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青青子的注解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青青子的注解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青青子的注解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青青子的注解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古诗春日拼音注解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下面是关于古诗春日拼音注解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 日》
朱 熹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注解
1、题、春日:即春天。
2、胜日:即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3、寻芳:指的是游春,踏青。
4、泗水:是河名,在山东省。
5、滨:即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河边,只看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
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
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
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
驾起破马车驱赶着劣马,
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着。
洛阳城里是多麽的热闹,
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着小巷子,
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
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
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赏析:
这首诗与《古诗·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古诗·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色、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向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像出远门的旅人那样,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列子》释“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
《古诗》中如“人生寄一世”,“人生忽如寄”等,都是不久即“归”(死)的意思。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斗酒”虽“薄”(兼指量少、味淡),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索”,求访。“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必会有感想。结尾两句,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那些*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贱之可乐”(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豪门*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从全诗章法看,分指双方较合理,但又绝非忧乐对照。“极宴”句承写“洛中”各句而来,自然应指豪*。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娱乐”、又因自寻“娱乐”而“游戏”洛中的,结句自然应与“娱乐”拍合。当然,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戚戚”,但口上说的毕竟是“娱乐”,是“游戏”。从“斗酒”、“驽马”诸句看,特别是从写“洛中‘所见诸句看,这首诗的主人公,其行乐有很大的勉强性,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销忧。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
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然而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直到“两宫”,都一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全无忧国忧民之意。自己无权无势,又能有什么作为,还是“斗酒娱乐”,“游戏”人间吧!“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用现代汉语说,便是:有什么迫使我戚戚不乐呢?(改成肯定语气,即“没有什么使我戚戚不乐”)全诗内涵,本来相当深广;用这样一个反诘句作结,更其馀味无穷。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 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译文】 如今的人一心想要做到心中没有杂念,知始终做不到。其实只要使以前的旧念头不存心中,对于未来的事情也不必去忧虑,而正确把握现实做好目 前的事,自然就会使杂念慢慢消除。
【注解】 随缘:佛家语,佛教认为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使身心受到感触叫缘,因其缘而发生动作称随缘。例如水因风而起,佛为众生而施教化等都叫随缘。
【抨语】 做事抱什么态度才能无烦恼呢?某些人一旦生活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悔恨过去,不满现实,梦想将来。这种人的眼光总放在对以后的憧惯上,而把 握不了眼前。其实过去的永远过去了,对未来固然需要策划以至憧憬,关键 还是从眼前做起。随缘打发,把握机会,从头开始,才能使过去的辉煌依旧 或者让过去的失败作为教训鞭策今后。满脑子都是沮丧、懊悔和不满的念头, 心不静、气不宁,六神无主,待人做事没了主张,又何谈事业。
[文注解]
《望岳》全诗及注解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岳》全诗及注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望岳》全诗及注解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凌:登上。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二、《望岳》赏析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前人于此诗评赞颇多,"齐鲁青未了"一句,众口称道,刘辰翁称此"五字雄盖一世";郭濬曰:"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上二人语均见《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诗别裁》云:"五字已尽太山。"此诗最后两句也颇得佳评,浦起龙《读杜心解》云:"末联则以将来之凌眺,剔现在之遥观,是透过一层收也……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五岳之首得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得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天地间得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得点点归鸟。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得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得。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得高峻伟大,先写对它得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得壮伟。三、四句写*望,所见泰山得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得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得性格和远大得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得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得绝顶,把周围矮小得群山们,一览无遗!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希望通过这篇翻译,能是同学们更加深刻得体会到作者当时得心情。
