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 >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

关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王阳明名句 王阳明语录

  • 语录
  •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王阳明名句,以及王阳明语录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4、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0、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1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12、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13、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4、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15、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6、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17、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18、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19、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20、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太过于纷扰,就*;觉得不愿去看书,就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地修炼自己。

      21、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2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5、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6、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27、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28、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9、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30、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

      3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32、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3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35、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3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7、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以为天地。

      3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3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40、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4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4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44、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45、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6、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47、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4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49、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50、有而未尝有,是真有;无而未尝无,是真无;见而未尝见,是真见!

[阅读全文]...
  • 王阳明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王守仁,别号阳明,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阅读全文]...
  • 王阳明名言名句 王阳明语录

  • 名言,语录,名人名言
  • 真真说说网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王阳明名言名句,以及王阳明语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真真说说网”。

    1、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2、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3、有而未尝有,是真有;无而未尝无,是真无;见而未尝见,是真见!

    4、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5、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7、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8、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9、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0、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5、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以为天地。

    16、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17、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18、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1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0、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22、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3、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2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2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2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28、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2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30、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31、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32、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33、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34、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35、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36、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37、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38、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39、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40、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41、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太过于纷扰,就*;觉得不愿去看书,就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地修炼自己。

    4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43、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44、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

    45、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46、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48、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4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50、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阅读全文]...
  • 王阳明经典语录集锦

  • 写作,语录
  • 王阳明经典语录集锦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语录都很熟悉吧,语录具有语言简洁朴素、生动形象、明白易懂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算得上是走心的.语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阳明经典语录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 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5、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6、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7、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8、 学为圣人之道,学以致良知。

      9、 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10、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1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12、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3、知行本体 ,即是良知良能。

      14、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15、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16、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17、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18、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9、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

      20、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传*录》之 徐爱录

      1、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

      2、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里,不须外面添一份。以此存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是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3、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

      4、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犹如‘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情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爱于是日又有省。

      5、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功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甚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甚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

      6、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旧闻,不求是当?

      7、‘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8、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

      9、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10、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11、‘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

      12、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人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所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

      13、‘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

      14、约礼’即是“惟一”。

      15、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

      16、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为主,人欲又从而听命者?

      17、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人出己见,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是皆著述有以启之。

      18、专事无为,不能如三王之因时致治,而必欲行以太古之俗,即是佛、老的学术。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以功利之必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业。后世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个伯术。

      19、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惟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论三代者,不明其本,而徒事其末,则亦不可复矣!

      20、 《诗》非孔门之旧本矣。孔子云:”放郑声,郑声淫。‘又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卫之音,亡国之音也。’此是孔门家法。孔子所定三百篇,皆所谓雅乐,皆可奏之郊庙,奏之乡党,皆所以宣畅和*,世儒附会,以足三百篇之数。盖淫袟之词,世俗多所喜传,如今闾巷皆然。‘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是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

      徐爱 跋

      爱因旧说汨没,始闻先生之教,实是骇愕不定,无人头处。其后闻之既久,渐知反身实践。然后始信先生之学,为孔门嫡传。舍是皆傍蹊小径,断港绝河矣。如说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诸如此类,始皆落落难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

      王阳明《传*录》之陆澄录

      陆澄,字原静,又字清伯,湖之归安人(今浙江吴兴)。进士。

      1、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问立志。

      2、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3、日间工夫觉纷扰,则*。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4、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阅读全文]...
  • 王阳明经典语录大全

  • 写作,语录
  • 王阳明经典语录大全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名人语录吧,语录是指富有哲理与特殊意义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阳明经典语录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3、人须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4、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5、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6、立学、立言之着,立德、立身之典。

      7、克己须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8、圣人必可学而至。

      9、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10、致知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也。

      11、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12、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13、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4、知善知恶是良知。

      15、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16、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

      17、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18、知行本体,即是良知。

      19、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0、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1、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22、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23、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24、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

      25、学为圣人之道,学以致良知。

      26、切勿得失横在胸中。

      27、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28、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2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3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31、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32、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33、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3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37、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3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9、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0、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4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阅读全文]...
  • 王阳明经典语录原文(王阳明经典语录100句有注释)

  • 1.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3.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4.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5.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7.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8.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1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13.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5.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6.为学大病在好名。

    17.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18.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9.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20.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21.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22.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3.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24.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25.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26.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27.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28.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29.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30.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阅读全文]...
  • 不朽的圣人王阳明

