比喻好上加好。

      文化中的*语,*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的构成整体意义。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不肯轻易改变主意”,在汉语中说“犟得像头牛”,在英语中说:“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骡子)。*人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英语却说“Two hands are better than one”;*人说“不称职”,地道的英语却是“Be not worth one''s salt”,此说法源自古罗马。古罗马把盐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一起作为官饷发给士兵,英语的salary(薪金)一词就是来自于拉丁文的salarium (盐)。所以,“白挣钱不干活”就可以说成“Be not worth one''s salt”。又如*一些汉语缩写词,如读者不了解其文化根源,社会背景,就会不知所云。

      可以看出英汉*语谚语差别十分明显,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文化障碍,甚至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总之,*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我国正面临世界多元文化的撞击,其中仍将以西方文化(欧洲及北美文化)为主要的文化源。无庸置疑,中西文化交流的扩大和深化必将进一步使*更加了解世界,也必将令世界更加了解*。著名的学者McLuhan 曾以“地球村”(Global Village )一词形容当今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正是当今地球上时空的紧缩,使得跨文化差异的学*和研究更为迫切。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本身的传授,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阅读全文]...
  • 显示器大小的查看方法

  • 方法
  • 显示器大小的查看方法

      大家用一键重装系统软件安装好系统后显示器屏幕很小、显示效果不清新等情况,这时候请大家稍安勿躁,这不是系统问题也不是你显示器问题,一般在正确安装好显卡驱动后,调整下分辨率即可,电脑显示器的大小怎么查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显示器大小查看方法,欢迎阅读。

      显示器大小查看方法一:

      用鲁大师查看,方法,在“硬件检测”下,选择“显示器信息”,然后在其右侧,就能看到“屏幕尺寸这一项”。

      显示器大小查看方法二:

      用驱动精灵来查看,方法同样,在“硬件检测”下,选择“显示器信息”,然后在其右侧,就能看到“屏幕尺寸这一项”。

      可以直接用测量方法测得屏幕尺寸大小,测屏幕的对角线,不包含边框,用皮尺测量,测得数值以厘米为单位,然后换算成英寸(1英寸=2.54厘米cm)。

      例如对解线为48厘米,则48/2.54=18.8976;取整为:19英寸。

      CRT显示器的尺寸:常见的有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0英寸等。

      LCD显示器的尺寸:现在有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0英寸、21英寸、23英寸等。

      提示:LED液晶显示器标称的屏幕尺寸,就是实际屏幕显示的尺寸。而CRT显示器的尺寸,一般15英寸的显示器,其可视范围在13.8英寸左右,17英寸显示器,其可视范围在15~16英寸左右,而19英寸显示器,大约在18寸英寸左右。

      方法一:

      1、桌面点击鼠标右键,打开“屏幕分辨率”选项;

      2、点击“多个显示器”下拉列表,选择“扩展这些显示器”点击“确定”保存设置即可;

      3、设置好之后在win7 64位纯净版上打开PPT,将PPT窗口往笔记本显示屏的边缘拖拽,它就自己跑到外接显示器中去。

      方法二:

      1、“多重显示”设置在分辨率设置窗口中选择,也可以通过按“Windows+P”快捷键来快速切换;

      2、win7旗舰版和之上的以上版本具有多显示器支持的特性,目前很多的笔记本电脑其实都有VGA端口,因此我们只需要把显示器连接至VGA端口,那么就能够自动对新显示器进行检测。

      按照上述方法操作便可成功拓展显示器屏幕,只需要简单让显示屏观看效果变得更加清晰,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动手设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大家用一键重装系统软件安装好系统后显示器屏幕很小、显示效果不清新等情况,这时候请大家稍安勿躁,这不是系统问题也不是你显示器问题,一般在正确安装好显卡驱动后,调整下分辨率即可,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检查显卡驱动是否正常:

      桌面右键“我的电脑”-“管理”-“设备管理器”-“显示器适配器”,没有问题则下一步;