【注释】
①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③青:山色。未:不尽。青未: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④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⑤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割:划分。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赏析:
此诗叙述的是一个生活片断,大致描述如下:诗中的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久河畔,草*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无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此诗定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凡的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凡。能于*凡中见出不*凡的境界来,就是此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诗的结构看似*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诗境的中心当然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是她望中所见,但诗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见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远行的荡子——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楼头。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发的悲声才分外感人,也只是读诗至此,方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少妇那梦思般的哀愁。这也就是前人常说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后代诗家的诗法分析,形成前后对照,首尾相应的结构。然而诗中那朴茂的情韵,使人不能不感到,诗人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营构,他,只是为她设想,以她情思的开展起伏为线索,一一写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诗的语言并不经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青青与郁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但青青重在色调,郁郁兼重意态,且二者互易不得。柳丝堆烟,方有郁郁之感,河边草色,伸展而去,是难成郁郁之态的,而如仅以青青状柳,亦不足尽其意态。盈盈、皎皎,都是写美人的风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试先后互易一下,必会感到轻重失当。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互易不得。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尽善尽美的形象,这里当然有一定的提炼选择,然而又全是依诗人远望或者悬想的的过程逐次映现的。也许正是因为顺想象的层次自然展开,才更帮助了当时尚属草创的五言诗人词汇用得如此贴切,不见雕琢之痕,如凭空营构来位置词藻,效果未必会如此好。这就是所谓“秀才说家常话”。
六个叠字的音调也富于自然美,变化美。青青是*声,郁郁是仄声,盈盈又是*声,浊音,皎皎则又为仄声,清音;娥娥,纤纤同为*声,而一浊一清,*仄与清浊之映衬错综,形成一片宫商,谐和动听。当时声律尚未发现,诗人只是依直觉发出了天籁之音,无怪乎钟嵘《诗品》要说“蜂腰鹤膝,闾里已具”了。这种出于自然的调声,使全诗音节在流利起伏中仍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细辨之,自可见与后来律调的区别。
六个叠词声、形、两方面的结合,在叠词的单调中赋予了一种丰富的错落变化。这单调中的变化,正入神地传达出了女主人公孤独而耀目的形象,寂寞而烦扰的心声。
无须说,这位诗人不会懂得个性化、典型化之类的美学原理,但深情的远望或悬想,情之所钟,使他恰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个性与典型意义。这是一位倡女,长年的歌笑生涯,对音乐的敏感,使她特别易于受到阳春美景中色彩与音响的撩拔、激动。她不是王昌龄《闺怨》诗中那位不知愁的天真的贵族少女。她凝妆上楼,一开始就是因为怕迟来的幸福重又失去,而去痴痴地盼望行人,她娥娥红当也不是为与春色争美,而只是为了伊人,痴想着他一回来,就能见到她最美的容姿。因此她一出场就笼罩在一片草色凄凄,垂柳郁郁的哀怨气氛中。她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心灵的重压,使她迸发出“空床难独守”这一无声却又是*裸的情热的呐喊。这不是“悔教夫婿觅封候”式的精致的委婉,而只是,也只能是倡家女的坦露。也唯因其几*无告的孤苦呐喊,才与其明艳的丽质,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显示了从良倡家女的个性,也通过她使读者看到在游宦成风而希望渺茫的汉末,一代中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虽然这种个性化的典型性,在诗人握笔之际,根本不会想到。
青青子衿终是悠悠吾心青青子佩终是悠悠吾思伤感美文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青子衿终是悠悠吾心青青子佩终是悠悠吾思伤感美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长歌当哭、泪已潸,
烟雨飘散、落红尘,
香消玉殒、谁堪怜,
此情绵绵、无绝期。
——题记
又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锦兰:今天是寒食日,也俗称新清明;人再多雨再大车再挤,敏儿也必须赶在今日来看你。自从你沧桑横流之后,敏儿就再也没有握住过你的手、握住过你如水的温度、握住过你纤弱的羸影。去年11月的最后一个日子,是敏儿生命中又一个凄风苦雨、百花泣血、天崩地裂的悲悯日子!你走得那么悲怆、那么悲凉、那么悲哀又那么悲惨,以致星光死去、灵河干涸、大地倾斜、所有的红灯绿灯都在那一刻为你闪亮、所有的汽笛都在那一瞬为你呜呼鸣响!而敏儿的声音也在那一季黯然失哑、只能用滚一烫的泪水无言相送……
时光可以荏苒繁华,只是再回首,铅华褪尽物是人非。敏儿无力也无法凝住你的最后一个微笑,一失手竟成了千古遗憾!面对静静长眠于苍松翠柏的你,只剩一腔哀思!127个日日夜夜,却漫长的犹如几个世纪的轮回。自从你随雏菊冉冉升腾去遥遥天国的那一天,风声鹤唳、天上人间、永无归期;你我将永远隔着一条茫茫的沧海,风高浪急、敏儿没有翅膀、无法飞越!想你念你只能在梦中,唯在梦里敏儿才能拥有一双隐形的灵翼,带上对你所有的思念、所有的缅怀、所有的眉盼和所有悲的歌、飞越重叠山峦、飞越大漠丛林、飞越峭壁悬崖、也飞越敏儿声声泣血般幽长幽长的呼唤!