  • 写人
  • 不朽的圣人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朽的圣人王阳明,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始,到21世纪信息年代,出现过两个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孔丘、王守仁、曾国藩!这三人中,我最佩服的是心学开创者,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王守仁,更多人称他为王阳明。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人。这位圣人是一朵奇葩,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幼年发奋读书,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他的理想不是考中进士,而是做圣贤。其父王华,是明朝状元,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王华一直想让王阳明好好学*,长大像父亲一样金榜题名。王阳明天资聪慧,很快中举。但他的志向是当圣贤。其父很生气,但王阳明毕竟考上举人了,也没管他。又不知发生了什么,王阳明的偶像变为马援,想去边界打小蒙古,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定型了。

      其父为了管住他,在他十七岁时给王阳明找了个老婆。新婚夜,一切都是和谐的,欢乐的,但新郎官不见了。王阳明出门瞎逛游,看见了一个道人,就和他一起打坐。哲学家定型了。

      回到家中,王阳明收到指点,老师就是明代著名的娄谅。这位神棍教给王阳明格物。王阳明就开始格竹子。没格几天,就去考试,没考中。有一次考,还没考中。在一次考,二甲第四,全国第七。王阳明又去九华山求道。回来后,当官期间又被刘瑾贬官,去了龙场驿站。当时的王阳明已经差不多悟出心学了,就去上任。没房没人也没钱,就仨仆人和他自己。就动手自己干了起来,讲起心学。这是王阳明在棺材里悟道的:知行合一,天理即人欲。同时证明一点:朱熹是错的。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证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进一步!

      十四天*定宁王叛乱,用兵如神,还是用的心学。王阳明就是明朝孙武!这些伟大的壮举是王阳明名垂青史,标志着我国有一圣贤诞生!但最后还是没有斗过杨廷和,在政治战场上退役了。他救了无数百姓,教出了无数弟子。如:王艮、龙光、徐爱等。徐阶也是心学传人。

      王阳明,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等人共同的偶像;*、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人都一致推崇。日本“军神”东乡*八郎的心中刻着几个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神奇的圣人是这样产生的,是*凡的,是普通的,但他们都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挫而不败”!

      人物生*

      生而不凡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王守仁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环境。

      年少有为

      清代焦秉贞绘《王阳明像》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书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书塾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当时国家朝政的腐败,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

      弘治二年(14*),王守仁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步入仕途

      弘治五年,王守仁第一次参加浙江乡试,与胡世宁、孙燧同榜中举,其后,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嫉妒他的人就开始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王守仁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被贬悟道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求归乡。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用授兵部武选司主事。

      贵阳修文阳明洞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正德四年(1509年)闰九月,王守仁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次年八月,刘瑾被杨一清联合宦官张永设计除去,十二月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正德六年(1511年)王守仁随即被召入京,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署员外郎、吏部文选司主事。正德七年(1512年),历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卿。正德九年(1514年),升任南京鸿胪卿。

      南赣定乱

      浚县大伾山王阳明诗碑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当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谢志山占领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占领浰头,各自称王,与大庾的陈曰能、乐昌的高快马、郴州的龚福全等遥相呼应,攻占、剽掠各处府县。而福建大帽山的盗贼詹师富等又起兵。前任巡抚文森托病去职。谢志山联合乐昌的盗贼夺取大庾,进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战死。守仁到任后,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盗贼的耳目,于是责问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隐瞒,如实坦白。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叛军的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随后他传檄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士。王琼上奏,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宁王之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据说,消息传到北京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只有王琼却十分自信地说:“王伯安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

      当时,王守仁正准备前往福建*定那里的叛乱。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一开始,王守仁来了个疑兵之计。他深知如果宁王顺长江东下,那么南京肯定保不住。作为留都的南京丢了,叛军在政治上就会占有一定的主动,*叛就会有困难。

      问津书院名宦祠王阳明供像王守仁*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在江西境内的朝廷官吏都来帮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

      王守仁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又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动。

      宁王犹疑不定,等了十多天,探知朝廷根本没有派那么多的兵来,才沿江东下,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两城,逼*安庆。而在朱宸濠率兵六万自九江沿江而下、窥伺南京的时候,王守仁已经率领仓促组建的八万*叛军,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当时有人建议王守仁往救安庆,他不肯,分析说:如果救安庆,与宁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敌人就会乘虚攻我后背,我们腹背受敌;而我们直捣南昌,南昌守备空虚,我们的军队锐气正足,必可一举而下;宁王必定回救,到时我们迎头痛击,肯定会取胜。后来的事实果如王守仁所料。