      第二步、设置本机最佳分辨率

      win8系统、win7系统:桌面空白处右键-屏幕分辨率,根据显示器外形大小以及显卡最佳分辨率选择适合的尺寸

      ×p系统:桌面空白处右键-属性-设置-分辨率大小

      22寸的显示器使用16:10的比例最佳分辨率是1680×1050,有少数22寸的显示器使用了16:9的1920×1080分辨率,22寸的显示器极少数使用1920×1200分辨率;19寸显示器最佳分辨率一般就是1400×900,显示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接受范围。

      显示器种类和比例: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屏幕的长宽主要有四种比例,5:4、4:3、16:10、16:9前两者为普屏,后两者为宽屏。

      常见的不同尺寸的'屏幕对应的最佳分辨率(同样的尺寸,显示器不同,最佳分辨率也可能不同)

      19寸显示器:1440×900(16:10)

      20寸显示器:1600×900(16:9)1600×1200(4:3)

      21.5寸显示器:1920×1080(16:9)

      22寸显示器:1680×1050(16:10)1920×1080(16:9)1920×1200(16:10)

      23寸显示器:1920×1080(16:9)1920×1200(16:10)

      23.6寸显示器:1920×1080(16:9)

      24寸显示器:1920×1200(16:10)1920×1080(16:9)

      26寸显示器:1920×1200(16:10)

      27寸显示器:2560×1440(16:9)

      30寸显示器:2560×1600(16:10)

      各壁纸分辨率对于的最佳显示器尺寸大小

      1440×900壁纸:适用于17寸、19寸的宽屏液晶显示器。

      1680×1050壁纸:适用于20寸、21寸、22寸的宽屏液晶显示器。

      1920×1200壁纸:适用于23寸到28寸的宽屏液晶显示器。

      2560×1600壁纸:适用于30寸宽屏液晶显示器。

      1600×1200壁纸:适用于20寸4:3普屏显示器。

      当然我们在日常是使用中对于壁纸图片的大小限制是没有那么明显的,一般只要不是以很小尺寸的用户大屏幕,基本都能够达到一个清晰度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补充资料:

      根据19寸屏幕的默认最佳分辨率分2种,1920*1200(16:10)和1680:945(16:9).你的屏幕适合哪种需要看你的屏幕到底是什么比例的.

      然后就是看一眼在你可选的分辨率下面有没有以上的2个选项,如果没有请正确安装显卡驱动。

      如何安装显卡驱动请看:显卡驱动与分辨率设置

      下面解释一下屏幕的分辨率应该设置多少最佳.首先请确认自己的显卡驱动安装正确,否则无论如何也不会正确识别到液晶显示器能够识别的默认最佳分辨率的,顺便说一下液晶显示器只有在默认的最佳分辨率的情况下才能显示出最佳的效果的.

      一、显示器屏幕屏幕比例

[阅读全文]...
  • 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比较论文

  • 文化,礼仪
  • 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比较论文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以下是小编整理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比较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1.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长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2.餐饮礼仪的差异

      *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位比男宾客的*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3.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就拿餐饮方面举例。现在*饮食市场上洋快餐和西餐占了很大的比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和接受这些外来食品。麦当劳几乎代表了一种文化时尚,成为美国文化在餐饮领域的标志。与此同时,法国的贵族文化,英国的绅士文化也随着饮食而涌入*。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不仅带来了蛋糕、面包、鸡尾酒等西式菜点,也带来了西方一些先进的制作工艺和饮食方法。这些都为古老的*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我国悠久而灿烂的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餐馆,*菜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与喜爱,比如北京烤鸭俨然已经成为外国人心中的地道美味。

      但是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骛,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地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摘要:本文将在大量的事例的基础上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差异的来源以便大家能更好的学*和掌握这些差异.以便更好的工作和学*。

      关键词:文化背景 价值观 *等 个体

      一、由文化的背景影响的文化不同

      *和西方人之间的文化不同的理由之一是文化的背景。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孔子思想,道教和其他的观念学。当发展的不同观念彼此碰撞时, *文明的基本结构建立了起来。 然后孔子思想变成*哲学系统的基石。 孔子思想的中心思想是仁的德行。 仁是什么? 仁有各种不同地翻译如仁慈,善意和人性。 简而言之,仁意谓爱。 它已经形成而且成形为*的文明而且发挥极深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二千年来作用在了几乎四分之一之上的人类。

