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文良先生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印文良先生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印文良先生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印文良先生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
其一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其二
郊野桑枝招展,柳丝繁花装点春的容颜,风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过墙垣。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疑疑惑惑,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
诗意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第一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第二首诗中,作者将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最后所写午梦残破颇有“梦里不知身是客”意蕴。
赏析
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第二首的佳处,乃在作者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都被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此二诗前一首于着力处见功夫,后一首却于*淡处见火候。必两首连读,始能察作者谋篇之妙。只选一首,似不无遗珠之憾。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古诗文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古诗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音乐学校)里曲子的名称。
赤县: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介绍战国末驺(zou邹)衍的说法:*名曰赤县神州。
百年魔怪舞翩跹:1840年中英*战争时起,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侵入*。他们和他们的走狗在*横行霸道,好似群魔乱舞。
人民五亿:五亿各族人民。
一唱雄鸡天下白:此句是由“雄鸡一声天下白”演变过来的,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致酒行》。原句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于阗:新疆吾维尔自治区西南部县名,1959年改于田。当地人民以能歌善舞著名。这里借指新疆文工团所表演的音乐歌舞节目。万方:古人称国族为方,《易经》有"鬼方"。乐奏:1958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诗词十九首》中误植为《奏乐》。
兴会:兴致、兴趣。
译文:
旧*的天黑夜茫茫,一百年来妖魔鬼怪肆意狂欢,五亿各族人民却无法团圆。
雄鸡终于高鸣祖国得了光明,东西南北尽歌舞其中还有新疆人,诗人们欣喜唱和兴致无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旧*的黑暗现实、赞美新*民族大团结的史诗,是旧时代结束、新纪元开始的雄伟钟声。全词首先从联欢晚会的热烈景象触景生情,联想到旧*的悲惨情景;然后笔锋转而颂扬国庆晚会上的浓烈气氛,喻示了新*各族人民大团结、共创繁荣局面的美好前景。
上阕是对旧*长期黑暗统治的揭露与批判。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气呵成,不容停顿。这是从1840年*战争以来到**前夕百年历史的沉痛概括:暗无天日,群魔乱舞,人民受苦。“长夜”,是100年的.漫漫长夜。“难明”,多少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也难以掀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魔怪舞蹁跹”,这是指帝国主义和国内*派及其卵翼下的种种黑暗势力沆瀣一气,张牙舞爪,为所欲为。人民“不团圆”,既有无法幸福美满,又有各族人民不能团结一致、和睦相处之意。
为此我们可以沉浸在百年历史的回忆中:1840年的*战争,1856年的第二次*战争,1883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列强对*的侵凌,掠夺接连不断。国内的*派有清王朝、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相继统治,盘剥人民。这是一幅历史的长卷,显现*百年历史的沧桑;正是内外*派的压迫和剥削,造成了各族人民的苦难。
然而,历史总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百年魔怪”的对立面是“人民五亿”。人民不能忍受“魔怪”的欺压,奋力反抗。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百年历史中,最为鲜明的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1921年**成立后,更成为砥柱中流,领导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战争。涓涓细流归大海,人民终于战胜“魔怪”而胜利,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一唱雄鸡天下白”。
下阕,诗人的思路返回到了眼前盛典上的欢乐场面。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国庆节,表现出了人民欢乐、祥和、幸福的新生活,展示了新*光辉灿烂的前景。“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倒装。雄鸡一声长鸣,报道*大地已经天亮了,而“唱”字更高亢、激越,仿佛是从人们心底喷出来的激情,道尽了人们摆脱漫漫长夜、迎来红日曙光的欢乐心情。说明**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是伟大的,从建立工农武装,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战胜利到**战争的伟大胜利,最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昂首看天,觉得天格外晴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喜悦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万方乐奏有于阗”,用眼前之事表达人民的欢乐、各民族的大团结,与“人民五亿不团圆”对照。于阗,古代西域国名,这里代指新疆歌舞团。“万方”,四面八方,指全国各族人民。新*成立,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欢欣鼓舞。他们以绚丽的舞蹈、谐美的歌唱表达自己的心声。上片“百年魔怪舞蹁跹”,下片“万方乐奏有于阗”,正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欢乐的人民取代了横行的妖魔鬼怪,成为国家的主人。