      此时守仁大军已集结完毕。宸濠精锐都前往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然而,*叛大功却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武宗身边的佞幸之臣,*时与宁王交往密切,心态极端复杂。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将朱宸濠释放,然后再让已经南巡的武宗亲自“擒获”朱宸濠,以满足武宗的虚荣心。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势,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将朱宸濠交付当时尚属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终武宗一朝,王守仁*叛之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直到世宗即位以后,王守仁才加官晋爵。

      守制讲学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由藩王入继大统的世宗,在对王守仁有过短暂的赏识之后,便对这位非常能干的臣子采取了冷漠的态度。在世宗即位之际,王守仁因父老请归,世宗说王守仁有擒贼*乱之大功,正要论功行赏,不许他辞官。同年七、八月,先升其为南京兵部尚书,不许他推辞,稍后又准许他顺路回去探视父亲。不久,加封王守仁为新建伯,世袭。

      嘉靖元年(1522年),父亲王华去世,王守仁回乡守制。嘉靖三年(1524年),他受邀在稷山书院讲学;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其弟子亦开始讲学,传播“王学”。同年,原配夫人诸氏去世,王守仁续娶张氏,并于次年喜得一子。   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在赴广西*叛前夜,他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总督两广

      王守仁立像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定,于是下诏让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黄绾借此机会上书争辩守仁的功绩,请赐给他铁券和岁禄,并叙录*定宁王叛乱功臣,世宗都答应。十二月,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守仁*定盗贼和叛乱,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王守仁于是派遣大臣商议,并命湖广佥事汪溱、广西副使翁素、佥事吴天挺及参将张经、都指挥谢佩监湖广土兵,袭剿断藤峡叛军。此后仍然总督分永顺兵进剿牛肠等寨,保靖兵进剿六寺等寨,约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达地点。

      当时,叛军听闻明军檄湖广土兵抵达,均逃匿深险之中;又听闻卢苏、王受归降,王守仁进驻南宁,故以为王守仁以散遣诸兵布阵,于是防备弛缓。至此,湖广兵皆偃旗卧鼓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叛军大败,于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随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围困的大军打败,溃军为副将沈希仪斩杀。至此,断藤峡叛军几乎全尽。  

      病逝归途

      王阳明*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定宁王叛乱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阅读全文]...
  • 王阳明名言名句

  • 名言,格言
  • 王阳明名言名句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阳明名言名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2、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3、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5、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

      6、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7、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8、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9、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1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2、“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13、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4、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

      15、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1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7、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18、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0、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1、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3、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24、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25、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6、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27、“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28、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29、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30、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1、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2、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6、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7、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10、“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11、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1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13、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14、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15、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6、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17、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18、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9、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阅读全文]...
  • 王阳明的名言警句

  • 名言,积累
  • 王阳明的名言警句(精选205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名言警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巧用名言警句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才是好的名言警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阳明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2、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5、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7、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0、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11、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12、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13、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14、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15、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7、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18、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9、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20、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21、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22、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2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4、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25、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26、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

      27、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28、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29、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30、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3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33、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34、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35、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36、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7、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38、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39、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40、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41、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42、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4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4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45、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

      46、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47、“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48、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49、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阅读全文]...
  • 形容知行合一的诗句

  • 优美
  • 哪句诗的意思是学*就是要知行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学而不思则罔 死而不学则殆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学而不思则罔 死而不学则殆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现在暂时只想得出这一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全诗是: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 - 句子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 - 语录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 - 说说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 - 名言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 - 诗词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 - 祝福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语录 - 心语

推荐词条

淦饭口号 青协八字口号 王炸口号 宣传口号普通话 武汉军运会主题口号 服务行业服务承诺口号 义卖幽默口号 应对疫情口号 学*部部门口号 孙九芳口号 振兴东北口号 十三十三口号 联通5G口号 justin应援口号 军训口号16字霸气搞笑 税务改革口号 双十一口号红包 二手玫瑰口号 活动鼓励口号 有气势的队名口号 会操口号16字 抖音团队口号 很皮的口号 宅家抗疫口号 组织部口号个性 保护自然的口号 QC组名和口号 2019的口号 神龙教口号大全 适合记者的口号 静疗比赛口号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