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名句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2、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3、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6、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7、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8、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9、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10、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1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12、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13、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14、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15、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16、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17、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18、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19、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20、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21、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22、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23、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24、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25、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26、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7、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28、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29、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30、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31、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32、拂霞疑电落,腾虚状写虹。
33、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
34、念兹轻薄质,无翅强摇空。
35、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36、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37、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38、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1. 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2.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 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4. 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5.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6. 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7.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8.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9. 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10.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1. 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唐太宗吞蝗文言文简析
在学*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为了让更多人学*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太宗吞蝗文言文简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译文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蝗虫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简析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作者简介
吴兢:唐朝史学家。陈留(今四川境内)人。季札第47代孙。仕历大部份时间是在京城做史官。武则天当政时,吴以“有史才”之名,被荐入史馆修国史。吴兢作为史官发扬了历代史官言、谏官的优秀品格。他除能秉笔直书,还能不顾个人安危直陈政事。唐中宗在武则天去世后无力驾驭朝政,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各派势力都在拉邦结派,政争不断,朝臣人人自危。安乐公主要废太子而自立,太子因发动兵变失败而被杀,后又把矛头指向相王李旦。吴兢在此严峻形势面前,他写了《上中宗皇帝疏》,劝诫中宗要明辨是非,珍惜兄弟情谊,最终保住了相王李旦。数年后李旦执政,是为睿宗。吴在唐玄宗执政时,反对玄宗集大权于一身,群臣不敢纳谏的局面,上疏玄宗要改变赏簿罚重、不听谏言、绕开吏部自行任命官员的做法。他主张朝廷行政运作要按规章制度行事,他说:“上自天子,下至卿士,守其职分,而不可辄有侵越也。”吴兢从事修史工作长达40余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纪传体《唐书》、编年体《唐春秋》。吴兢后因与刘知几撰写《武后实录》时,不替当朝宰相张说隐讳其恶,而被贬官荆司马,后在天宝年间才得以返朝。晚年还执着于修史工作。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后来成了各朝皇帝推崇和必修的功课。这部书九世纪传入日本,德川幕府在1615年颁布《禁中并公家法度》中规定天子必读此书。因此,《贞观政要》对日本政局也产生过一定影响。吴兢终年80岁,因病去世。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经典名言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经典名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4、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5、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6、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7、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8、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9、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10、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1、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12、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侧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1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14、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15、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16、朕闻以德下人者昌,以贵高人者亡。是以五岳凌霄,四海亘地,纳污藏疾,无损高深。志冲欲以匹夫解位天子,朕若有罪,是其直也;若当无罪,是其狂也。譬尺雾障天,不亏于大;寸云遮日,何损于明!
17、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18、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光宅中夏,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奈何以胡寇扰边,遽迁都以避之,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况臣忝备籓维,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
19、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20、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21、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22、*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23、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24、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
25、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
26、会须杀此田舍翁!
27、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
28、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2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30、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31、选贤之义,无私为本。
32、归语尔可汗,我父子东征,能寇边者可即来。
33、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满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34、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35、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1、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4、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5、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6、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
7、"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
8、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9、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10、性怀辨慧,非积学不成。
11、睿智聪明,守之以愚。
12、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13、治安之本,惟在得人。
14、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论止盗》出自《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所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原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译文
(唐太宗)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该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唐太宗)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注释
[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无偿劳动
[升*]太*
[不暇]顾不上
[论]讨论
[或]有人
[重法]严厉的刑法
[禁]制止
[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耳]通“而”,而已
[贪求]贪得无厌
[去]去掉,避免
[奢]奢侈
[选用]选拔和任用
[廉吏]廉洁的官吏
[安]何必
[是]这
[外户]这句是使动用法句式:使门向外开。也就是不闭门的意思。
[商旅]商人和旅客
[野宿]在郊外露宿。
[自是]从此,从此以后。
相关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顶尖课课练》——24课《大道之行也》课外拓展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上与群臣论止盗:论(讨论)止(禁止)
(2)民之所以为盗者:为 (成为)
(3)或请重法以禁之:或 (有的人)
(4)故不暇顾廉耻耳:故 (所以)
(5)轻徭薄赋:轻(减轻)
(6)安用重法邪:安 (怎么)
(7)自是数年之后:是(这)
二、对盗的问题,群臣的看法是什么?“上”的看法又是什么
群臣的看法是:重法以禁之(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上”的看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
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
三、“上”的做法营造了什么样的社会?(用上文原句回答)
海内升*,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四、“海内升*”使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的哪个句子?“外户不闭,商旅野[2] 宿”使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哪个句子?