“诗人兴会更无前”,这里的诗人不仅指柳亚子,也指诗人自己,更泛指全国的文艺工作者,诗人的兴致是以前所没有的。一方面说明诗人应感知新生活、歌颂新生活,是对包括柳亚子在内的文艺工作者的肯定与勉励,另一方面说明诗人坚信未来的*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伟大和壮丽,坚信新*的繁荣昌盛、安定团结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首词上下两阕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极其鲜明地写出了新旧社会天上人间的反差。上阕写旧*,下阕写新*,而上下两阕又互相呼应,作者以旧社会的黑暗反衬新社会的“天下白”,以群魔乱舞反衬各族人民的欢庆歌舞,以旧社会的四分五裂反衬新社会的民族大团结。这样强烈的对比不能不震撼人心。
拓展知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各民族人民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在1950年10月1日国庆一周年之际,*大陆除*以外全部**,各族人民获得了新生。
10月3日,中央人民*举行盛大的庆典,全国158名各族*欢聚一堂,在中南 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献礼大会,各民族文工团表演了歌舞节目,*与柳亚子先生同*观看了歌舞晚会。柳亚子在*的鼓动下,即兴赋《浣溪沙》一首赠予*。次日*又步韵和了这首词赠与柳亚子。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拼音:
其一
máo yán zhǎng sǎo jìng wú tái ,huā mù chéng qí shǒu zì zāi 。
yī shuǐ hù tián jiāng lǜ rào ,liǎng shān pái tà sòng qīng lái 。
其二
sāng tiáo suǒ mò liàn huā fán ,fēng liǎn yú xiāng àn dù yuán 。
huáng niǎo shù shēng cán wǔ mèng ,shàng yí shēn shǔ bàn shān yuán 。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翻译: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 ,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字词解释:
⑴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⑵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⑶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⑷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⑸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6)楝(liàn)花:“二十四番花信”里的楝花,指的就是北方常见的苦楝花。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赏析:
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个人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章事。1074年(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熙宁九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五柳先生传》课文原文
《五柳先生传》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柳先生传
作者: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
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钉,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
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述说自己的丈夫:“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
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饮酒赋诗,满足自己的志趣,这不是成了生活在无怀氏、葛天氏时代里的人了吗?
赏析
古代人物传记通例,开篇先叙传主之姓名籍贯。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循此例,却有意同读者开了一个大玩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传主生于何时,长于何地,何姓何名,概莫能知,这位五柳先生简直是天外来客。唯一与传主身份产生联系的,只是宅旁有五柳树而已!
沈约《宋书·隐逸传》引《五柳先生传》且评之曰,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陶宅之旁广种柳树,可视为实录,此有陶诗为证。《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拟古》: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然作为一篇自况之文,五柳这一自然景观仅仅是陶渊明因以为号的触发点,却完全不能解释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的根本原因。钱钟书先生于《管锥篇》中指出: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正是针对世俗有感而发,意欲破除此种卖声名、夸门第之社会风气。
魏晋时代,门阀制度盛行。曹魏制订的九品官人法赋予了世家大族政治上的特权。朝廷于州郡设立中正,评定士人之品。中正由世家大族名流充任,同宗士人理所当然获得高品位。而品位之高下又直接与官职起点之高低挂钩。于是,世家大族累世公卿,高爵显位代代相因,形成一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贱族的局面。这种制度,延续到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代达到鼎盛,以致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姓族人,无寸进之路(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终东晋之世,朝廷权力一直掌握在王、庾、桓、谢四大家族手中,成为门阀制度高峰期的显著标志。
上层如此,士流趋鹜。族姓阀阅既成为进入仕途的根本条件,世家士子,视门第作铁饭碗,郡望作护身符,族谱作通行证,至于德、才二字,则完全退居次要地位。于是整个社会弥散着一种重门阀轻才德的社会风气。士人竞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刘知己《史通·邑里》),以炫耀祖宗荣光、托庇死人余辉为荣,成了一种社会流行病。
对这一世人司空见惯的现象,陶渊明冷眼观之十分不满。世与我而相违(《归去来兮辞》)这种不趋流俗的个性,注定了陶渊明与门阀之风的不调和。自传文《五柳先生传》中,郡望、门第、宗谱一概阙如,看似不合常规,其实是对时风世俗的反拨。自号五柳先生,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揶揄,对世族名士的一种调侃。陶渊明以不知何许人嘲弄了郡望之尊崇,以不详其姓字嘲弄了门第之高贵,以宅边五柳树嘲弄了地位之显赫,以不慕荣利嘲弄了官爵之矜夸可以说,陶渊明借以自况的五柳先生形象,完全是针对东晋门阀制度的崇尚自塑的,是陶渊明遗世独立清高绝俗的个性的一种外在表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五柳先生之名一出,知名晋宋并享誉后世,王、庚、桓、谢四大豪门虽然煊赫一时,而今安在哉!