      二、*和西方人之间的文化由不同价值引起的

      *价值的观念是时常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被放在有方价值的反对派之内。 因此, 决定于人们如何定义西方价值。现代的西方价值系统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开始, 而且把它说成是社会的基准.通常的在那期间欧洲人遵守这个价值。 西方价值的核心是个人主义。*价值的核心有和孔子思想的一些关系。 孔子思想的原则在人类关系的道德个性中是发现为孔子为他的疾病和邪恶提供了解决。 那就是众所周知的人的五关系: 统治者-部长 , 父亲-儿子, 丈夫-妻子 , 年长者-弟弟和朋友-朋友。 这被解释为应该有爱在父亲和儿子 ,在统治者和部长之间应该有正直责任感, 区分在男人和妻子之间注意行为,在朋友之间应该有信心。"在封建制度超过二千年期间,统治阶层用这关样的关系去安排每件事物, 然后形成了一个阶级社会。 在这种社会中,一个部长要忠贞他的统治者,一个孩子对他的父母尊敬。 结果是人性被疏忽而且人没有*等。

      不同于*的是, 在文艺复兴方面时期的英国, 人开始强调人类的尊严而且强调现在生活的重要, 他们宣述男人不只有权利的拥有者,完美人的信念充满他们的生活, 而且也有能力使自己更加完美而且运行奇迹.这是人性的基本。

      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提及教义,个体的权利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重视的东西。 大多数的西方人相信每个人有他自己的身份和个性, 应该被辨认出而且承认。 因此, 一不能够不了解个人主义的人不能包罗万象西方人和他们的民族。 由对个人主义的认识,我们能了解西方人如何定义家庭,友谊和隐私.个人主义的'核心是追求个人的成就.在基督教传统中,个体对社会和上帝是重要的. 个人主义从他们的祖先已经被传递下来。 因此,对西方人,个人主义不是自私。他们强调个人主义如此的很多以致于他们相信无法示范个人主义的人一定有毛病。 他们喜欢句子" 天助自助者。"然而对*人,”个人主义”那个字如自我主义一样的贬义, 因为表现出自私。 在传统的*信念和在孔子思想中,集体主义被感激。个人主义强调合作,在团体成员或个别成员之中成功是由于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或一个社区的职员集体努力的结晶。 个别利益为集体利益的牺牲被*人高度称赞。

      四、西方家庭主张*等

      丈夫和妻子通常有*等的发言权, 虽然在特定的情况下,在孩子的问题上,也有一张选票的时候。 家庭成员被视为朋友和他们每日的生活是*等。 在西方人中,大多数的老人不和他们的孩子或亲戚居住在一起。 如果在金钱充足的情况下他们自己居住或他们将会在其他的老人居住的地方中买房子或公寓。因为年轻人代表希望, 能帮助他们制造一些方面的积极改变生活。 因为他们将得不到老人的荣誉,尊敬或注意,所以他们不喜欢变老。在*情形是不同的, 哪里大多数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容易一起居住,而且年轻者应该尊敬和服从老人。 因为人相信一个老人是明智的充满经验的人,通常,老人接受荣誉,特权和满足。家庭成员支持仰赖彼此,他们要将忠贞展示给家庭成员看而且示范有品德的行为,以免全部家庭成员丢脸。 " 脸 " 的意义应该关于增益家庭的社会地位的损失看, 不仅仅个体。那是说*文化有个体的生活和行为性质更强调集体的质量。 一般而言,华人跟西方人比起来有一个较强壮家族感荣誉。

      五、民族主义

      第五个理由是民族主义。 因为远古的* , *的国家形式也是由汉族独自建立地。 我们说的社会礼仪标准也是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独自建立地。 汉族在历史上通常和他们的祖先生活,在工作期间和社会的连络用语言表达。只是表达一个微小的行动就能表明一些意义敏感的意思。当你说一半批评或仅仅说一些事物的时候,人们能了解什么。

      你想要说。如此当他们表达他们自己的感觉时候,人们不需要说出他们所有的意图。 在西方人中的时候, 举例来说例如美国是一个有超过二百年历史的移民国家。 然而,美国人一定清楚地表达他们想要的和需要的。 只有这样听话者才能很好得了解。 因此他们的语言一定说出他们必须说的。

      参考文献:

      [1]《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杨*泽著 国外外语教学 1995(1)

      [2]《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陈 舒著 国外外语教学 1997(2)

      [3]《语境与语用能力》刘绍忠著 外国语 1997(3)

[阅读全文]...
  • 中西方文化差异

  • 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即是指因地区异同,各地区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异同而产生的差异。霍夫斯坦特认为: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中的人们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区域或国家的这种程序互有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可分为五个维度: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避免(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男性度与女性度(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Long-Term Orientation versus short-term orientation)。

      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 ”。因此,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通用25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对于中西文化,在具体事例上,我们不免会发现许多差异之处,例如:

      别人赞扬时,*人谦虚西方人感激;

      做饭做事,西方人总是弄清几斤几两几时几刻,*人多用少许、片刻之类的词;

      餐桌上,*人劝客人多吃多喝,西方人则尊重客人个人权益,不督促不强求;

      烹饪上,*人注重色香味等菜肴的形式美感,西方人更多注重食物的营养;

      *人吃饭时围成一桌共同吃,西方人则将食物分成每人一份;

      美术上,西方人求真,*人求神;等等。

      *人实践含蕴理性西方人理性指导实践。所谓理性,指人用正常的思维对事物进行思考后做选择,能够说理性就是逻辑在具体事物上的应用。而逻辑的总结在于我们先验的思维本事和经验的总结。实践是广义的行为和做事。大致的,理性指导实践要求西方人凡事以事实为重,以逻辑为准则,以概念为单位,一个体为本;实践含蕴理性要求*人凡事以和气为重,以实际具体情景为准,以感性认识为美。*人有服从性,西方人重视自由*等等。西方和*的原始社会是没什么差别的,人口很少,生产力水*低,生产资料公有制,以亲族关系为基础,对社会的控制则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

      但之后随着生产力水*的提高,出现产品的剩余,贫富分化和私有制,共同分配和共同劳动的关系被破坏,被阶级社会所代替的时候,中西两方的社会就有不一样了。阶级社会以奴隶制社会为主。世界各地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形式不尽相同。

      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制,全部的国家权力在形式上属于世袭的君主。

      西方的希腊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主要由奴隶主和自由民参加的“人民大会”选举和抽签产生公职人员。古罗马和斯巴达实行贵族制,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古罗马)和长老会议(斯巴达)掌握重要权力。抑或是其他的一些制度。对这种制度的不一样作原因上的思考,我们显然看到了地理环境在其中的作用。欧洲的古礼貌多处地中海沿岸,其特点是岛屿众多,充斥着海岸线,而各岛屿上的劳动产品容易有地域局限性,于是人们较喜欢于各个岛屿或半岛之间进行原始的经济贸易,地中海*静的水面恰有利于航海的进行。

      然而又因为其岛屿半岛众多,各民族各部落占地一方,以水相隔,占岛为王,划清界限,所以不利于被某个民族统治侵占,所以各地进行的是*等的贸易交换。

      贸易的*等依靠于人们地位的*等,人们思维观念的*等,为了维护这种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于是就产生了凌驾于个个部落和氏族的法的*惯之上的雅典普遍适用的民族法”(马恩选集)。于是这样的生存方式有利于实行民主制,即便没有实行民主制,民主的思想亦容易被理解。希腊城邦制度是欧洲历史的开源,也正是这种生存方式的代表和真实写照。进而,“城邦生活中将普遍性的法律确立为不可动摇的圭臬的做法,使希腊人养成了一种把抽象的原则看得比感性的生活更加具有本质性的思维*惯”(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由此我们能够看到了,地理环境影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影响思维*惯,当然了,思维*惯进而影响了文化。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人更看重团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我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齐,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团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期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只是人民授予,让*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经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一样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一样,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一样的特点:西方重契约,*重人伦;西方重理智,*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经过先贤的教诲和学*提高自我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当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经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我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能够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能够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并且*的古代礼貌,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礼貌,“农业礼貌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礼貌,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礼貌,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并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礼貌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等为处世原则。