“海内升*”使人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人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外户而不闭。
从唐太宗和群臣们不同的止盗方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清正廉洁,开明,会自我反省。
《唐太宗论弓矢》阅读题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讲述从讨论弓箭的品质好坏得出治理国家的得与失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太宗论弓矢》阅读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
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朕少好弓矢 _________________(2)皆非良材_________________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_________________ (4)数延见_________________
2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
2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3分)
21.(1)喜爱、爱好 (2)全、都 (3)从前 (4)屡次、多次
22.D
23.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评分标准:第15题、16题、18题各2分;第17题、2l题各4分;第19题、20题、22题、23题各3分;共26分。第15题、17题、18题、2l题每空1分;第16题意思对即可得分;第17题第(2)题答“击鼓”即可得1分;第23题答对两个方面得3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译文】
编辑播报
皇上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瑀说:“我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以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我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我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分辨出好坏.我靠着弓箭*定四方,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况且天下事物,岂能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觐见,问他们民间的疾苦,政治上的得与失。
【赏析】
唐太宗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
他以民为主,聪明,虚心受教,他不高高在上,关心民间疾苦,关心人民,善于治理国家,并且明智,能辨别是非,尽职尽责,善于自省,善于纳谏,非常开明,是一个能为百姓着想的君主,举一反三。是一个在生活中能够学*道理并且实践的人。
唐太宗的为政
唐太宗认为民是治国之本。他说:“欲为君者,能以德和民。”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本文所揭示的他的英明主要表现在:
1、善于自省
2、善于纳谏
3、关心百姓疾苦
唐太宗的家族成员
导语: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家族成员,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唐太宗的家族成员
家世
①父族
高祖父:李天赐
曾祖父:李虎,西魏陇西郡公(襄公),追尊唐太祖
曾祖母:梁氏,追尊景烈皇后
祖父:李昞,北周唐国公(仁公),追尊唐世祖
祖母:独孤氏(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第四女),追尊元贞皇后
父亲:李渊,唐高祖
②母族
母亲:窦氏,追尊太穆皇后,即李渊的窦皇后
外祖父:窦毅,北周神武郡公(肃公)。
外祖母:宇文氏,北周襄阳长公主(其父:宇文泰,西魏安定郡公(文公),追尊北周文帝)
外曾祖父:窦岳
兄弟姐妹
兄弟: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李智云、李元景、李元昌、李元亨、李元方、李元礼、李元嘉、李元则、李元懿、李元轨、李凤、李元庆、李元裕、李元名、李灵夔、李元祥、李元晓、李元婴。
姐妹:长沙公主、襄阳公主、*阳公主、高密公主、长广公主、房陵公主、九江公主、庐陵公主、南昌公主、安*公主、淮南公主李澄霞、真定公主、衡阳公主、丹阳公主、临海公主、馆陶公主、安定公主、常乐公主。
后妃;皇后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名不见载。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被册封为皇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崩。谥号文德皇后。上元元年,加谥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 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尝著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幼子即唐高宗。