当然,陶渊明不是天外来客,虽非名门望族,其家族渊源本也可作自我夸饰。其曾祖陶侃为晋大司马,祖父陶茂任武昌太守,父亲陶敏担任过中低级官吏而后归隐。陶渊明在《命子》《赠长沙公》《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等诗文中列举过这些事实。陶渊明的自述宗谱和士流的自我矜夸是不可相提并论的。陶渊明以辞官归隐的实际行动表现了自己的人生理念和人格价值,而五柳先生这一称谓,正明确地表明了诗人与世俗观念的彻底决裂。
《五柳先生传》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二、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1、注音。
(1)好读书(hào) (2)性嗜酒(shì) (3)造饮辄尽(zhé) (4)吝情(lìn)(5)短褐(hè) (6)箪瓢屡空(dān) (7)黔娄(qián) (8)俦乎(chóu)(9)衔觞赋诗(shāng) (10)民欤(yú)
2、解释。
(1)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
(2)不详:不知道。
(3)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4)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
(5)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6)或:有时。
(7)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
(8)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9)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预期。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0)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
(11)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屡空,经常是空的。
(12)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13)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14)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15)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16)俦,辈,同类。
(17)觞,酒杯。
3、古今异义词。
①造饮辄尽 【造】 古:往、到。 今:常用于“制造”、“创造”等。
②赞曰 【赞】 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
4、一词多义。
(1)以:①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 ②以此自终 (介词,凭借)
(2)之:①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②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严先生祠堂记
作者:范仲淹
先生②,汉光武之故人也③。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④,得圣人之时⑤,臣妾亿兆⑥,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⑦,归江湖⑧,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⑨,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⑨,阳德方亨,而能“以贵*,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⑾,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⑿,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⒀”
【注释】
①1034年,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因宫廷矛盾受牵连,被贬为睦州知州。此时正值46岁盛年,在任期内,做了不少好事,如兴办睦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龙山书院,兴建严光祠堂,并写下了《严先生祠堂记》这一千古佳作。
②先生:即严子陵,名光,东汉实会稽余姚人。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后被召到京师洛阳,任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于富春山。
③光武:即刘秀,东流王朝的建立者。
④握赤符:光武行至镐,有微贱时长安同舍儒生强华,从关中奉赤符奏上,光武因而即帝位。乘六龙:古代天子之马驾六马,因以“六龙”作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⑤圣人之时:适合时代潮流的圣人。