      2、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三、结语

      不一样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一样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一样地域、不一样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日,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一样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一样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人十分注重形式,所以对于菜品的要求就是色香味都要“上道”,并且餐具方面*人*惯使用筷子,因为其灵活轻巧的特点也让它一向流传至今。而西方的人们则比较看重实际,对于食品的外貌要求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的菜品也相对简单和单调,在餐具方面则喜欢使用刀叉。

      在文化观念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一向讲究和谐的观念,主要表此刻人与人以和为贵,人与自然以顺应为主,主张合乎天道,孟子也提出,人类的很多活动应当在不影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古往今来的很多人也愿意依附自然,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则比较注重理性,主张从本源出发,要从根本上认识世界,要善于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进取的改变,所以,西方的思维更多着重在改造世界并使其适应人类方面。所以,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也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在保密方面,西方人比较尊重人权和个人自由,所以不会窥视和传播别人的保密和秘密,对此,他们认为,热衷于别人保密的人事不道德和令人厌恶的。而东方的人们对这个没有那么敏感,相反,很多人对别人的保密还会有一些莫名的兴趣,总喜欢打听和讨论,甚至有的还会把别人的保密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用以寻找话题和娱乐消遣,其实这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一种愚昧。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们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虽然看重学*,可是大多数都是为了一张文凭,并且很多单位在人才的取向上也对文凭有着要求。在求知上也比较死板,*惯于循规蹈矩死记硬背。而西方在这方面则截然不一样,他们注重的是个人本事,所以对于文凭也没有很多硬性要求。在求知上西方人提倡的是创新和批判本事,要求学生善于创新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本事,这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多来自西方的国家的原因。

      在竞争方面,*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所以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也十分深入人心,尽管此刻很多领域竞争都十分激烈,可是从观念来看,儒家所表达的竞争是不道德的说法,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必须地位。而自古以来的小农意识,也使得*式竞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对手打倒,这种观念必须程度上也会阻碍*的发展与提高。

      而西方人的观念则与这大相径庭,他们认为竞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部分,竞争才会出现人才,经济才能在竞争中快速发展。而西方人也认为竞争是能够让人与人共同发展的,应当公开公正的竞争,很多突破性的成就都是在竞争中完成的,所以,西方人的看待竞争的方式,也会必须程度给他们的发展和提高带来动力。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得的本事与*惯。”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必须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必须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此刻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

[阅读全文]...
  • 三字经与千字文的差异

  • 三字经与千字文的差异

      在我们*凡无奇的学生时代,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与千字文的差异,欢迎大家分享。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国传统开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经》为首,称为“经”,以《千字文》垫底称为“文”。当然,在文字难度、知识水*、文学素养等诸方面,《千字文》要求高。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和文化素养,对《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从时间上来说,《千字文》成文于六朝时期,出现的最早;《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明清时期才流传开。

      在教学的顺序上是《三字经》第一,《千字文》最末。其中的道理,一是先简后繁,这很好理解;二就是“经”与“文”的根本区别。经者经舆大道,是天下车马行人经行的必由之路,引伸义就是规律、原理、原则与方法。自古以来,圣人的书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恒常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三字经》既敢称为经,而且被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三字经》则不然,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但《三字经》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因此“三百千”中最难理解的是《三字经》,最难讲的也是《三字经》,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仅仅凭借文字是绝对无法理解经义的。相反,随着阅历的增加与人生经验的积累,对《三字经》的理解会越来越深,以至越到晚年越喜欢《三字经》,这也是为什么来听《三字经》讲座的老年人很多。

      与《千字文》同理,《三字经》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文化史,但《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清人王晋升就称《三字经》是“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清人贺兴思称其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也”;*人章太炎也称赞《三字经》“其启人知识,过之《急就章》与《凡将篇》之比矣……今之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蒙学读物都是四言的,也就是四个字一句,例如《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四言,四个字读起来不上口,小孩子不容易唱颂。《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的特点,所以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很早就传到了日本与韩国,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三字经》被译成俄文流传到俄国,此后陆续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1990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可见这部书早已不属于*人专有,它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我们作为《三字经》故乡的同胞,今天不但不会背诵《三字经》,有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读过《三字经》,为此你将给自己下一个什么样的评语呢?