青青子衿终是悠悠吾心
青青子佩终是悠悠吾思
燃一炷清香寄一方哀思。清明的雨、是那欲断的魂、是那弹出的泪;只是风沙漫天锁残陽,吾心滂、吾心沛、吾心悲、吾心痛!清香袅袅始不断、却已然是生与死无法横跨的永恒距离!
绵绵柔柔、缠缠绕绕、终是菲菲清明雨,淋一漓了又何需伞;任雨丝沿发梢沿发额齐齐滑颤、湿了双肩、迷了双眼。当思念的泪填满沧海、是否敏儿就可以飞奔找到你,一如找到你曾留于这个世间如今却深陷敏儿臂弯、缀红芬芳敏儿心灵你所有的迹痕……
锦兰:你知道的,敏儿是个无神论者,也许小资的色*彩浓了些。于是心就会空灵薄透起来、就会飘逸高绝起来、就会满屋华贵华美起来、也可以让寂寞在彩焕灿烂中嫣然无尘起来。虽然从不相信生命有轮回有转世,但自从你走后,自从某种东西某种情愫一次次经历了离别之后,敏儿开始相信、而且开始固执地坚信有天堂有天国有天使;相信你的撒手人寰是上帝冥冥之中的召唤、相信西天是好人的天堂、天堂里有诸方神灵的守护、有云翼云鸽的相陪、有殇小蝶蓝的眷顾。你走得已经够苦难深重、已经够千疮百孔也够支离破碎的`了;所以,天国里再也没有横一冲一直一撞的车、天堂的灯24小时为你点亮、你再也不必担惊受怕、天使的手会轻轻一抚*你一身的沧桑与伤痛!让你重新拥回清新娇美的面容、成为天国一道美丽的镶嵌;而且,敏儿也坚信你从来不曾离开过、也从来不曾决绝过!你只是在某个路口、某个转角处微笑着向敏儿招手示意……因为敏儿能感觉到你携着沁人的淡草香、步履轻一盈又欢畅;而敏儿也追寻着你的梦,婆婆起青青杨柳;我们舞起彩蝶蜓蜻在田野在田埂在紫陌纤尘里秀挺追逐放歌!
好美、好惬意!锦兰,敏儿多想一生陪你吹风淋雨、一生与你惺惺相惜;只是造物好弄人、要把你从敏儿身边狠狠地夺走、夺走的同时敏儿竟然是那样的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你气若游丝、看着你香消玉殒、看着你魂飞魄散、却挽留不住你、眼睁睁感受你的体温一点点冰冷、血一丝丝凝固、敏儿好想用自己的身体去温一热你、却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留不住!这是敏儿今生最大的痛!最大的悲!最大的哀!问世间还有什么比眼睁睁看着最亲的人、被狰狞的死神从自己的身边无情地夺走、而你却什么也抓不住……
锦兰:雨愈下愈大,愈下愈稠,真的悲天悯人!敏儿的衣服已全部湿一透,可敏儿依然不愿离你而去,在这样一个人神共悲的日子,就让敏儿多陪你一会、让敏儿抚一摸你冰冷的遗像、泪如雨下吧、让青烟化作白蝶于青松翠柏于青山碧水……
红楼梦诗词注解
《红楼梦》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里面也写着很多的诗词,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红楼梦诗词注解,一起来看看吧!