⑥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
⑦动星象:传说光武与严子陵共卧,子陵把脚放在光武腹上。次日,太史春天客星犯帝座甚急,光武笑道:“我不这与故人严子陵同卧而已。”
⑧归江湖:光武任严子陵为谏议大夫,子陵不受,隐居耕钓于富春山(今浙江桐庐)。
⑨泥涂轩冕:把轩冕看得象泥巴一样。泥涂:比喻污浊;轩冕:显贵者的冠服。
⑩《蛊》《屯》:均为《易》卦名。
⑾是邦:指严州。今浙江桐庐县。
⑿复:免除其赋役。
⒀山高水长:指能够世代相传,与山水共存。
【译文】
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后来光武帝得到《赤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后来先生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归隐江湖,达到了圣人自然清静的境界。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又有谁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
《盅》卦的“上九”爻 (yáo) 都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屯》卦的:“初九”爻,阳气正开始享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可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大。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
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赏析】
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他早年曾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作了皇帝之后,召他到京都洛阳,授以谏议大夫之职,他拒不受官,改名埋姓,到富春山钓耕隐居。*称他所居游处为严陵山、严陵濑或严陵钓坛。《后汉书·隐逸传》中载其事迹。
范仲淹当时作官的严州,正是严光当年隐居的故地。为旌表严先生的高洁操守,以垂教于后世,他为严先生构筑祠堂来祭奠他。本文就是为祠堂落成写的一篇记文。
文章短小精悍,仅二百多字。主题明确,议论充分,节奏明快,感情充沛。它虽不似作者自己写的《岳阳楼记》那样浩瀚雄浑,也不似刘禹锡的《陋室铭》那般纤巧明丽。但却以诚挚质朴的情愫,使人为之感动。
文章一开始交待出“先生,光武之故人也”。仅八个字,便把两个人物及他们间的关系简单明确地告诉读者。“相尚以道”仅仅四字,开宗明义,点明主题,并以此统领全篇,可谓惜墨如金之至。
“道”作为士大夫阶层的品格操守以及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长期为人们所称道和推崇。下面作者以鲜明的节奏,紧扣“相尚以道”的主题,分三层逐次展开论述。作者把严子陵与光武帝两两对照、相互映衬,在突出严子陵的同时,使“相尚以道”的主题得以深化。
“及帝握赤符, 乘六龙, 得圣人之时, 臣妾亿兆, 天下孰加焉?”“既而动星象, 归江湖, 得圣人之清, 泥涂轩冕, 天下孰加焉?”两句问话, 道出严子陵、光武天下无人可比的两种性格: 光武是君临天下, 统治万民的一国之尊, 严子陵则是放浪不羁, 藐视*的一介寒儒。然而子陵之于光武能“以节高之”, 表现了自己不事*的高尚操守; 光武之于严子陵, 亦可“以礼下之”, 表现了一个开国之君礼贤下士的博大胸怀。这是他们“相尚以道”的具体体现。文章至此为本段的第一层。
这里的两个反问句, 勾勒出了两个性格、地位迥异的人物形象。《后汉书·光武记》 中记载, 建武元年“光武先在长安时, 同舍生强华自关中奉赤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 囚夷云集龙斗野, 囚七之际火为主。’”光武得符, 后果登帝位。其“乘六龙”,“臣妾亿兆”是何等宣赫。相传地上的要人在天上都有与之相应的星宿。据说, 严子陵与光武共卧, 子陵将脚放在光武腹上。次日, 太史奏有客星犯帝座甚急, 以为不祥, 光武却笑着说:“我不过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而已。”以后严子陵归隐江湖,“泥涂轩冕”, 这又是何等清高。“相尚以道”正是对他们二人关系的高度概括。
下面作者以《易》上的爻辞, 为二人的交往找到理论依据, 对他们各自的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严子陵能在“众方有为”之际, 在众人奔走钻营的情况下,“而独‘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 光武帝则能以“阳德方亨”的得意时刻, 不逞骄奢、虚怀若谷,“以贵*, 大得民也”。这对一个封建*的最高统治者来说, 实为难能可贵。此为第二层。
在对事实和理论加以阐释之后, 作者直接发表议论“盖先生之心, 出乎日月之上; 光武之量, 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 不能成光武之大; 微光武, 岂能遂先生之高哉?”两两对照, 犹如工整匀称的对仗句式, 音韵铿锵, 使二人“相尚以道”的关系在优美的文字之间得以升华。至此为本段的第三层。
逐层论述之后, 总论一句:“而使贪夫廉, 懦夫立, 是大有功于名教也。”指出严子陵与光武帝的交谊对世人的教益和影响, 可以使贪者廉, 弱者强, 这是有很大教化作用的。