      此次我们讲解《三字经》的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千字文》。《千字文》讲座是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体会文义。《三字经》讲座则是直剖经义,辅以文字,以经义为纲,文理为目,纲举目张,文义也就自然现前了。

      《三字经》全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独立的中心,但六个部分又合成一个整体,似江河之水风气浪涌,层层推进,在编排顺序上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这是我们在学*之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三字经》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古代儿童的必背读物。

      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期,*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2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作者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王应麟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在*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shǔ)稷(jì)。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shān)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páo)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阅读全文]...
  • 浅析汉英语言差异

  • 语言
  • 浅析汉英语言差异

      语言的口头表达形式先于文字产生,由于这一表达方式的瞬时性,使得其表达信息无法保留,人类又为语言赋予了具体的形式化表达,于是文字产生。下面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汉英语言差异,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

      语言,同时作为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自然会存在与文化对应的差异性。从词汇、句法、篇章等方面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表征差异加以分析。对隐藏于两种语言表征差异背后的中西文化的不同做了尝试性探究。指出在外国语言的学*过程中,对相应文化的了解与领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跨语言交流,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

      论文关键词:

      汉英语言;文化;差异;表征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产生和演进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董广杰1999:14)。”多样性的语言存在于多样性的文化之中,这种文化的差异,就可以通过语言,尤其是语言表征结构的不同,而得以体现。本文就是分别从语言的各个表征层面——词语、句法、篇章,对汉英语言的差异做出分析,从而探究隐藏于语言差异之中的中西文化的不同,进一步通过分析这一差异,以期为母语是汉语的英语学*者的语言把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一、汉英语言的差异

      分属不同语系的汉英两种语言,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与背景都是迥异的,在语言表征的各个层面,也自然会存在相当的差异。

      1.词汇的差异

      (1)文字。

      语言的口头表达形式先于文字产生,由于这一表达方式的瞬时性,使得其表达信息无法保留,人类又为语言赋予了具体的形式化表达,于是文字产生。汉字造字的特点是表形表音表义,汉字的象形文字是二维的,最大限度的利用了*面介质的维度。汉语中的意义是从单个文字,再向词汇、句子直至篇章扩展的。

      相比之下,英语作为字母文字,单词是一维的,26个字母拆开没有任何意义,一个单词只能从开头到结尾将所有的字母读一遍才能知道整个单词的意思。字母文字也有些词也采用类似的构词方法,比如后缀前缀的使用,但总体来说,英语表达一个新事物,更趋向于造一个全新的词,而不是使用音形义的组合。

      (2)词汇。

      汉英语言词汇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应用方面。抽象名词的使用,在英语中比在汉语中要经常得多,其数量也较多。英语中表示动作或特征的名词,即名词化的动词和形容词不计其数,如conceptualization、modification,wisdom等,这样形成的抽象化名词,在英语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甚至在英语中,抽象名词的使用,成为比较正式和规范的文章行文的一个特征。而这种情况在汉语中要少见得多。

      汉语中的抽象名词,在形式上往往与形容词动词等没有区别,更多的是一种理解上的不同,这依赖于语境和交流者的表达意图。如“正确”这个词,在“他是正确的”和“正确是相对的”这两个表达中,分别是形容词和抽象名词两种词性,没有英语中“correct”和形容词名词化的“correctness”这样的区分。而这种词汇层面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与汉英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有关。

      2.句法结构的差异

      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1)形合和意合。

      英语是形态语言,词语和句子的结构关系和思想表达,是通过语言形态变化和语言的形式手段来实现。句子成分之间必须要由连词、介词或关系词相连接,语言间逻辑性较强,强调各成分间的从属、*行、修饰及对比关系,是一种重形合的结构。而汉语则以思维直接外化于语言的方式表达思想,是一种间接表达,所以是非形态语言,词和句是靠本身语义的贯通及对语境的依赖来体现其逻辑关系,成分间的辅助词也比较少,各部分间的所属关系也不会刻意体现,语义搭配的合理性决定其语义信息的准确性,是重意合的结构。“汉语是意和(parataxis)语言,结构松弛,形散而神聚,用词简洁……英语是形和(hypotaxis)语言,结构严谨。”(马秉义,2006)