子女
儿子
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
楚王李宽: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吴王李恪:妃杨氏,母隋炀帝女杨妃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
齐王李佑:妃韦氏,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蒋王李恽: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
越王李贞:母燕德妃。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唐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
纪王李慎:母韦贵妃,妃陆氏
江殇王李嚣: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
代王李简: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
赵王李福: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
曹王李明: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玄武门之变后,巢刺王妃居于宫内抚养李元吉庶女归仁县主。归仁县主生母去世,太宗亲写诏令安慰县主。
女儿
襄城公主:母不明,下嫁萧锐,永徽二年薨,陪葬昭陵
汝南公主:第三女,母不明,早亡
南*公主:母不明,先嫁王敬直,王敬直获罪流放岭南,改嫁刘玄意,陪葬昭陵
遂安公主:母不明,下嫁窦逵。逵死,又嫁王大礼,陪葬昭陵
长乐公主:名丽质,母长孙皇后,下嫁长孙冲,贞观十七年薨,陪葬昭陵
豫章公主:母下嫔,长孙皇后养,下嫁唐义识,陪葬昭陵
巴陵公主:母不明,下嫁柴令武,因“房遗爱谋反案”,永徽四年赐死,显庆中追赠比景(北景)公主,立庙于墓
普安公主:母不明,下嫁史仁表,陪葬昭陵
东阳公主:母不明,下嫁高履行
临川公主:第十二女,字孟姜,母韦贵妃,下嫁周道务,永淳元年薨,陪葬昭陵
清河公主:李敬,字德贤,母不明,下嫁程怀亮,薨麟德元年,陪葬昭陵
兰陵公主:李淑,字丽贞,母不明,下嫁窦怀悊,卒年不晚于显庆四年;墓志为第十九女,与新唐书不符,陪葬昭陵
晋安公主:母不明,下嫁韦思安,又嫁杨仁辂,陪葬昭陵
《谏太宗十思书》一、三段的仿写示例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谏太宗十思书》一、三段的仿写示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湖北谷城三中 胡文勇
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才会展现其雄姿;骏马自由自在地奔驰,方显其才华;人也只有自由地发展,才会尽其天赋。雄鹰困在笼中,还想要它展翅于蓝天;骏马拴在槽枥,还想要它奔驰于草原,谁都知道这不可能。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志在四方,做父母的总想把他们拴在家里,却还想要他们出人头地,这难道不是把雄鹰困在笼中,还想要它于蓝天里展翅;把骏马拴在槽枥,还想要它于草原上奔驰吗?
肖 虎
要想鸟儿飞得高,就要给它一片湛蓝的天空;要想树木长得茂盛,就要给它一方肥沃的土地;要想语文学得好,就必须给它一个广博的积累。没有肥沃的土地,却要树木长得茂盛;没有湛蓝的天空,却要鸟儿飞得高;没有广博的积累,却要语文学得好,我虽然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
李 鑫
要想把房子盖得更高,一定要打下坚固的地基;要想让风筝飞得更高,一定要有结实的线绳;要想让学*再上一个台阶,一定要刻苦学*,夯实基础。地基不坚固,却想盖起高楼;线绳不结实,却想放高风筝;基础不稳固,却想提高成绩,我虽愚昧,也知道这不可能,更何况你呢?你肩负着父母的厚望,得到老师的器重,踌躇满志,却不重视基础,这就好比豆腐地基盖高楼,豆渣绳子放风筝呀。
每个人都有与别人同样丰富而属于自己的文字世界,而打开这个世界的秘诀就是:用心思考生活,用手写出思考。
雄鹰没有矫健的翅膀,难以翱翔于天地之间,傲立于云浪之端;
鱼儿没有敏捷的尾鳍,难以遨游于波涛之间,生存于江海之中;
常人没有过硬的本领,难以拼搏于当今之世,立足于未来之时。
陈润红
一片大海,没有波涛就不美丽,没有潮水就无生机;
一片天空,没有雷电就无彩虹,没有风雨就无活力;
一个斗士,不历挫折就不顽强,不经风霜就不壮实。
巩厚勤
想要宝剑锋利,一定要历经磨砺;想要梅花香盈,一定要历经霜雪;想要成绩超拔,一定要历经奋斗。宝剑不经磨砺,却期望它剑刃锋利;梅花不经霜雪,却期望它花开香盈;有人不经奋斗,却想成绩优秀,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况且聪明的你呢?你正处于风华正茂之时,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之舟,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来了一阵风雨就想逃避,而又整天幻想取得好成绩,这不正是不磨剑而求剑刃锋利,不历寒而求梅花香盈吗?