至此, 不仅将严先生的为人品格, 及他与光武“相尚以道”的交谊写足。同时, 所以“构堂而奠焉”的初衷也如水到渠成一般, 尽在其中。
文章以歌颂严子陵人品的歌辞作结:“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作者把读者的视线, 从祠堂引向无限广大的天地之间。严先生的高风亮节, 飘于苍莽云山之间, 荡乎浩浩江水之上, 世代相传, 与高山流水长在。开阔的意境, 深远的旨趣, 隽智的文字, 使读者在怀念先生之风的同时, 产生无尽的联想。全文从介绍严子陵的身份起笔, 以赞颂子陵的高风亮节收束, 整个文章前后遥相呼应, 一气呵成, 气势不凡, 别有一番神韵。
作品行文质朴,不事雕琢,犹如严先生拙朴的人品;文字明白晓畅,但并非枯燥无味,这又如严先生含蓄深沉的性格。外部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
范仲淹生活的北宋王朝,内忧外患日趋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目标自警。为改变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他于庆历年间主持变法,不久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又因议论朝政,屡遭谪贬,一生郁郁不得志。这篇《严先生祠堂记》通过对严子陵、汉光武帝之间“相尚以道”的交谊的赞颂,表现了他对明君贤臣的清*政治的渴望,同时透出政治上失意之人的淡淡惆怅。
【解析】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每读至斯,心中对严公子陵的追慕之情便会如潮汹涌。然而,当我真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落实在笔头。我却意外地发现自己也许还真没有读懂先生之高风!
古往今来,大凡读书人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人生信条。圣人周游列国十四载,不辞辛劳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极为清高,以不动心见长于世的孟子,为等齐王回心转意,于是有了三宿而后返的典故。所以说,以严公之高才,心中无出仕之念,无关乎天下之心,吾不信也。
然而在天大的机遇出现在他的面前时,先生为什么却选择了淡出了呢?众所周知,作为开明的帝王,汉光武帝无论从心胸还是贤德,确实是无可挑剔和可遇不可求的。汉光武帝和先生本是同窗,相隔数年而相遇,刘秀由布衣一跃而贵为天子,与先生仍能以同学之情谊为上,而无矜持矫作之情。好友相见,相谈甚欢。谈得夜里,刘严二人同榻而眠,而先生竟在梦中把腿搭到了天子的肚子上了!
第二天,当刘秀以天子的身份,肯请先生出仕之时,先生却坚辞不受了。
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夫子的君臣关系中,君主对待臣下以礼是臣子尽忠的前题。先生受了格外的礼遇是不错的。所以过去东商总以为,先生出仕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先生的高风也许正在于此,一个臣子得到了天子破格的款待,同学之情,古道热肠,没有一丝矫情做作。和可以天子同榻而眠,天下学人能如此者有几。于是,既不违背夫子君臣之遇的前提,又不合乎先生操守的答案也就清晰可见了。
正是身为天子的刘秀极尽的亲情,真正让先生感到了不可以情逾礼的重要。于是乎,不仕比出仕更有高风可言。如果出仕,先生也许会成为一个杰出的重臣,而先生的不仕,却能树立浩然学风,名教于千古之学人小子。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 范文正公着文缅怀先生时,正值先生仙去千载。而今人读此,盖又一千年过矣。其或之后的千年,先生之风,比山更高,比水更长!
【历史名人严子陵】
*代诗人柳亚子有一首《感事呈*》的诗,诗中有“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之句,这子陵滩讲的是东汉高士严子陵不慕 仕途,隐 居 山野,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严子陵的故乡则是在浙江宁波余姚。
严子陵(公元前37—43),名光,又名遵,字子陵,西汉末余姚人。少年时代就到外地投师,刻苦好学,博学多才,性格耿直。在学时与南阳人刘秀是同学,两人白天探讨奥旨,夜来抵足而眠,结下深厚友谊。当时因朝廷腐败,王莽篡位,赤眉、绿林纷纷起义,严子陵见天下大乱,便回到余姚,隐居不出。后来刘秀统一天下,做了皇帝,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光武帝知严子陵贤能,便派人四出寻访。有人见他反穿裘皮袄在泽中钓鱼,光武帝急忙派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请他入朝为官,但接连三次都被绝然回绝。光武帝没法,便亲自到他的住处去请,岂料他竟躺在床上假寐不起,光武帝走到了他的身边,抚着他的肚腹说:“你这个怪人,难道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他忽然番身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也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愿出去做官,读书人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光武帝听了直摇头,说:“子陵,我终究不能说服你吗?”