      (2)静态与动态。

      英语是一种静态性语言结构,动作意义常由同源名词(这一点在词汇差异部分也有提及)或其他词类来表达,而汉语则有动态表达偏向,动作意义就直接用动词表达,所以动词使用频率较高。英语趋向于少用动词,而汉语则正好相反。其原因是英语动词的造句功能比汉语小得多。英语的动词受到严格的主谓关系限制,一个主谓关系中,只能有一个主动词,这种对动词的限制直接导致了动词名词化,即变动为静,既保留了动词的意义,又可以使句子精练、严密、客观。所以在英译汉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变静为动的情况。

      如:I am afraid I can’t teach you swimming. I think my little brother is a better teacher than I. 译为:恐怕我教不了你游泳,我想我弟弟比我教得好。这个例子中的teacher如果直译为老师,对原文的意思和汉语的*惯都不适应,所以转译为动词,其结果就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了。

      (3)树形与竹形。

      英语拥有很多形态变化用以表达各种语法关系,而且还有十六种时态变化,加之各类连接词及从句,所以句子结构错综复杂。英语句子的核心框架是主、谓、宾结构,所有句子都依此基础结构为基点向外延伸扩展,并不断附以各种次要结构,构成一种葡萄树状结构,即在短短的主干上接挂着丰硕的葡萄。

      而汉语无形态变化,所以只有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动作的先后顺利与语序对称,即先发生先被表达,后发生后被提及,形成了一种线性横向排列式的结构,某一意义或意群的叙述靠一系列的线性句法单位层层推进,逐步展开。这就像竹竿一样,信息内容是节节相通而延续下去。

      3.汉英语言篇章结构差异

      (1)角度与篇章铺陈的思维。

      汉英语言在行文中阐述观点时的人称用法是不同的。在杂文,评论中,英汉文章都用第一人称,但汉语文章则大多用第一人称复数,即“我们”,英语文章中这样的用法明显少于同题材的汉语文章。而在篇章论述时的思路铺陈方面,英语是直线型;而汉语则属螺旋型。所谓直线型(linear),即段落呈直线型展开,先有主题句,后接自然衔接的例证句,而后收尾;或与此相反,先有例证句,最后以主题句收尾,其间不附加任何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所谓螺旋型(spiral)是指作者不直接论证段落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论述,从各种间接角度来说明问题。另外,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它突出的是主语;除省略句外,每个句子都必须有主语。而汉语则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它突出的是主题而非主语。汉语篇章中某些句子的主语有的可以省略,有的必须省略,否则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别扭。

      (2)汉英语篇的衔接差异。

      就句(包括完整句与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而言,英语与汉语所用的方法与手段也有所不同。就像上面讨论的,英语语法比较严密,是重形合的语言。这一点体现在篇章中,就是各个句子、语段或段落通常由一定的功能词,如and,but,if,as,therefore,when,however和某些特定短语、分句等相连接起来。

      这些功能词表示不同的功能或意念,如因果、比较、转折、让步、条件等等。在主从复合句中,各分句主次分明,从属分句须由主从连接词引导。在并列句中,并列的分句则用并列连接词或分号、逗号相连。而重意合的汉语,一些句子或分句有时不分主从关系,而只是并列在一起,通过意义连接起来,功能词或连接短语用得较少,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往往都会有这样的现象。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西语言表征不同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因此,研究文化的差异,从语言表征的不同入手,或许不是惟一的手段,但一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中英两种语言,能看到以下中西文化的不同。

      1.词汇

      词汇应当是语言各要素中与文化关系最为紧密的一项,民族的性格和思维特点,可以由这个民族所使用文字的特点体现。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包括重整体,重综合,重含蓄等。(董广杰1999:15)这一点正好被完美地反映在*人的文字形态上。*汉字,正如*建筑一样,讲究*衡对称的美感,布局均匀,格调圆满,每个字都体现出和谐之美,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我们再把目光投入西方。

      重视自我,是西方文化和西方民族意识中很重要的一点,可以说,西方是个人主义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自然孕育出个人主义的文化,其强调的是吾生而独立,生而自由,生而*等,生而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生而具有存在的价值。这一切反映在英语语言中,就表现在英语字母没有意义,只有大写的“I”有意义。每个字母都是存立独在的个体,只有经过不同方式的组合成单词,才会具有意义。