一、惜春
原文:
后面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译文:
看破了三春的盛景不会长久,道装一披立刻改尽当年红装;
可怜那侯门闺秀的千金小姐,孤独地睡在青灯和古佛身旁。
注解:
勘破句:勘,仔细审查;勘破,看破;三春,指暮春;时值春末,所以说盛景不长。又,三春,隐指元、探、迎三春,惜春从她们“景不长”中看破了世情,决心出家。缁衣:指道装。绣户:富贵人家的闺房。青灯:清冷的灯光,指寺院里幽暗的灯光。
二、王熙凤
原文:
后面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译文:
鸟中的凤凰偏偏生活在末代,人们只知道夸赞她一生的才干;
试看那“听从”“冷漠”“休弃”三部曲,哭返金陵的结局更使人悲哀。
注解:
凡鸟:“凤”的拆字,隐王熙凤名。一从二令三人休:拆字,指贾链对王熙凤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最初是听从,然后是冷漠,最后是休弃,曹雪芹原书只有八十回,凤姐的结局是否如此不得而知,高鄂续书,也没有凤姐被休事。
三、巧姐
原文: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纱:势败休荣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译文:
势运衰微就不要说那当年的阔气,家业凋零也不要说什么骨肉之情;
因偶然帮助过一位村妇,到后来才巧遇救命恩人。
注解:
家亡:家业凋零。村妇:指刘姥姥,此二句写王仁、贾芸拐卖巧姐,为刘姥姥所救。
四、李纨
原文:
后面又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披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好水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译文:
桃李在春风中开花结子又凋残,到头来谁象她那样幸运有盆兰;
冰水虽好难免消融空使人嫉妒,白白地专供别人作无谓的笑谈。
注解:
桃李句:桃李,一“李”字,完与“纨”同音,暗喻李纨名字。结子,李纨生贾兰不久,丈夫夭折,青春完结了,故曰“结子完”。一盆兰:指贾兰。如冰句:以容易消融的冰水形容李纨尊礼守寡,望子成龙的生*遭遇,虽然贾兰做了官,李纨也博得了个“美名”,但这一切都象容易消融的冰水一样无谓,不免为人耻笑。
红楼梦人物诗词作品七首
一、长相思.鸳鸯①
贤丫鬟,俏丫鬟,标致温柔惹祸端,苦遭色鬼缠②。
节非凡,性非凡,富贵威权粪土廉,决绝剪孽缘③。
【注释】
①鸳鸯,贾母大丫鬟,本姓金,家生子,父母哥嫂均为贾府奴隶。
②“贤丫鬟”四句:据《红楼梦》第四十六回,鸳鸯品貌出众,“行事作人,温柔可靠”。不料被贾赦看中,欲娶她为妾,先后命邢夫人及鸳鸯哥嫂前去说媒逼嫁。色鬼:指贾赦。
③“节非凡”四句:据《红楼梦》第四十六回,鸳鸯向贾母哭诉贾赦逼婚之事,并当众剪发明志,发誓终生不嫁男人。
二、减字木兰花.紫鹃①
潇湘馆内,春怨秋悲常品味②。花底石旁,假语危词试玉郎③。
多情重义,论嫁谈婚参至计④。聪慧忠诚,奴婢群中留美名。
【注释】
①紫鹃,林黛玉贴身大丫鬟,原为贾母身边二等丫头,名唤鹦哥,后来贾母将她给了黛玉。她与黛玉赤诚相待,情同姐妹,是个讲义气重情义的好姑娘。
②潇湘馆:贾府大观园重要景观,林黛玉居所。
③“花底”二句:据《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紫鹃在大观园桃花树下石边,故意说林黛玉要回苏州老家去,以试探宝玉对黛玉的感情。玉郎:贾宝玉。
④“多情”二句:据《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紫鹃深为林黛玉的终身大事忧虑,她劝黛玉“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并说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话。
三、浣溪沙.麝月①
唐代大诗人王维有一首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根据《大唐传载》记载,这首七绝一经问世,就被当时著名的歌唱家李鹤年编成了《渭城曲》。
这首曲子从唐朝的开元、天宝年间,一直走红到了中晚唐时期。到了宋代,因为苏轼闹出的一场“误会”,它被改名为《阳关三叠》,同时传播达到高峰,成为宋人饯别时的保留曲目。后来,在明清时期变成琴曲,成为了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阳关三叠》。