然而,光武帝并没有死心,仍然把他请到洛阳。他虽被安置住在富丽堂皇的大院深宅,却绝不肯与朝廷显贵往来,光武帝去拜见他,他也不行君臣之礼。光武帝对他没有办法,说他是“狂奴故态”。
1.用杜甫的哪些诗句赞美老师
我们可以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老师对自己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用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可以有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对知己的劝慰.语文老师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启示我们提高*作水*关键是要广泛阅读;音乐老师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赞美同学们精彩的演唱;科学老师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我们要敢于实验,主动实践。
2.描写老师的诗句有那些
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 圣人无常师。 -----韩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司马光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3.形容鲁迅先生的诗句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无题》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无题》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莲蓬人》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4.关于鲁迅先生的诗句
原文:七绝二首·纪念鲁迅1八十寿辰》1961年9月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2,犹制小诗赋管弦3。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4,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5, 一例氤氲入诗囊6。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是*同志在1961年纪念鲁迅先生诞辰时写的两首七言绝句,*根据抄件刊印,并加《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标题。
全诗凝练沉挚、铿锵有力、情感炙热、寄寓深刻。 以恢弘的气度评说了鲁迅先生的人格和诗品,热情赞扬鲁迅先生在**派黑暗势力统治下勇于周旋和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歌颂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和刚烈的血气。
扩展资料 《鲁迅先生纪念集(上下)》是200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运峰。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鲁迅纪念集》《鲁迅先生纪念集》和《鲁迅先生纪念集补遗》。
《鲁迅纪念集》托名为鲁迅纪念会编,北新书局1936年12月30日初版,该书分为四辑。 第一辑为鲁迅逝世前后有关报章的记载;第二辑为鲁迅的言论辑录,包括救亡主张、警句集、语录;第三、第四辑为社会各界人士的悼念文章,共计84篇,约16万字。
此书出版时,距鲁迅先生去世仅两个多月,是第一部鲁迅先生的纪念集,其收集之丰富,出版之迅速,堪称奇迹。 参考资料从来源:百度百科-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先生纪念集(上下)。
5.形容老师的诗句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郭隗先生》原文翻译
文言文要重视*时的阅读和积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郭隗先生》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译文:
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人物介绍:
郭隗(约前351年—前297年),燕(今河北省涞水县隗家庄村,一说河北省满城县)人,战国时期燕国大臣、贤者,纵横家代表人物。
轶事典故:
不为私利
郭隗出以公心,不为私利。郭隗告诉燕昭王,要想报国仇,必须强国,要强国,必须广纳天下人才。郭隗说:“落实人才政策,你昭王就从我开始吧。”这有点像弱小企业振兴之初的作法。郭隗又说:“连我这样的人还受到您的尊重,何况比我更行的人呢?内省不疚,何侐人言。”他这样的话很有道理。
后世纪念:
郭村石碑
在河北省保定市郭村大街东口矗立着一块清康熙年间重修郭祠的汉白玉石碑,碑首刻有虺纹,抹角长方形,高2。30米,宽0。75米,厚0。15米。碑文楷书上款是:“清康熙四十六年岁在丁亥仲春吉旦”;中间正文是:“周燕昭王贤士郭隗先生故里”;下款是:“保定府满城县知县会稽张焕立石”。这也就是“郭村”村名的由来。这块石碑曾在*时期的“破四旧”运动中惨遭劫难,被砸成两截埋于地下,边缘和背面多处破损,改革开放后才重建天日,得以修复,矗立在原址上。
兴圣寺
在郭村,为了纪念先人郭隗,很早就兴建了“兴圣寺”,因年代久远,为郭隗建设寺庙的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但矗立在村东口的“郭隗碑”却久经历史风云,顽强地保存了下来。建寺的时间应在张焕为郭隗立碑之前。
算命先生常说的话
谋定无忧,贵人点头。今时还是旧时人,人事如今又一新。
叠叠重重刑家室,四旬迟配得和谐。
不幸郎君先弃世,空余银烛伴黄昏。
你的名字不好,要改个名。
你的命盘会克父,要拜神明。
你的八字会克夫,必须改运。
你的住家风水不对,要改风水。
你的印堂发黑,必有凶险。
你今年犯煞,必有意外。
你的名字表示姻缘有问题。
你的命盘表示事业有问题。
你的八字表示钱财有问题。
燕子单飞绕书堂,春风茂度断肝肠。
夫妻本是同林鸟,不幸一夕竟先飞。
一身漂泊未有依,月明星稀未有凄。
算命先生常用词
一名含三义:
(1)筒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简化的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 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也即“大道至筒是也”。
(2)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辩证法”的。
(3)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 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八卦名称