赵娟
湍急的流水受到岩石河岸的阻碍,会飞溅地更高;浪漫的花朵受到凄风冷雨的洗礼,会开放得更艳;真正的勇士受到艰难困苦的折磨,会活得更顽强。
刘 伟
心不在焉,就要想到小猫钓鱼,一事无成;志在青云,就要想到蜘蛛结网,锲而不舍。不能管好自己,就借助他人之力;抵制不住诱惑,就选择远离丧志之物。天赋不好,就想到笨鸟先飞;光阴短暂,就想到废寝忘食。担心陷入孤立,就想到诚恳待人;害怕交错朋友,就要想到端正自身。得到表扬,就要想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受到批评,就要想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得。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白话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的和*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唐)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震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
【注释】
(1)疏: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2)长(cháng):高固:使……稳固。
(3)远:使……流得远。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
(13)行路:路人。
(14)董:督责,监督。
(15)振:同“震”,威吓。
(1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
(1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
(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打猎游乐。
(20)三驱:《易经》:“王以三驱。”指狩猎有度,不过分捕杀。三驱,网三面,留一面。
(21)敬:慎。
(22)黜:排斥。
(23)宏:使……光大。兹:此。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21)简:选拔。
(25)信者:诚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译文】
我听说,要让树木生长,就一定要使它的根本稳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主持国家的重大责任,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就像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身为君臣,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应该想到国君一年只可打猎三次的礼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谨慎有始有终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品德高尚的人而跟从他们,那么,聪明的人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君臣之间相安无事,可以尽情的享受游玩的乐趣,可以养生长寿,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又何必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行百官的职务,驱使聪明的臣子,就可以达到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了。
【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徵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魏徵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而全文主要阐明的是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太宗怀鹞”,见于唐人刘悚的《隋唐嘉话》,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名臣魏征的故事。唐太宗喜欢玩鸟,有一天,他得到一只形态俊异毛色漂亮的鹞鸟,十分宠爱,便放在手掌中赏玩不已。这时魏征从远处走来,太宗急忙把鹞藏在怀里;魏征发觉了,就*前来向太宗禀告事情,他乘便向太宗讲述古代帝王由于贪图安逸享乐、沉醉声色犬马而最终丧国灭身的事,劝谏“明君”当以此为戒。魏征滔滔不绝地讲着不想停下来,那鹞鸟在太宗怀里快被憋死了,太宗感到可惜;但他一向敬重魏征,不想打断他的话。魏征便没完没了地讲下去,直到那鹞鸟死在了太宗的怀里。
作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也有自己既敬重又畏惧的人,那就是著名的“谏官”魏征。长期担任“谏议大夫”的魏征,是辅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的主要谋臣,先后上谏二百余项,他常常劝谏太宗以亡隋为鉴,居安思危,行圣贤之治。魏征以忠耿直谏着称,太宗以善纳忠言名世,君臣默契配合,传为千古佳话。历史上唐太宗就曾将魏征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作为座右铭,并留下“三镜自照”的形象比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至魏征比他早逝,他便哀叹“朕痛失一镜也”!
皇帝也是人,玩鸟本身并无大错。然而太宗玩鸟时却怕被魏征看见,他藏鸟于怀的举动,犹如顽童之惧怕严师,小孩之躲避父母。他宁可将宠鸟捂死也不肯让魏征知道,这一细节更是将他的敬畏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而“佯装不知”的魏征却喋喋不休地讲下去,有意让鹞鸟憋死怀中而达到劝谏之目的,这一充满智慧的细节也使故事增添了趣味,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创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写作特点
一、类比入手,亲切生动
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所接受。同时,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安”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做“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鲜明地表露出来了。
二、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惯上都用骈文来写,这篇奏疏虽然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26]
注释
[0]长(zhǎng):生长,长成。
[1]固:使……稳固。
[2]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流得远。
[3]浚(jùn):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重大。
[9]克:能够。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但,则。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
[13]行路:路人,陌生人。
[14]董:督责,监督。
[15]振:通“震”,威吓。
[16]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17]谦冲:谦虚。冲:虚。自牧:自我约束。牧:养。这里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
[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打猎。
[20]三驱:出自《易经》“王以三驱”,有两说:一说狩猎时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一说一年以三次田猎为度。
[21]敬:慎。
[22]黜:排斥。
[23]扩大九德的修养。宏:使……光大。兹:此。九德,即指九种美好品德,出自《尚书·臯陶谟》:“宽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乱(有智力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正直)而温,简(简易、宽大)而廉,刚而塞(充实),彊而义。”
[24]简:同“拣”,选拔。