      2.思维

      *人的综合分析思维,注重直觉和具体思维、重悟性、重整体,因而形成一种强调意流的思维定势,而这种思维,却相对忽视了对逻辑的形式论证考量。反观西方,其重逻辑思维、重理性和抽象思维的定势,则比较强调以实证为基础的形式论证和社会规约,因而形成一种理性思维定势。

      这一切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则如上面讨论过的,汉语喜欢用动词,形容词等具体性的词,而英语倾向于用抽象名词表达同样的内容。在句法和篇章上,汉语文章主要靠意合方法衔接,强调归纳,所以“得意而妄言”,“言有尽而意无穷”等思想,一直是*文人墨客所崇尚的写作理念,故而也同样成为*人表述思想的风格。而英语靠形合的手段衔接,演绎推理的思维在篇章上也展现无遗。

      3.重个体与重群体的差异

      *传统哲学以人为中心。不论是孔子的“天地之性,人为贵”还是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都强调人的首要性。*人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万物相生相克,有机联系。自古以来,汉民族就把自然与人看成是一个和谐而有机的整体,即所谓的“天人合一”。群体文化,是*的人文精神的一贯主张,这一主张,自然引发了对集体观念,和社会人格的推崇,而反对个体人格及个人主义。

      含蓄,往往体现在*人的说话与文章之中,经常是从很远的相关外围问题入手,先做充分的铺垫,之后才进入主题,这样才觉得够谦虚,够儒雅,不唐突、有余地。人的主体意识和重要性,在*人的意识中是相当强的,而讲英语的西方民族从最初就把自然界置于与人对立的位置,使自然界成为被人所改造、征服的对象,西方思想中,人生来就是要认识自然、统治自然的,人是主宰世界的万物灵长。

      个人价值由可独立于群体的自我而体现,个人价值被置于整体之上。他们更加重视客体意识,思维的目标往往指向外界,探求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另外,在*,古代社会强调的是国家、皇权的权威;现代社会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和集体的力量。而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见一直是被弱化的。这种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是汉语喜欢用人的词做主语,而英语则趋向于用非生物的词做主语。在语篇结构中,叙述视角喜欢用第一人称复数。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汉英两种语言在词、句、篇各个层面表征差异的分析,及由此进一步的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浅析,不难看出,文化的差异,可以从其载体与构成的语言的差异进行探究,而语言的不同,又可以从文化中找到证据与根源。将这一点运用到外国语言的学*中,通过对脱胎与本族文化的母语,和衍生于异族文化的外国语,二者之间的不断地对比、比较进行语言学*,可以想见,在学*效果上必定是事半功倍的。所以,作为外语学*者,对外语所在文化的了解与把握,同样是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样是评判跨语言交际能力一个重要标准。

      一、文化与翻译

      1.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区域特质和风貌的反映,是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起源、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中原文化起源于农本,以佛教和道教为主的宗教信仰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造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强调整体与贬抑个体的文化。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起源于游牧和渔猎,人们与动物斗争,与同类竞争,以求生存,所以开放与尊重个体是西方文化的主要特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了语言的差异性,不同语言的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能否顺利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更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同时,虽然中西文化差异巨大,但人类的思想感情相通,且基本需求一致,所以文化也呈现许多共性。

      2.文化与翻译。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 - 句子

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 - 语录

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 - 说说

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 - 名言

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 - 诗词

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 - 祝福

显示对比差异很大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对大四毕业生的祝福 幼儿园开学的祝福语 辞旧迎新的祝福语 祝福健康的歌曲 调皮的祝福语 店面开张祝福语 黑白羽翼金龙祝福 祝福类的歌曲 对舞蹈学校的祝福语 轻松筹祝福语 孙红雷生日获祝福 2018狗年祝福语 搞笑周末祝福短信 考试搞笑祝福语 明信片祝福语朋友 祝福朋友结婚的图片 祝福家庭和睦的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简短 新年祝福ppt 祝福幸运的话 给女朋友的高考祝福语 古风结婚祝福 四样礼祝福语 送给家人的祝福语 英语婚礼祝福语 对老妈生日快乐祝福语 结婚数字祝福语 给外甥女生日祝福语 夜场祝福语大全 祝福新人四字成语 母亲节生日祝福语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