先天八卦(伏羲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文王八卦):坎一,乾二,兑三,坤四,艮五,震六,巽七,离八。
夏秋间阴土“卦彳会意字,从圭从卜。
圭,指土圭,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
卜,测度之意。
立八圭测日影,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基本的单位是爻,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爻有阴阳两类: 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
每卦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下一横叫初爻, 中一横叫二爻,上一横叫三爻。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一般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此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 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 环不己。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 稼穡。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 稼穡作甘。”
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任何两行 之闸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五行作 为一种物质观,描述了生命系统内部所必须具有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力量,生 命只有不断运动发展才能够维护自身*衡。
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无苔:没有青苔。
5、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6、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7、将:携带。绿:指水色。
8、排闼(tà):开门。闼:小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9、送青来:送来绿色。
诗意: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
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
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
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赏析: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着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m.ju.51tietu.net)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离很*,主人开了门,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可如果写成开门见青山,那就全无诗味了,诗人换了个说法,从对面落笔,让山做了主语,化静为动,顿成佳句,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
印文良先生的古诗 有关先生的古诗文 教古诗的先生 爱先生的古诗 胡先生的古诗 余先生的古诗 旭宇先生的古诗 宁虚先生的古诗 启功先生的古诗 有关鲁迅先生的古诗古文 以邓稼先先生的古诗 有关先生的古诗 醉吟先生的古诗 骆先生的千古诗 胡石予先生的古诗 湖阴先生壁的古诗 左先生右先生的说说 茅盾先生的古诗 冰心先生的古诗 礼敬先生的古诗 冯唐先生的古诗 石松先生的古诗 左先生和右先生的句子 先生的诗句古诗 先生的句子 台词先生 短句先生 题目带先生的古诗 算命先生的古诗 九湖阴先生壁的古诗
短句先生的英文怎么写 《四知先生》原文及翻译 《郭隗先生》原文翻译 《五柳先生传》的课文赏析 先生的英文缩写怎么读 金岳霖先生课文赏析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解读 《震川先生集》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藤野先生语文PPT课件 五柳先生传原文注释及译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古诗文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 《五柳先生传》课文原文 课文《藤野先生》赏析 关于先生的诗句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翻译(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诗意) 左先生右先生的格言 《严先生祠堂记》古文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的诗意(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赏析) 鲁迅先生弃医名言(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启示)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_书湖阴先生壁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的诗意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写闻一多先生的诗词 品读鉴赏刘浪生先生的诗 描写先生的诗句 古代算命先生常说的话 算命先生顺口溜 算命先生常用词
秋风落叶的说说 对方不爱你的说说 对的时间对的人说说 没话题的说说 体育生说说 新家的说说 我爱你你爱着别人说说 最*自己很憔悴的说说 心情幽默说说 很心烦的说说 压力大心情烦闷的说说 说说你们老婆的技术 需要钱的说说 开始怀疑人生心情说说 周末爬山的说说 感谢顾客支持的说说 对父亲绝望的说说心情 喜欢哆啦a梦的说说 早晨朋友圈说说 不吃醋的说说 我要自由的说说 龙舟说说 四六级说说 征婚的说说 骂没教养的人的说说 时间会给你答案的说说 关于删除好友的说说 爱情好累的说说心情 感觉生活很迷茫的说说 号被盗了发的说说 感觉身心疲惫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