[25]信者:诚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27]劳神苦思:劳 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休止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处在深切的忧虑之中而治道显著,功德圆满之后德行就开始衰微了,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是可以忽视的吗?如果看见能引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用三面捕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不要赶尽杀绝),以此为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愤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扩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传播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君王大臣之间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像松、乔两位神仙的长寿。(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被感化,为什么要自己劳神费思,代臣下管理职事,使自己的耳目劳损,使无为而治的方针毁坏呢?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代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注释:
[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26]
注释
[0]长(zhǎng):生长,长成。
[1]固:使……稳固。
[2]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流得远。
[3]浚(jùn):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重大。
[9]克:能够。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但,则。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
[13]行路:路人,陌生人。
[14]董:督责,监督。
[15]振:通“震”,威吓。
[16]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17]谦冲:谦虚。冲:虚。自牧:自我约束。牧:养。这里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
[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打猎。
[20]三驱:出自《易经》“王以三驱”,有两说:一说狩猎时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一说一年以三次田猎为度。
[21]敬:慎。
[22]黜:排斥。
[23]扩大九德的修养。宏:使……光大。兹:此。九德,即指九种美好品德,出自《尚书·臯陶谟》:“宽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乱(有智力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正直)而温,简(简易、宽大)而廉,刚而塞(充实),强而义。”
[24]简:同“拣”,选拔。
[25]信者:诚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27】劳神苦思:劳 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休止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处在深切的忧虑之中而治道显着,功德圆满之后德行就开始衰微了,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是可以忽视的吗?如果看见能引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用三面捕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不要赶尽杀绝),以此为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愤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扩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传播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君王大臣之间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像松、乔两位神仙的长寿。(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被感化,为什么要自己劳神费思,代臣下管理职事,使自己的耳目劳损,使无为而治的方针毁坏呢?
文言整理
一、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二、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
① 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 心:在内心。
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 唐太宗的名言 唐太宗名言 唐太宗有句名言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唐太宗李世民名言 有关唐太宗的古诗 评价唐太宗的古诗 描写唐太宗的古诗 歌颂唐太宗的古诗 唐太宗和杨贵妃的古诗 唐太宗写得好的古诗词 西游记中唐太宗的古诗 魏征谏太宗名句 太宗自即位之始的古诗 谏太宗十思疏之类的古诗 饶宗颐名言 禅宗名言 宗庆后名言 左宗棠名言 左宗棠的名言 黄宗羲名言 黄宗泽名言 黄宗羲的名言 吴宗宪名言 十宗罪名言 柳宗元的名言 宗萨钦哲名言 李宗伟名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的意思及鉴赏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和翻译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名句大全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书》一、三段的仿写示例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太宗论学文言文翻译 宋太宗与开卷有益的典故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吞蝗》阅读及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及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阅读题 唐太宗吞蝗文言文简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经典名言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及赏析 唐太宗的家族成员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 太宗初即位文言文及翻译 太宗言诚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历史练*题之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唐太宗李世民《帝范》原文全文及译文 唐太宗形容魏征的句子 唐太宗李世民名人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古诗词情书的别称 描述发展的快发展的好的古诗 儿园的古诗 关于过年扫尘的古诗 表示山很多的古诗 文物保护相关的古诗词 默默的背起古诗 梨园春秋相关的古诗词 叙事说理的五言古诗 有关水晶的古诗词 30条古诗词及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画鸡的古诗诗人名字 独自守岁的古诗 古诗中有炫丽多姿的形状 关于阳宗海的古诗词 描绘10岁女孩的古诗 表达很烦的古诗 竞聘高级的古诗词 秋天的古诗大全300首下载 带有卿的爱情古诗 含有潘字的绝美古诗 无材可去补苍天的古诗词 用菊表达哀伤的古诗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接连叶无穷碧的古诗 要锤一万次才能造成剑的古诗 难得出嫁的古诗 小学学的宿新市徐公店古诗 关闭每天的必背古诗词 中国最鲜为人知的古诗 运用古诗写我的漫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