王维在唐朝天宝年间曾担任宫中太乐丞,按照现代的话说,他就是在*下属礼宾司管理礼仪接待用的音乐。而且王维不仅精通音律,还擅长绘画。
他这一首送别小诗,前两句写得风景如画,后两句写得义重情深。至于诗中送别的对象,看样子应当是一位被公派赴安西戍边的官员。《唐律》中称,杜甫说这位“元二”即诗人元结。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有学者分析,应当是写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以后,即安史之乱以前。
诗的开篇第一句,直接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在长安西北的“渭城”。那里曾是秦代咸阳故城。唐人从长安出阳关,都是从渭城出发,因而渭城里面设有专门的官方驿站。
清晨,下了一场阵雨,不一会儿就停下来了。所以说是“朝雨浥轻尘”,雨不大,只是把地面刚刚打湿而已。
这一场雨可以说是下得恰到好处,因为雨小,正好把官道上扬起的飞尘洗净,且路上不会留有积水跟泥泞。
细雨沾湿了道路两旁青青的柳树和客舍的白粉墙,让它们的颜色变得清新可爱,就像是刚刚用丹青染出来的一样。
送别的题目,经常会被写成伤感之作。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末句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而王维自己也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的句子。
但是,王维在这首诗中的送别,却是非常*静的。这是因为,元二是奉王命前去安西前线戍守的。当时大唐国力鼎盛,安史之乱还没有爆发。
尽管安西荒僻,生活上不如长安便利,却也没有太多的危险。并且任职期满后,假如不出差错,元二还有可能会得到朝廷的褒奖,或者还会升官。
尽管如此,王维还是要在诗中表达出对朋友元二的不舍之情。与好兄弟在一起,就不作“儿女共沾襟”式的话别了。国人在和朋友宴饮送别时,喜欢互相敬酒,因此王维才会在诗的最末两句中说“劝君更进一杯酒”。
再喝一杯,再多喝一杯,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杯酒代表的是“兄弟情谊”。出了阳关,到了安西都护府。那儿虽然有酒,却没有可以共饮的“故人”了。
王维这首七绝,一经问世就红遍了整个大唐。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的弟弟李鹤年,将它谱成了《渭城曲》四处传唱。后来白居易设家宴,也总是拿它来唱。因为它的感情浓淡,恰到好处,适用的场合就比较宽泛。
元代以后,中国人把设宴款待朋友,叫做“接风洗尘”,想必这“洗尘”二字,正是从王维的“朝雨浥轻尘”化来。只不过,这里的“洗尘”不再代指为亲友送别了。因为送别有了专用的曲子来唱,名字就叫《阳关三叠》。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唐朝走红的时候,曲名一直都叫《渭城曲》。传到宋朝以后,宋人把《阳关曲》和《渭城曲》两个名字弄错了。
他们把《阳关曲》当成了《渭城曲》的别称,事实上《阳关曲》在唐朝是一首少数民族风格的曲子。《渭城曲》被改名以后,最初仍然以歌曲的形式在酒*上传唱。
*不断地改良这首曲子,又在它的后面加了几组唱词。等于是给王维的故事做了细节化的处理,并分为三段来唱,合起来称“阳关三叠”。
宋代文学极其繁荣,书生们没事做的时候最喜欢去修改古诗词。李白等人的大作,像《静夜思》、《将进酒》早被改了无数遍。当然,王维的这首送别诗自然也不会例外。
甚至还越改越离谱,到了后来已经变成了130字以上的长诗了。据说苏轼还为了这首曲的唱法与人争论:这曲子原来叫“三叠”,现在都被人唱成了“四叠”。
明代文学家胡震亨在其作品中说:唐诗入乐传唱,最初最多的就是王维的作品,中晚期则是李益、白居易的居多。在《阳关曲》的影响之下,宋词作品中有164首作品化用了《送元二使安西》的句子。
从唐朝到宋朝,从《渭城曲》到《阳关曲》,最后变成《阳关三叠》还和苏轼有关。因为他曾在《记阳关第四声》中,提到此曲的古调是“三叠”。
有一部分学者说,这其实是苏轼在读白居易的诗时,误把白居易诗“新唱《阳关》第四声”中的“声”,误认为是“叠”,结果就让《阳关曲》变成了《阳关三叠》。
但是这个涉及古代音律学,苏轼都搞不懂,现代普通人更加搞不懂了。到了元金时期,《阳关三叠》唱的人相对较少,但是元好问等人还是会唱。
明清进入了一个低谷,逐渐由歌曲变成了琴曲。在清代弘治年间,琴曲《阳关三叠》开始走红。从此它就从坊间、酒桌普通人传唱的流行歌曲,变成了宴会上高雅的古琴曲了。
在明代的黄龙山《新刊发明琴谱》当中,《阳关三叠》竟然有八段之多。除了首段是王维的诗以外,后来都是*自己添加的内容,不如叫“阳关八叠”。
由于《渭城曲》本身蕴含的“送别”文化意义,《阳关三叠》得以流传千年。《阳关三叠》在*现代,除了古琴曲,又有琵琶曲、笛子曲等多种形式,逐渐成为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中的代表作。
唐人送别的佳作不少,为什么单单王维这一首《渭城曲》传播最广呢?我想,除了是因为他曾经在唐宫中担任乐官,与李龟年、李鹤年兄弟熟识。
更是因为他本身精通音乐,在诗中连用“轻尘”、“青青”和“新”等声韵柔和的字眼。因此这首小诗,不光读出来有诗意,唱出来的韵律也很柔美清新。
尤其是最后二句诗,直接刻画出了一个酒宴上送别的场景。“劝君更进一杯酒”。所有真挚的情感、殷勤的话别,各种丰富复杂的情绪,全都在那一杯清酒,一声“故人”之中包含了,所以广受好评。
游子吟
孟 郊
címǔshǒuzhōngxiàn
慈母手中线,
yóuzǐshēnshàngyī
游子身上衣。
línxíngmìmìféng
临行密密缝,
yìkǒngchíchíguī
意恐迟迟归。
shuíyáncùncǎoxīn
谁言寸草心,
bàodésānchūnhuī
报得三春晖?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一生穷困,*50岁时才中进士。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意恐:担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晖,阳光。
古诗今译
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
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古诗青青子的注解 有青青的古诗 青青做的古诗 山青青的古诗 古诗苔青青的 青青跳的古诗 柳色青青的古诗 碧云青青的古诗 古诗带注解的 古诗雪的注解 古诗梅的注解 关于青青子的古诗词 赞美青青的古诗 青青园中的葵的古诗 带青青的诗句 青青的草原古诗 有青青园中葵的古诗 风古诗的注解 园中青青葵的古诗 小草青青的古诗 古诗注解的书 古代诗句青青子衿 写雪的古诗注解 麦苗青青的古诗 华子冈的古诗注解 古诗村晚的注解 古诗风的注解 古诗雪梅的注解 古诗中有青青的诗 古诗青青子衿的下一句
古诗春日拼音注解 《青青河畔草》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红楼梦诗词注解 菖蒲(三尺青青古太阿)原文、赏析 《望岳》全诗及注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典故 《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全诗赏析 关于青青的诗句 子列子穷文言文翻译注解(古诗子列子穷翻译赏析) 七步诗古诗正确原文(七步诗完整版注解) 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哪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赏析和注释) 游子吟古诗带拼音注解(拼音版游子吟赏析及翻译) 大风歌古诗带拼音版读诵(大风歌古诗注解及翻译) 春行即兴古诗翻译(春行即兴全文和注解) 题西林壁古诗带拼音的全诗(雪梅古诗带拼音及注解)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青青地 带“青青”字的诗句全集 青青子吟 《南歌子山中夜坐》全诗注解 古诗文注解 《木兰诗》的拼音注解 诗经青青子衿赏析 木兰诗注解翻译 别房太尉墓译文注解诗词
殷芳清的古诗文详释略鉴 表示不等了的古诗文 搜集有关白居易苏轼卢钺的古诗 关于片山的古诗 古诗中的龟兹意象 玄学诗的古诗 古诗长河里的瑰宝 敬师长铭师恩的古诗 有关圣博的古诗 赞扬墨笔字的五言古诗 白居易的初恋古诗 名字中带水的古诗词 适合贴在教室里的的古诗词 描写气候资源的古诗 哀的古诗大全 克服困难达到成功的古诗 旅游第8课的古诗 古诗中比较忧伤的词语 古诗词中的百合 送别同事的霸气古诗 联想长歌行的古诗 有关湛姓的古诗 形容不说你就是放弃你的古诗 思念一群好友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千年古诗 花朵慢慢长大的古诗 猿的叫声的古诗 含西和隐的古诗词 自己创造一首秋的古诗 红色经典的七言古诗 带夏字的七言古诗